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克而瑞地产研究发文称,11月新房供应量低位持稳,28城单月供应环比微增5%,同比下降46%。一线城市环比回升主要依托北京、广州拉动,同比下滑显整体压力。二线城市总量持平下,分化加剧。三四线城市供应降无可降,低基数下环比大增。从供给结构来看,重点城市刚需、改善、高端占比结构为28%、55%和17%,呈现出以改善为主,刚需为辅的供应结构。近8成城市以主城为供应主力。
基于11月供应低位持稳,加之当前热点城市北上广深蓉杭等热点城市市场亦有降温迹象,故而新房成交绝对量或将延续低位盘整行情,基于去年基数较高,同比降幅或有持续扩大可能。
规模:11月28城供应同比降46% 京穗苏郑长等环比“翻番”显著回升
11月房企推盘积极性小幅回升,供给约束依旧显著:据CRIC调研,11月28城预计新增商品住宅供应面积518万平方米,环比微增5%,同比下跌46%,2025年前11月累计同比下降17%。

分能级来看,一线城市环比回升主要依托北京、广州拉动,同比下滑显整体压力。据CRIC监测数据,11月一线城市预估供应127万平方米,环比增长14%,但同比仍下降40%,显示出“相对韧性”与“绝对压力”并存。北京、广州是主要增长极,环比增幅分别达167%和126%,迎来了供应集中放量期。上海、深圳同环比齐跌,其中上海环比大跌69%,同比降幅高达81%,供应量创历史新低,市场活跃度亟待提升。深圳供应量持续在低位徘徊,同比降幅超过50%,复苏动能不足。
二线城市总量持平下,分化加剧。据CRIC监测数据,19个二线城市预估供应358万平方米,环比微降1%,同比深度下跌49%。在整体持平的表象下,是城市间极为割裂的走势,一方面长沙、长春、郑州、苏州等城市环比翻番,为高增长阵营,主要源于上月基数较低或是单个大盘集中拿证所致。另一方面,宁波、南京、南宁、青岛、福州、济南等供应量持续萎缩,11月单月同比“腰斩”,城市供应迎来阶段性“空窗期”。
三四线城市供应降无可降,低基数下环比大增。6个三四线城市预估供应32万平方米,环比大增61%,但同比仍下降34%。环比高增主要源于泉州、常州等城上月基数极低(接近零供应)的扰动,绝对供应量依然处于历史低位,市场下行压力并未缓解。

结构:近8成城市以主城为供应主力 沪杭蓉汉等16城改善占比主导
而从供应结构各产品档次分布来看,市场持续向改善需求倾斜:重点城市刚需、改善、高端占比结构为28%、55%和17%,呈现出以改善为主,刚需为辅的供应结构。
典型城市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西安、昆明、天津、郑州、福州、长沙等城市刚需产品供应占比都在50%以上。(2)宁波、北京刚需与改善占比不分伯仲,占比均在4-5成。(2)上海、杭州、成都、武汉等16城依旧以改善产品作为供应主力,当前“以销定产”模式下适销对路改善盘加大供应也有望保证市场短期维稳。(4)深圳、徐州、无锡合肥等本月高端产品占比均在45%以上,在各产品档次中居首。

从供应结构各项目区域分布来看,重点城市主城、近郊、远郊占比结构为70%、23%和7%,本月供应重心仍集中在主城区,近郊次之,远郊最少。分城市来看,青岛、徐州、泉州、福州、郑州、昆明、南宁、合肥、重庆等主城占比均在9成以上,长沙、天津、南京、深圳、宁波等则以近郊项目为主,占比均在5成及以上。而广州本月以远郊项目为供给主力,占比达46%。

预判:11月市场热度预期回落 多数城市新房成交预期由增转降
盘点了11月供应,结合当下各城市的成交特征,来对后市进行一个简单预判:11月供应低位持稳,环比微增但同比显著不及去年同期,房企推盘积极性一般,故而新房成交绝对量或将延续低位盘整行情,基于去年基数较高,同比降幅或有持续扩大可能。
而从市场热度来看,或将高位回落:据CRIC监测数据,28个重点城市2025年11月预期项目平均去化率32%,环比下降3pcts,同比下降10cts。
各城市新房市场彻骨预期跌多涨少:上海、成都等前期热点城市11月新房成交规模预期回落,一方面供应显著缩量,同环比均出现大幅回落,一定程度上制约成交放量;另一方面从微观项目来看,部分前期热点板块项目也有销售逐步滑坡迹象,譬如上海杨浦东外滩、浦东北蔡等,整体需求面临阶段性瓶颈。少数城市诸如深圳、武汉、重庆等预期延续弱复苏走势,整体成交规模低位回升。还有多数弱二线城市诸如郑州、福州、南宁等整体成交还将下探,购买力疲软导致成交增长乏力的情况还将延续较长时间。
而从二手房市场来看,成交仍处于下行通道。尤其是新房产品力全面提升背景下,二手房市场仅能吸引价格敏感度较高的刚需客群,短期内以“以价”能否“换量”效果存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