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建投发布研报称,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资源国、矿/冶生产国、消费国,具备稀土全产业链优势。其中,据USGS数据,中国稀土资源储量约占全球40%,且南重北轻,拥有较为丰富的、战略价值更高的中重稀土资源。稀土永磁是稀土消费最大的领域,保持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是高性能钕铁硼材料需求拉动最明显的领域,未来需求占比约50%。由于新能源汽车、节能电机、风力发电等领域的快速增长,预计2027年高性能钕铁硼磁材需求量将达到21.2万吨,年均复合增速13%。
中信建投主要观点如下:
战略资源价值重估,新兴产业及国防科技不可或缺的“维生素”
中国是全球唯一具备稀土全产业链生产的国家,四大稀缺性奠定战略地位。稀土元素在地壳中丰度并不稀少,部分元素丰度甚至高于钨、锡、钼、钴等金属,例如铈丰度排名25,与铜接近。但稀土具备四大稀缺性凸显其战略地位。
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少。稀土元素往往与其他元素共生,难以单独成矿,因此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稀土矿床相对罕见。自然界中已发现的稀土矿物多达250余种,但仅少数矿物含有较高的稀土元素含量,具有实际工业价值的少。
分布及不均匀,种类分布差异大,中重稀土的分布更加不均匀。全球:轻稀土储量较大,分布相对广泛;中重稀土含量高的离子型稀土矿分布则更为集中,仅中国、东南亚等少数国家较为丰富。
产业链汲取产业链集群稀缺。中国是全球稀土产业链最齐全的国家,拥有稀土矿采选-冶炼分离-稀土氧化物生产-稀土金属-磁材加工-循环回收全产业链,除中国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全产业链布局,尤其在稀土冶炼分离环节海外稀缺。
物理化学特征突出,被誉为“新材料之母”,在部分关键领域不可或缺。稀土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并大幅度提高其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因此稀土成为支撑高科技发展必不可少的关键原材料,被誉为“新材料之母”,稀土用量虽然少,但不可或缺、难被替代。
优势在我,具备稀土全产业链优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资源国、矿/冶生产国、消费国,具备稀土全产业链优势。其中,据USGS数据,中国稀土资源储量约占全球40%,且南重北轻,拥有较为丰富的、战略价值更高的中重稀土资源;中国稀土矿产量约占全球70%。此外,中国稀土冶炼分离和磁材加工产能优势更加突出,也是全球唯一一个具备全产业链布局的国家。
稀土全产业链出口管制,大国博弈凸显配置价值。由于中国具备全产业链稀土优势,海外稀土消费依赖于从中国进口,短期内难以被替代,因此在应对国际贸易争端中,具有更强话语权。2025年4月4日,商务部联合海关总署印发2025年第18号文,对钐(Sm)、钆(Gd)、铽(Tb)、镝(Dy)、镥(Lu)、钪(Sc)、钇(Y)等7类中重稀土实行出口管制政策;2025年10月9日,继续印发56号文、57号文、61号文、62号文,新增5类中重稀土出口管制,并增加了对设备、技术、原辅材料等出口管制措施。
配额增速放缓,基本面进一步改善。由于新能源产业发展,2021至2023年稀土配额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导致过剩局面;2024年配额增速大幅回落至5.9%,配额增速重回个位数,并低于消费增速,行业周期见底,逐步走向平衡。
配额制度进一步趋严,将进口矿冶炼分离等纳入总量控制。中国稀土矿产量约占全球70%,冶炼分离能力占全球超90%,因此每年需要进口稀土原料。2025年《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印发,对稀土开采(含稀土矿产品等)和对通过开采、进口以及加工其他矿物所得的各类稀土矿产品(含独居石精矿)的冶炼分离实行总量调控管理。即对进口原料国内冶炼分离实行指标管理、总量控制,进一步扩大了控制范围和总量。
稀土永磁需求维持高速增长,人形机器人重塑未来增长动能
稀土消费从传统机械、冶金、化工转向磁材、发光、催化等新材料。稀土具有无法取代的优异磁、光、电性能,对改善产品性能,增加产品品种及提高生产效率起到巨大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冶金、军事、石油化工、玻璃陶瓷、农业和新材料等领域。2000年以前,机械、冶金和石油化工领域是其主要消费部门;而进入21世纪后,稀土材料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永磁、抛光、发光、催化、储氢材料开始涌现并迅猛发展。
稀土永磁是稀土消费最大的领域,保持高速增长。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是第三代永磁材料,是目前磁性能最好、综合性能最优的磁性材料,被称为当代磁王。具有高矫顽力、高磁能积、体积小、加工难度低等诸多优势,目前在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消费电子、工业应用、风力发电等领域广泛应用。
新能源汽车是高性能钕铁硼材料需求拉动最明显的领域,未来需求占比约50%。钕铁硼永磁材料是新能源汽车永磁驱动电机的核心制造材料,预计2026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将增长至超2600万辆,对应钕铁硼永磁材料需求量将达到6.6万吨,汽车领域对钕铁硼总需求量接近8万吨,是高性能钕铁硼材料的第一大需求来源,占高性能磁材需求总量的约三分之一。新能源汽车领域将成为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最旺盛的下游需求。
政策推动节能电机渗透率提升,未来需求有望提速。采用钕铁硼的永磁节能电机在转子绕组功率损耗、电机重量以及电机结构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一般永磁电机的平均节电率高达10%以上,专用永磁电机的节电率可高达15%~20%。2022年6月,工信部、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要求2025年新增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70%以上;假设2026年节能电机占比70%,其中30%为稀土永磁电机,则稀土永磁节能电机渗透率为21%。按照1千瓦功率电机单耗200g计算,则国内需要钕铁硼磁材约1.8万吨。
人形机器人方兴未艾,打开远景市场天花板。人形机器人有约30个关节,电机是关节核心部件,对电机要求较高,要求电机体积小、扭矩大、响应快,其中磁材性能决定关节输出力大小、运行性能,因此需要高性能稀土磁材,单个人形机器人稀土永磁用量预计2-3kg。2025特斯拉三季度财报表示,2026年一季度Optimus V3有望发布,年底将建成百万级别产线。远景看,人形机器人远景市场可能达到亿台以上,单个人形机器人所需磁材体量不亚于一辆新能源汽车,未来将极大打开稀土磁材需求天花板。
需求高增,未来三年需求增速CAGR超过13%。由于新能源汽车、节能电机、风力发电等领域的快速增长,预计2027年高性能钕铁硼磁材需求量将达到21.2万吨,年均复合增速13%。
风险提示
1、全球经济大幅度衰退,消费断崖式萎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2025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2%,较今年7月预测值上调0.2个百分点;2026年将增长3.1%,与7月预测值持平。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增长依然低迷,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正在抑制消费和投资,且公共债务高企并持续上升,同时国防开支增加、人口老龄化以及利率上升对公共财政造成了额外压力。若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将对有色金属的消费形成较大冲击。
2、美国通胀失控,美联储货币收紧超预期。若美国无法有效控制通胀,持续加息,将对以美元计价的有色金属价格形成较大冲击。
3、国内新能源板块消费增速不及预期,地产板块消费持续低迷。尽管地产销售端的政策已经不同程度放开,但是居民购买意愿不足,地产企业的债务风险化解进展不顺利。若销售持续未有改善,后期地产竣工端会面临失速风险,对国内部分有色金属消费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