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近日,高通(QCOM.US)召开2025财年第4季度业绩说明电话会。高通表示,公司对进入数据中心领域感到非常兴奋,并认为这是公司多元化扩张的 “新篇章”。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能效,即用最少的功耗生成最多的 Token。公司主要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是公司拥有一个极具竞争力的高能效 CPU,可用于 AI 集群的头节点和通用计算;二是公司正在构建一个专为 AI 推理设计的全新架构。公司的 AI 200 和 AI 250 芯片及加速卡解决方案正是在这一战略下开发的,目前进展令人满意,更多细节和性能指标将在明年初公布。
关于客户合作,公司的确与一家 “超大规模” 客户进行了讨论,并且对结果非常满意。该合作的更多细节,将作为公司未来发布数据中心路线图时的一部分内容进行更新。市场显然需要竞争,而高通将以一贯的方式,用过硬的产品性能来证明自己。
Q&A 问答
Q:首先,能否谈谈您认为高通在数据中心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是什么?其次,除了新闻稿中已披露的信息外,您能否提供更多关于 AI 200 和 AI 250 芯片的规格细节?最后,上季度您曾提到与一家 “超大规模” 客户的合作,这与本次公布的 Humain 是不同的合作吗?如果是,关于那家超大规模客户的合作,是否有任何时间安排上的更新?
A:我们对进入数据中心领域感到非常兴奋,并认为这是公司多元化扩张的 “新篇章”。我们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能效,即用最少的功耗生成最多的 Token。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是我们拥有一个极具竞争力的高能效 CPU,可用于 AI 集群的头节点和通用计算;二是我们正在构建一个专为 AI 推理设计的全新架构。我们的 AI 200 和 AI 250 芯片及加速卡解决方案正是在这一战略下开发的,目前进展令人满意,更多细节和性能指标将在明年初公布。
关于客户合作,我们的确与一家 “超大规模” 客户进行了讨论,并且对结果非常满意。该合作的更多细节,将作为我们未来发布数据中心路线图时的一部分内容进行更新。市场显然需要竞争,而我们将以高通一贯的方式,用过硬的产品性能来证明自己。
Q:近期市场上传出很多关于你们最大的安卓客户(指三星)可能计划更多地使用其自研基带芯片的传闻。您能否谈谈对该客户的业务能见度?以及您预计在未来一年左右,你们在该客户的份额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A:首先,高端安卓手机市场正在持续扩张,这为我们的骁龙平台带来了健康的增长。即便在整体平稳的手机市场中,我们的安卓业务也能通过提升内容和平均售价(ASP)来持续增长,这主要得益于高端市场的扩张。其次,关于我们与三星的关系,我们早已明确,新的合作基准线是 75% 的份额,这也是我们未来的财务预测假设。虽然有时因为执行出色,我们会获得更高份额(比如在 Galaxy S25 上获得了 100%),但我们对未来新机型(如 Galaxy S26)的规划和假设始终会基于 75% 这个份额。
Q:我们听说当前主流的 AI 训练集群,其安装成本大约是每吉瓦 300 到 400 亿美元。对比这个数字,当您考虑在推理场景中部署 AI 200 或 AI 250 芯片时,您预期的成本或性价比目标是怎样的?换句话说,您能帮我们理解一下,在同等规模的部署下,高通方案的成本优势体现在哪里吗?另外,具体到与 Humain 的合作,为他们部署 200 兆瓦的算力,大概会带来怎样的收入贡献?
A:我会在不透露过多明年初才公布的细节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提供信息。首先,关于收入预期,我们原先预计数据中心业务从 2028 财年开始有显著的收入增长。但得益于与 Humain 的合作以及我们在 AI 加速器上的进展,我们现在将这一时间点提前一年至 2027 财年,届时数据中心业务的收入将开始变得可观。
其次,我们正获得市场的广泛关注。在当前数据中心面临功耗和计算密度限制的大背景下,许多需要大规模部署 AI 推理算力的公司都对我们的解决方案表现出浓厚兴趣。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我们的方案没有竞争力,根本不会有这么多深入的对话。但具体的平台 KPI,我们还是会留到明年初更新路线图时再详细展示。
Q:市场似乎仍然非常担心明年三月季度的表现,主要原因就是你们在那个主要安卓客户的份额发生了变化。从历史上看,你们手机业务从十二月季度到三月季度的环比降幅通常在高个位数(例如 7-9%)左右。考虑到份额降低,这个历史环比降幅趋势还适用吗?还是说我们应该预期一个不同的降幅?
A:目前我们不会提供第一季度之后的具体指引。但正如您所看到的,我们在 2025 财年末展现出的强劲业务势头,其正面影响已经体现在了我们刚发布的业绩以及对十二月季度的指引中,这种势头预计将延续到整个财年。唯一需要补充提醒的是,我们预计将在 2026 年第一季度完成对 Alphawave 的收购。除此之外,正如您刚才提到的几个因素,我们的业务动能依然强劲。
Q:您提到九月季度的业绩超预期主要是由高端安卓业务驱动的,但实际情况似乎更像是来自你们的最大客户(三星)。您之前曾暗示,由于份额降低,来自该客户的收入会减少约 5 亿美元,但财报上看起来远没有那么多,同比仅略有下降。您能解释一下这个差异吗?同时,作为这个问题的一部分,您能透露在十二月季度的指引中,对该客户业务量的基线假设是怎样的吗?
A:我们之前的预期是,在那款新发布的手机中,我们将在四个型号里占据三个,而事实也正是如此。最终的实际份额当然取决于市场的销售情况。
具体到你问的九月季度,我们给出的业绩指引中已经考虑了来自该客户(三星)的需求。因此,该季度业绩的超预期增长并非来自苹果,而是由其他安卓客户驱动的,特别是采用了我们新款骁龙芯片的高端机型。
展望未来,也就是十二月季度,我们预计 QCT 部门的手机业务收入将实现约 11%-13%(low teens)的环比增长。这个增长同样主要由安卓业务驱动。虽然苹果业务也有一些贡献,但季度环比增长的核心驱动力确实是安卓高端机型的出货量。
Q:请问与华为的专利授权谈判是否有任何新进展?感觉这个谈判已经拖了一段时间了,您能谈谈目前的情况吗?
A:我们目前确实没有新的进展可以公布。双方的讨论仍在进行中,但除此之外没有更多实质性的信息可以分享。
Q:不含苹果业务的 QCT 收入同比增长了 18%。即使我把汽车和物联网业务排除掉,也很明显安卓手机业务实现了非常强劲的两位数同比增长。考虑到安卓手机的出货量本身并没有那么大的增长,是否可以认为这种收入增长几乎完全是由单机价值提升驱动的?展望未来,我们是否应该继续将这种由内容增加驱动的增长速度,作为评估你们业务的正确参考标准?
A:这种增长背后有两个主要驱动因素。第一,是产品组合向高端的转移。这是我们过去几年持续观察到的趋势,并且不仅仅局限于发达市场,在新兴市场同样如此。消费者购买的设备档次在不断提升,这直接为我们的收入带来了好处。第二,是在高端层级内部的单机价值(content)增长。随着我们推出功能越来越强大的芯片,手机厂商也得以交付性能更强的手机,这使得我们从每台高端设备中获得的价值持续增加。
Q:您提到的在九月和十二月这两个季度,骁龙安卓业务表现强劲,这股力量主要是来自中国市场吗?这仅仅是由于新机发布的时点造成的,还是说存在客户提前拉货的情况?对于这种强劲势头,我们是否需要考虑一些潜在的风险或特殊因素?
A:不,这其中并不存在提前拉货的情况。我们观察到的是,我们几乎所有的中国主要客户都已发布了新机型,而且这些设备的初步市场反响都非常积极。
此外,在本季度晚些时候到明年初,我们也会看到许多全球客户陆续发布新设备。所以,你看到的强劲势头只是反映了新机发布后的正常采购模式,以及消费者对这些新产品的热烈初步反响。
Q:根据新闻稿中的信息,你们的产品架构——例如使用 DDR 内存和 PCI Express 接口——似乎与其他市场参与者所采用的方案有所不同。我们应该如何解读这一点?这只是高通进入该市场的 “第一步”,后续还会有更迭的产品推出吗?或者说,这代表了你们进攻市场的一种完全不同的哲学——就像你们提到的那样,更注重能效?总而言之,这是一种与当前市场主流完全不同的差异化打法吗?
A:、是的。我们思考这个问题的出发点是 “未来的 AI 架构应该是什么样子”。这种思考方式不仅适用于数据中心,也同样适用于我们早已布局的边缘计算领域。当我们专注于构建专用的推理集群时,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以最低的成本和能耗,实现最高的计算密度,从而高效地生成 token。在这种目标下,我们认为存在一种能够超越传统 GPU 加 HBM 内存组合的更优架构。这正是我们正在努力开发的方向。我们必须成功执行这一战略,而这也是公司当前的核心焦点。
Q:你们在手机业务上看到的增长,在多大程度上是由骁龙芯片自身平均售价的提升所驱动的?很明显,随着你们采用更先进的制程,晶圆成本也在上涨。能否谈谈芯片 ASP 的提高,对于你们现在以及未来的手机业务增长具体有多大影响?另外,整个手机行业是如何消化和吸收这种 ASP 上涨的?
A:我们观察到了一个长期存在的趋势,这个问题我们几乎每年都会讨论。市场对于功能更强大、处理能力更强的旗舰级芯片,始终存在着非常强劲的需求。这背后的驱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手机厂商之间的激烈竞争,二是消费者希望在手机上实现更多功能的愿望。我们对自己未来几代芯片已有清晰的规划,并已和客户进入深入讨论阶段,因此我们非常有信心,这个单机价值持续增长的趋势在未来几年仍将延续。
此外,需要记住我之前强调的第二个重要因素:消费者购买的设备正在显著地向更高端的型号转移。这并非指旗舰层级内部的价值增长,而是指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购买更高档次的手机。这同样是一个我们已经观察了多年、并预计将持续下去的长期趋势。
Q: 本季度的手机业务增长了 14%,并且根据你们对下一季度的指引,QCT 部门的增长预期似乎再次比市场高出 600 个基点。能否请您具体分析一下,下一季度这种 “超越市场表现” 的构成要素是什么?您能否分别谈谈手机、物联网和汽车这几个业务板块的预期表现?与上个季度的初步预期相比,您认为哪些部分会表现得更好?请为我们介绍下一季度 QCT 各业务板块的增长动力。
A:汽车业务:我们在九月季度创下了约 11 亿美元的营收记录。对于下一季度,我们预计将持平或略有增长。随着越来越多搭载我们技术的新车上市,我们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并将在整个财年持续增长。
物联网业务:情况类似。九月季度的表现已显著超出我们此前的指引,并且我们预计从第一季度开始,物联网业务收入将在本财年接下来的时间里持续增长。
手机业务:您在十二月季度看到的增长预期,主要得益于我们新一代旗舰芯片的成功发布。所有主流手机厂商(OEMs)都已推出搭载该芯片的设备,并获得了强烈的消费者市场反响,这一点已经反映在我们的财务预测中。正如我之前提到的,我们预计 QCT 的手机业务收入将实现 “低双位数” 的环比增长。
Q: 从历史经验来看,当你们的新产品在中国市场发布,并恰好赶上元旦及中国春节的消费季时,这是否意味着公司的第一财季(即十月至十二月)通常会是全年表现最强劲的季度?从季节性角度出发,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里,通常会呈现出怎样的走势?
A:我们预计公司的第一财季和第二财季将会是全年表现较强的季度。而通常情况下,六月所在的第三财季会是相对低谷的季度。因此,就手机业务而言,其季节性走势应该与你们以往看到的规律保持一致。
Q:本季度 QCT 的收入同比增长了 5%,但利润率却下降了超过 100 个基点。我想了解这一下滑背后的原因:这主要是由于产品组合的变化所致,还是因为制造成本的上升?或者,这单纯是公司为实现未来收入增长而进行的研发投入增加的结果?
A:当您审视利润率的同比趋势时,应该认识到我们正在对数据中心领域进行重点投资。在过去几年里,我们一直致力于将运营支出从成熟业务转向高增长领域。而现在,数据中心业务是我们整体投资蓝图中一个新增的、额外的投入重点,这影响了当前的利润率表现。
Q: 进一步聚焦于你们的非安卓手机业务。关于我们应如何在财务模型中预测该业务在 2026 日历年的表现,您是否有任何最新的指引或可以分享的信息?
A:关于我们在苹果公司业务中所占的份额,我们的看法没有任何改变,与过去所说的完全一致。
Q:我记得 XR 业务被设定为 20 亿美元,是当时所列机会中规模最小的一个。如果你们计划专门为数据中心业务举办一次活动并提供更新,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数据中心业务的潜在规模,将显著大于上次分析师日所展示的?我们是否可以期待它成为另一个数十亿美元级别的重大机遇?能否请你们就此澄清一下?
A:我们看到市场,尤其是 AI 智能眼镜市场,正在非常迅速地起飞。因此,我们确实感到目前的发展已显著领先于之前提供的指引,并且看到了巨大的上行潜力。
更宏观地看,如果将个人 AI 视为一个更广泛的机遇——无论是通过眼镜、手表还是耳戴设备等形态实现——这都可能演变成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如果市场真如我们预期的那样发展,它将创造出巨大的商业上升空间。
可以确认,数据中心业务的潜在规模将高于那个数字。我们认为,如果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功,它有望在未来几年内为我们带来一个数十亿美元级别的新增收入机会。这就是我们目前对此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