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市场探底回升,煤炭、石化、银行等红利股强势护盘,光伏赛道午后冲锋,创业板指强势翻红。今日市场成交超2.1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超2000亿,两市上涨个股超3500只。
中信建投认为,在10月下旬市场情绪高涨、三大利好集中兑现后,A股已经处于较高位置,且后续面临利好空窗期,A股市场可能面临新一轮横盘调整。A股的主线和风格也可能出现切换。基金三季报显示电子行业配置比例超过25%,双创板块超过40%,成长风格超过60%,均为2010年以来最高水平,这可能引发结构性调整。另外,从季节效应角度来看,年底盈利多兑现,大盘价值风格往往占优。
盘面上热点快速轮动,光伏赛道午后拉升,阿特斯涨超10%,棒杰股份、国晟科技等多股涨停;油气股盘中拉升,惠博普涨停,中国海油、中国石油等跟涨;煤炭板块再度走强,安泰集团涨停,晋控煤业、淮北矿业跟涨;钍基熔盐概念股走强,宝色股份、海陆重工等涨停。下跌方面,黄金、有色板块震荡下挫。
另外,今日传媒板块强势大涨,短剧、影视、网游等方向集体爆发。分析人士认为,主要有三大利好:一是,手握优质内容的游戏以及影视个股三季报增长较为亮眼;二是,10月30日,腾讯广告发布最新漫剧政策,开通“文娱—微短剧”类目并符合条件的内容方,最高可享受95%分成比例;三是,AI应用逐渐成为市场热点,周末不少券商开始关注AI产业持续推进以及IP商业化对传媒板块行业的推动。
展望后市,中信证券认为,市场结构性机会仍存,围绕制造业升级、中企出海、端侧AI三个方向布局。
从个股看,两市上涨3535家,下跌1801家,109家涨幅持平。两市共91股涨停,共11股跌停。
截至收盘,沪指涨0.55%报3976.52点,成交9417亿元;深成指涨0.19%报13404.06点,成交11654亿元。创业板指上涨0.29%,报3196.87点。
资金动向
今日主力资金重点抢筹电网设备、光伏、游戏等板块,主力净流入居前的个股包括兆易创新、特变电工、阳光电源等。
要闻回顾
1、央行与韩国银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互换规模为4000亿元人民币/70万亿韩元
经国务院批准,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韩国银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4000亿元人民币/70万亿韩元,协议有效期五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双方再次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两国货币金融合作,促进双边贸易便利化,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2、工信部:到2027年 培育一批节水装备龙头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工信部发布关于印发《节水装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其中提到,到2027年,重点领域供水、用水和循环利用等节水装备取得突破,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高效循环冷却、高端膜分离、智慧用水管控等技术装备实现产业化应用。节水装备标准体系更加健全,培育一批节水装备龙头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建立节水装备中试平台,形成大中小企业、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
3、工商银行:暂停受理部分如意金积存业务申请
工商银行今日发布公告,受宏观政策影响,根据相关风险管理要求,自2025年11月3日起,工行暂停受理如意金积存业务的开户、主动积存、新增定期积存计划以及提取实物的申请,存量客户处于有效期内的定期积存计划的执行以及办理赎回、销户不受影响。相关业务恢复事宜,请关注后续公告。
4、国家移民管理局:扩大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试点实施范围
国家移民管理局今天发布公告,决定实施支持扩大开放服务高质量发展10项创新举措。10项措施中有6项自2025年11月5日起实施,其中包括:扩大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试点实施范围。在长三角、京津冀地区全域,以及全国所有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符合条件人才可申请办理有效期1至5年不等的多次往来香港或者澳门人才签注,每次在香港或者澳门停留不超过30天。
后市研判
1、中信证券:市场结构性机会仍存
中信证券认为,同样是4000点,当前的指数成色明显优于2015年同期,且估值水平显著低于当时,并无必要过度关注指数点位本身。随着四中全会结束、中美会谈取得阶段性成果、三季报披露完毕,往后看,结构性机会仍存,择时重要性有限。建议围绕传统制造业的提质升级、中企出海、端侧AI三个方向继续布局,短期可以关注三季报后出现的几个阶段性超跌反弹线索。
2、中信建投:市场面临情绪回落压力、利好空窗期和回调需求
中信建投认为,在A股前期上涨动能透支、10月末三大利好集中兑现后,市场面临情绪回落压力、利好空窗期和回调整固需求。预计11月市场将面临新一轮横盘调整,建议投资者暂缓加仓。配置上重点看好“景气线索、年末调仓、短期切换”三大方向,重点关注:煤炭、石油石化、新能源(储能、固态电池等)、非银行金融(券商、保险)、公用事业、传媒、食品饮料、交通运输等。
3、光大证券:指数震荡阶段,可考虑采取多元均衡思路
光大证券认为,11月市场仍存在多重潜在正面要素,有望在关键节点形成突破动力。一方面,四中全会已明确“完成全年目标”的定调,预计消费补贴、新质生产力培育等增量政策或将密集落地,为市场提供支撑。另一方面,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打开国内货币政策操作空间。预计11月9000亿MLF到期后,央行有望通过续作等举措对冲。配置上,在指数震荡阶段,可考虑采取多元均衡思路。科技领域机会或由硬件向软件扩散,重点关注传媒、计算机等AI应用环节的机会;顺周期领域中,铜、铝、铅锌等基本金属在PPI回升预期与战略储备补库逻辑双重支撑下,景气改善确定性较强;另外,“十五五”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推进下,航天装备、工业母机等领域有望受益。
本文转载自“腾讯自选股”,智通财经编辑:刘家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