打开APP
达利欧警告:多经理对冲基金模式“难撑50年” 或难成长期业务
智通转载 06:48
阅读量

全球规模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创始人、亿万富翁瑞·达利欧(Ray Dalio)周一对媒体表示,横扫华尔街的多策略(multistrat、多经理)对冲基金模式,寿命恐怕没大家以为的那么长。

达利欧对媒体表示,

“也许这是一种完全可以的投资管理方式,但它不是一种可以用来打造一家‘存在50年’公司的方式。我认为它不会持续那么久。”

这类基金近年来大量涌现,包括Bobby Jain和Michael Gelband等行业老将都推出了自己的多策略基金。很多对冲基金投资者在过去几十年里成功地建立了多策略业务,并获得稳定回报。

Izzy Englander的Millennium Management和Ken Griffin的Citadel都已存在大约35年。Millennium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810亿美元,Citadel的投资资本约710亿美元,它们与桥水共同跻身全球最大对冲基金之列。

这些公司通常会把资金分配给几十个、甚至上百个“pod”(投资小组),每个小组专注于自己的细分市场——从股票、固收到能源都有。它们通常能在各种市场环境下都实现稳定回报,而桥水的宏观基金(和许多同行一样)在利率较低、市场波动不大时往往表现平平。

但多策略模式也不是没有风险。监管机构一直在关注这些基金使用的高杠杆规模以及“踩踏式抛售”的风险。

由于该模式依赖许多小团队分别执行不同策略,达利欧表示,这种“分隔式”的做法会让员工难以建立深层关系,进而影响员工稳定性和竞争力。在这些多策略公司里,交易员更像是独立运作的个人。

达利欧说:

“所以,当我们在谈多策略时,如果所有人都在那里,然后你把它们拼在一起,这在技术上其实很容易做到,对吧?那这样的结构能黏在一起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是什么样?能够共同执行使命、能够建立关系,是无可替代的。不仅因为这样合作会让工作更有效率——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技能,大家一起做会更好——而且从心理上也更有满足感。”

76岁的达利欧因多年创建并领导自己的对冲基金桥水而闻名。他在1975年从纽约一套两卧室公寓开始创业,将公司打造为庞大的对冲基金。

之后,他逐步退出公司管理。2022年,他卸任三名联席首席投资官之一的职务。今年早些时候,他卖掉了自己在公司的剩余股份。

自桥水成立以来,公司一直以紧密的企业文化著称。达利欧力图打造一个“思想精英制”(idea meritocracy)的体系,并认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式是“极致真诚”和“极致透明”。他鼓励公开分歧,用所谓的“棒球卡”给员工评分(比如可信度等属性),会议也会被录音。多年来,他写出了大约200条《原则》(Principles),作为生活与管理的规则。

桥水现任CEO Nir Bar Dea 过去几年里采取了行动,淡化公司文化中一些较不寻常的做法,并在领导层与人员结构上做出调整。

桥水的旗舰宏观基金今年有望迎来自2010年以来最大年度涨幅,前九个月上涨了26.4%。

本文转载自“华尔街见闻”,作者:赵雨荷;智通财经编辑:刘家殷。

更多精彩港美股资讯
相关阅读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