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央行发布公告,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将于2025年11月5日开展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操作期限为3个月(91天),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此举旨在稳定市场流动性预期,为年末流动性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同日早间,央行还开展了117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为1.40%,与前次持平。由于当日有4753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3578亿元。尽管短期流动性呈现净回笼,但结合当日公布的7000亿元中长期操作,整体政策取向仍显偏松,体现出“长短结合、以长补短”的流动性管理思路。
当日,央行同步披露了2025年10月中央银行流动性工具投放情况:当月通过公开市场国债买卖实现净投放200亿元,显示央行正逐步恢复并强化国债买卖作为常规流动性调节工具的功能。
同一天,央行副行长陆磊在2025年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表示,下一步,央行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政策支持力度和节奏,抓好各项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和执行,充分释放政策效应。
他表示,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出了一揽子政策措施,为支持经济稳健发展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一是保持了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二是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三是引导信贷结构调整优化。
中信证券在最新研究报告中分析指出,10月资金面呈现“前松后紧”格局,展望11月,综合考虑政府债券发行节奏、财政支出节奏及央行国债买卖操作等因素,预计流动性缺口将收窄至千亿规模附近。鉴于央行近期已重启国债买卖操作,政策层呵护年末流动性的意图明确,预计11月资金利率仍将维持低位波动,市场利率中枢稳中有降。
近日出版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刊登了央行行长潘功胜题为《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和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的署名文章。
潘功胜在文中强调,优化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和货币政策中间变量,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不断增强央行政策利率的作用,收窄短期利率走廊的宽度,进一步畅通由央行政策利率向市场基准利率,再到各种金融市场利率的传导。
本文转载自:Wind万得;智通财经编辑:陈筱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