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建投发布研报称,近年来围绕粗钢总量控制的政策较多,但效果不如2021年那般明显,行业盈利能力恶化,防止内卷改善价格依然是明年的重要任务。2026年铁矿市场供给相对过剩,预计年均衡价格在90美元/吨(CFR中国),较2025年下跌约12%,带来吨钢盈利改善约130元。假设明年减产1000万吨,在地产及出口预期下滑的情况下,将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行业机会更多来自于电力设备材料领域,相关特钢持续迎来发展。
中信建投主要观点如下:
价格:近年来钢价中枢下移,后续走势取决于减产力度
2025年钢材价格经历显著下跌,核心矛盾集中于供需错配、成本支撑弱化及政策效应滞后等因素。影响后市的关键因素在于多空力量的博弈:一方面,季节性因素可能导致需求边际走弱;但另一方面,强劲的成本支撑构成了钢价最坚实的基础。原材料价格保持坚挺,加之工信部收严产能置换政策以及唐山等地环保限产,共同约束了供应端的压力。此外,持续高位的钢材出口也有效分流了国内资源。当前市场处于“低库存、低价格、低需求、高供应弹性”的弱平衡状态,后续走势取决于减产力度与政策落地速度的博弈。若减产政策执行不严,螺纹钢及热卷或探底至3000元/吨以下;若粗钢压减政策严格落地、基建资金加速传导,叠加焦煤价格反弹的成本支撑,可能出现修复行情。综合来看,在成本支撑、政策约束与逐步缓解的库存压力共同作用下,钢价下方空间有限,后续仍具备反弹的动力。
供给: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推行“碳排放双控”
2024年5月23日,国务院印发了《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方案》指出,严格落实钢铁产能置换,严禁以机械加工、铸造、铁合金等名义新增钢铁产能,严防“地条钢”产能死灰复燃。从中央和地方出台的相关政策总结来看,当前钢铁产业聚焦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三点:(1)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严禁以机械加工、铸造、铁合金等名义新增钢铁产能。(2)大力发展高性能特种钢等高端钢铁产品,大力推进废钢循环利用,支持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3)加快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加强氢冶金等低碳冶炼技术示范应用。近年来围绕粗钢总量控制的政策较多,但政策效果不如2021年那般明显,行业逐渐内卷严重,盈利能力恶化,防止内卷改善价格依然是明年的重要任务,产能治理新机制或将推出,行业利润有望得到修复,预计2026年粗钢产量为9.6亿吨。
需求:制造业用钢占比持续提升,刺激特钢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制造业用钢占比持续提升,已超过50%。今年以来,传统制造业运行平稳,而高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则蓬勃发展,其中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核电、造船等制造业尤为突出,产需保持较快增长,制造业稳中向好的态势为特钢需求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该行预估2026年制造业用钢量为4.48亿吨,维持增长。当前房地产销售尚未明显回暖,而销售复苏传导到开工端至少需要半年以上,预计2026年房地产用钢仍下跌。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组合拳刺激下,该行预估2026年基建及钢结构用钢将为2.4亿吨。总量上,预计2026年国内钢铁消费为8.5亿吨,同比下跌1.9%。
成本:铁矿供给提升有望促进吨钢盈利改善
2026年国内粗钢将继续实施平控,将平滑其他新兴经济体带来的增量,预计2026年全球铁矿石需求保持平稳,供给端海外矿山+国产精矿合计增量突破7000万吨。总体评估,2026年铁矿市场供给相对过剩,当前港口库存仍处于历史高位,短期价格存在压力,预计2026年均衡价格在90美元/吨(CFR中国),较2025年下跌约12%,带来吨钢盈利改善约130元。
利润:利润的修复仍依赖限产的严格执行
假设明年减产4000万吨,则全年粗钢产量9.45亿吨,行业盈利修复,吨毛利有望修复到300元左右。假设明年减产2500万吨,则全年粗钢产量9.6亿吨,吨毛利有望维持在今年均值0-100元左右。假设明年减产1000万吨,在地产及出口预期下滑的情况下,将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行业利润恶化,内卷加剧,行业经营持续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