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探底回升,成交量较上周五有所下降。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0.05%,深证成指涨0.37%,创业板指涨0.31%。全市个股涨多跌少,全市上涨个股超4200只。
针对市场近期的调整,东吴证券指出,本轮调整是外围因素与内生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全球流动性紧缩之下,A股难以“独善其身”。
二是海外“AI泡沫”焦虑、科技板块下跌,波及A股。随着北美大厂AI资本开支的步伐变得更为激进,而AI对经济及企业盈利的拉动效应尚未充分展现,市场对于资本开支向EPS传导的评估更为审慎,开始关注“AI泡沫”风险。
盘面上,市场热点良性轮动,个股呈现普涨态势,军工、中船系等再度走强,久之洋、中船防务等封板;商业航天概念集体上涨,上海港湾、航天动力等涨停;AI应用端集体爆发,省广集团多股涨停;地产股再度拉升,世联行封板。此外,大消费、量子科技、风电等方向均有所表现。
跌幅方面,海南自贸板块震荡下挫,海马汽车盘中一度触及跌停;锂资源、能源金属持续回调,盛新锂能、国城矿业等跌停;光模块等算力硬件股震荡回落,工业富联一度触及跌停创2个月以来新低,“易中天”跌幅明显。
其它热门个股方面,合富中国、平潭发展均走出跌停2连板。
展望后市,浙商证券认为,随着四季度市场风格的“再平衡”,部分宽基指数的回调已较充分,在当前位置再无必要盲目止损。从更长周期看,系统性“慢”牛仍未结束,并有望在调整后进入“二阶段”。
热门板块
1、风电设备板块走强
风电设备板块表现活跃,飞沃科技涨近11%,大金重工涨超6%。
点评:消息面上,中国风电装机目标全面提高,其中,风电年均新增装机量目标增加了140%,2030年以及2060年的装机量目标均增加了60%以上。财信证券指出,看好风电设备“两海”战略在当前时点的新进展,产能出海有望助力风电设备企业在海外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2、中船系走强
中船系涨幅居前,久之洋、中船防务涨停。
点评:近日,高市早苗涉台挑衅事件持续发酵。中泰证券表示,日方挑衅使得地缘局势不确定性加剧,可能成为“推动祖国统一”的一大隐患,在我国核心利益受到外部威胁的情况下,国防建设投入有望持续加大,规划目标有望加速实现,将推动我国军工产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3、商业航天概念反复活跃
商业航天概念再度活跃,招标股份、航天环宇等多股涨停。
点评:消息面上,中信证券研报指出,近日,国防科工局官网发布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其中,招聘“商业航天司航天监管岗”,意味着商业航天司这一关键职能机构已正式成立。此外中国可回收火箭“朱雀三号”将于11月中下旬首飞,有望成为我国第一款投入运营的可回收运载火箭。

机构观点
1、中信证券:当下风险提前释放给了年末重新增配A股/港股、布局2026年的契机
全球风险资产的波动表面是流动性问题,本质是风险资产对于AI单一叙事过于依赖,当产业发展速度(尤其是商业化)跟不上二级市场的节奏时,适当的估值修正也是一种纾解风险的方式。在此之前,对A股而言,稳健回报导向的绝对收益资金持续入市在增强市场的内在稳定性,在增量资金越来越多的以左侧稳健型资金为主的资金生态下,A股/港股未来可能更多地像美股一样出现“急跌慢涨”,对需要增配权益的投资者而言,当下风险的提前释放给了年末重新增配A股/港股、布局2026年的契机。
从配置上看,应该更加关注资源/传统制造业的机会,重点关注的行业包括化工、有色和新能源等。
2、兴业证券:随着海外风险释放带来的影响逐步消化,中国资产有望迎来修复
11月以来,受联储降息预期回落、“AI泡沫”言论影响,全球风险资产跟随美股同步调整,近期A股与港股的波动也随之加剧。但往后看,海外冲击影响下中国资产已调整出性价比,随着海外风险释放带来的情绪冲击逐步落地、消化,中国资产有望凭借自身独立逻辑迎来修复。
“以我为主”布局修复行情,景气预期是重要抓手。根据一致预测,明年高景气(26年预测净利润增速>30%)行业可以概括为AI产业趋势、优势制造业、“反内卷”、内需结构性复苏四条线索。对于科技成长板块,重视叙事转变和内部“高切低”带来的机会,包括AI端侧和软件应用(传媒、计算机、人形机器人、港股互联网)、创新药、军工。对于顺周期板块,重视当前估值合理、明年景气预期向好、估值修复可持续的方向,包括“反内卷”&涨价资源品(化工、建材、钢铁、能源金属、贵金属)、农业、新消费&服务消费(休闲食品、教育、出行链等)。
3、浙商证券:切勿盲目杀跌 盯券商、等待弹性重扩张
展望后市,考虑权重指数本周才“刚刚”跌破趋势线,且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尚未平息,浙商证券认为短期仍有惯性调整、逐步收敛的需要。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四季度市场风格的“再平衡”,部分宽基指数的回调已较充分,在当前位置再无必要盲目止损。从更长周期看,浙商证券认为系统性“慢”牛仍未结束,并有望在调整后进入“二阶段”。
配置方面,基于“短期调整仍需时日,部分指数趋于到位,拉长周期慢牛仍在”的判断,我们建议:择时方面,切勿盲目跟风杀跌,持仓静待调整结束,以目前回调至年线上方且具有爆发力的券商板块作为“信号弹”,待券商启动时再度进行增配操作;行业配置和个股方面应区分处理,对于近期刚刚破位的高位标的不宜恋战,但对于相对低位板块(如券商、消费、地产、中字头基建等)和年线上方的低位滞涨个股则予以保留。
4、高盛:中国股票将延续“牛气”,AI股仍有上涨空间
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日前表示,人工智能(AI)引领的中国股票上涨远非泡沫,因为中国科技公司仍有空间通过专注于AI应用来提升估值和盈利。刘劲津上周晚些时候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表示,与美国专注于算力的战略不同,中国将更多资金投向人工智能应用领域,这让投资者 “有理由相信,至少在短期内,中国AI的商业化变现能力可能更强”。
在刘劲津发表上述言论之际,人们对全球AI泡沫的担忧日益加剧,股价飙升与巨额投资热潮似乎已脱离基本面支撑。“从估值角度来看,中国AI股的上涨远未形成泡沫。”刘劲津表示,“中国股票的牛市行情将延续,全球投资者越来越愿意探索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高盛预测,中国企业明年盈利增速将达到12%至13%,较今年2%至3%的预期增速大幅提升。高盛还表示,在MSCI中国指数自2022年末低点实现48%的市盈率提升后,未来估值重估幅度或放缓至5%至10%左右。该行同时预测,到2027年中国股票有望进一步上涨30%。
本文转载自“腾讯自选股”,智通财经编辑:陈筱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