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就在韩国与美国签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贸易与投资协议几天后,韩国最大企业集团承诺将在本土投资超过5500亿美元,此举旨在表明,即便韩国深化与美国的经济联系,韩国的工业引擎仍将牢牢扎根于国内。
包括三星集团和现代汽车集团在内的各大企业,于上周日在与韩国总统李在明会晤后,宣布了以人工智能、半导体和清洁能源为核心的投资计划。未来五年,三星旗下子公司计划投资450万亿韩元(约合3095亿美元),现代汽车集团则承诺投资125.2万亿韩元。
此次宣布的时机与规模,意在缓解公众担忧,即对美投资承诺可能会以牺牲国内增长为代价。李在明政府试图向公众和市场保证,韩国资本流向美国工厂——这被视为换取美方有利贸易协议的代价——但不会削弱本国的生产能力。
“这本质上是一种安抚信号,”西江大学经济学副教授许俊永表示,“这是企业向新政府表达忠诚的一种方式,也是在试图平息公众对它们‘只在美国投资’的担忧。”
此前,公众担心韩国制造业根基可能被对美350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所掏空。该承诺是关税协议的关键支柱之一,协议将美国对韩国商品(包括汽车)征收的关税上限设定为15%,并于上周五通过一份谅解备忘录和联合情况说明书正式敲定,旨在引导韩国资金投向美国的造船、能源和半导体等行业。
相对于韩国约1.8万亿美元的GDP,这些财阀的承诺相当于其年经济产出的近30%。不过,许俊永指出,尽管这些数字看起来令人印象深刻,但其中许多承诺早已在早期支出计划中有所安排。
这股投资浪潮凸显出,地缘政治正日益影响亚洲企业的资本配置。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作为全球科技供应链的关键环节,正面临来自美国的巨大压力,要求它们在半导体和绿色技术等领域更紧密地配合美国的产业战略。
此外,日本最近也承诺推动企业在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作为其贸易协议的一部分,这为韩国谈判代表树立了先例。
与过去的投资周期不同,当时企业可以自由权衡国内与海外扩张的回报,如今它们对美的大部分投资承诺已被政治因素锁定,这限制了企业的灵活性,也可能使它们更不愿意在国内新增产能。
据了解,李在明于今年6月就任韩国总统,在美国关税对出口导向型经济构成逆风之际,他正积极争取行业领袖的支持。李在明的政策议程包括缩短每周工作时间、加强工作场所安全法规以及扩大工人权利,这些举措受到劳工组织欢迎,但在雇主中引发争议,因其可能推高企业成本。
对李在明政府而言,此次投资潮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政治成果,标志着政府与产业界在美国自贸协定重塑贸易与安全关系之际展现团结。然而,外界仍对这5500亿美元投资中有多少能真正落地持怀疑态度,也不确定韩国是否能在同时向国内外投入巨资的情况下维持增长。
“企业往往会在一届政府上台初期做出大规模投资承诺,但这些承诺通常不会在任期结束时完全兑现,”许俊永表示,“真正重要的是,承诺的投资中有多少最终能够真正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