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据港交所11月18日披露,诺比侃人工智能科技(成都)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诺比侃)递表港交所主板,中金公司为其独家保荐人。这是该公司第三次递表港交所。

据招股书,该公司专注于AI和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在交通、能源及城市治理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该公司主要提供基于全面的AI行业模型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用于监测、检测和运维等用途。
根据灼识咨询,基于2024年该公司轨道交通领域与供电相关的收入,该公司为中国第二大AI+供电检测监测系统提供商,市场份额约5.9%,以及基于2024年该公司轨道交通收入,该公司在中国轨道交通行业提供AI+检测监测解决方案的企业中排名第三,市场份额约1.8%。根据灼识咨询,就收入而言,AI+轨道交通检测监测解决方案市场占2024年AI+轨道交通解决方案行业市场份额的11.6%左右。
该公司拥有三条针对以下垂直行业的业务线:(a)(b)(c)交通解决方案业务,涵盖(i)轨道交通,(ii)城市交通,及(iii)机场;能源解决方案业务,涵盖(i)电力,及(ii)化工;及城市治理解决方案业务,主要涵盖园区、校园、应急及社区管理等应用场景。
于往绩记录期间,该公司的收入来自轨道交通、电力及城市治理业务。该公司亦已扩展至其他垂直行业领域,包括城市交通、机场及化工,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2025年11月9日),该等新业务的商业化处于不同业务及╱或产品开发阶段。
通过行业经验的累积和持续研发投入,该公司搭建了整合数据采集、预处理、数据标注及分析以及模型训练及优化等功能模块的底层AI技术平台-NBK-INTARI人工智能平台。根据灼识咨询,该公司的NBK-INTARI人工智能平台在大数据处理、深度学习及基础算法领域处于中国AI技术底层平台的领先地位。
该公司针对不同业务场景开发不同的AI行业模型,并不断对算法模型及产品进行优化升级。AI行业模型是指针对特定业务场景定制的算法模块的集合。算法模块指一款AI系统中执行一项特殊任务或一系列任务的独立组件或指令集。该等算法模块旨在处理与其目标业务场景相关的数据处理、分析或决策的特定方面。该公司的AI行业模型是多模态的,涵盖视觉模态、仿真模态、语言模态以及硬件模态。该等模态是指该公司的AI行业模型能够实现的不同功能和能力。根据特定的特定应用场景,AI行业模型可能具备一种模态或该等模态的任意组合。该公司的AI行业模型之间可以互联,形成跨业务场景的协同。
财务资料
收入: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该公司收入分别约为2.53亿元、3.64亿元、4.03亿元、2.32亿元人民币。
利润: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该公司年╱期内利润分别约为6316.1万元、8856.6万元、1.15亿元、4008.1万元人民币。
毛利率: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该公司毛利率分别为55.6%、58.1%、58.9%、39.2%。

行业概览
中国AI+基础设施解决方案行业稳步增长,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人民币0.7万亿元扩大至2024年的约人民币1.7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4%。预计这一上升趋势将持续,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的人民币1.9万亿元增加至2029年的人民币3.4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7%。

于2024年,AI+轨道交通检测监测解决方案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约人民币114亿元,并预计将由2025年的人民币146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人民币33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3.3%,大幅超越传统轨道交通巡检解决方案的增长速度。该增长反映了AI+解决方案的比例从2024年的10.3%的上升至2029年的24.9%。这一大幅上升的推动因素包括AI系统逐渐取代传统设备,以及行业对更智能、更高效的监测解决方案不断增长的需求。AI+供电检测监测系统是此次更新迭代的关键领域,该系统已成为推动市场快速扩张的重要驱动力。随着AI技术不断融入新安装及升级的系统,预期AI的渗透率将进一步加快。

2024年,中国AI+能源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达到约人民币0.6万亿元。预计未来将有显著增长,市场规模有望由2025年的人民币0.7万亿元增加至2029年的人民币1.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6.7%。

于2024年,中国AI+城市治理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达到约人民币0.7万亿元,有望由2025年的人民币0.8万亿元增加至2029年的人民币1.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9%。

董事会资料
董事会由12名董事组成,包括4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及3名监事。




股权架构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根据一致行动人士协议,廖先生、铁科创智、唐泰可、林仁辉、苏茂才及铁科智能共同有权行使占该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51.1%的相关投票权,其中包括:
该公司的创办人、执行董事兼主席廖先生通过(a)其于11,175,039股股份(占该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32.8%)中的直接权益;(b)其作为铁科创智的普通合伙人的身份(铁科创智持有2,281,459股股份,占该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6.7%);及(c)其作为铁科智能的普通合伙人的身份(铁科智能持有633,726股股份,占该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1.9%),有权行使该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41.3%的相关投票权;
铁科创智通过其于2,281,459股股份中的直接权益,有权行使占该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6.7%的相关投票权;
唐泰可通过其于1,112,581股股份中的直接权益,有权行使占该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3.3%的相关投票权;
林仁辉通过其于1,112,581股股份中的直接权益,有权行使占该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3.3%的相关投票权;
苏茂才通过其于1,112,581股股份中的直接权益,有权行使占该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3.3%的相关投票权;及
铁科智能通过其于633,726股股份中的直接权益,有权行使占该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1.9%的相关投票权。
鉴于以上情况,廖先生、铁科创智、唐泰可、林仁辉、苏茂才及铁科智能被视为一组控股股东。



中介团队
独家保荐人: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周俊轩律师事务所与北京市通商律师事务所联营、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DLAPiperSingaporePte.Ltd.
独家保荐人及编纂的法律顾问:诺顿罗氏香港、环球律师事务所
核数师及申报会计师:安永会计师事务所
行业顾问:灼识行业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