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10月港股走势如此拉跨,也就月初涨了一下,然后恒指直接打到60日线,比较好的是这条线稳住了,指数运行空间在25145.14-27381.84点。
对于上个月的判断出现了误差,其它方面的问题都在预期之中,但还是低估了特朗普所谓的“交易的艺术”,美想到,到现在这种局面,居然还是用以前的套路来解决问题,继续搞虚空“造牌”,不断在关税层面加码,而且还搞出了穿透式制裁,甚至是征收中国船舶的港口费。这个后果也非常严重,中国直接硬刚,对等反制,祭出了稀土也搞穿透式控制,这下美国包括欧洲都感觉到了压力。不得不主动要求会谈,最终在APEC会议上两国元首会谈达成一致。
港股在这种背景之下大部分时间都退守到60日均线进行防守,间中还有荷兰强收安世半导体事件,背后都有大国博弈的身影,还有两家美国区域性银行(ZionsBancorp和WesternAllianceBancorp)因涉及贷款欺诈事件股价暴跌,引发市场对美国信贷市场和美国金融体系脆弱性的担忧。港股市场能顶住压力很大程度上是“十五五”计划的推出,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
月初黄金股的上涨,实际上就不是好兆头,因为这个板块通常和大盘是反向的。代表的是避险情绪的升温。
因此在整个10月,市场走强的品种非常少,相对突出的是新股,10月港股新股市场相当火爆,12只新股中有11只在上市首日录得上涨。其中,金叶国际集团(08549)首日涨幅最高达330%,长风药业(02652)中签回报最为丰厚,一手回报高达约12000港元。不过,上述品种都是高开低走,而高开高走最猛的品种是号称企业级大模型AI应用第一股的滴普科技(01384),从IPO定价26.66港元,连续三日上涨最高到了128.2港元,接近5倍。这种极端情况的出现往往出现在行情疲弱的时候,因为缺乏主流板块时的拉升容易吸引资金的关注。刨除新股,能走出正反馈的只有有色金属的铝,如中国铝业(02600)、还有创投类的大众公用(01635)、航运里面景气度最高的油运中远海能(01138)、航空里面基本面改善及抢占欧洲客源的中国东方航空股份(00670)、能源危机引发铀涨价的中广核矿业(01164)、智能驾驶类的黑芝麻智能(02533)。以上品种不排除部分后续还会持续走强。相对而言都是比较硬的逻辑。
由于10月行情受阻,没有继续往上走,那么11月港股走势就面临一个选择?是继续往上冲,还是在这个位置开始往下,或者是在这个位置进行震荡整理。结合A股的强势来看,最后一种的概率偏大。
先看扰动因素,特朗普加征关税引发民主党不满,参议员已经通过了终止特朗普关税决议,但这个途径应该行不通,靠谱一点的就是司法渠道。据新华网报道,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此前宣布,将快速审议特朗普政府征收的多数关税的合法性,并于11月5日听取口头辩论。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其可能亲自前往最高法院旁听关税合法性的口头辩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等官员多次强调,如果最高法院作出不利于政府的判决,到明年6月,特朗普政府需返还的关税税款据估算最高可达1万亿美元,这一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不利判决也将影响特朗普政府已达成的对外贸易协议和未结束的贸易谈判。就算最高法院阻止了,特朗普还会有其它招数。
美国政府“停摆”已经超过一个月,对经济影响较大,根据国会预算办公室(CBO)2025年10月29日发布的报告,美国政府停摆一个月造成了约18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一数字直接拉低了第四季度GDP年化增长率,预计将使其下降1至2个百分点。其中,70亿到140亿美元的经济产出将成为无法挽回的永久损失。最新的情况是:补充营养援助计划(SNAP)的福利已于11月1日停止发放,这将影响多达4200万美国人。军饷危机迫在眉睫:用于支付军人薪酬的资金即将耗尽。美参议院有关推进拨款法案停止政府“停摆”的下一次表决最早将于11月3日晚开始。如果还不能尽快恢复,那么持续引发各类如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连锁反映,如果再度出现小银行暴跌则要引起高度警惕。
美联储12月是否降息也是一个较大变量,最新鲍威尔的表态偏鹰派。指出12月并非一定会降息,要看劳动力市场和通胀的情况。有分析指,美国政府关门时间越长,降息的概率就越低。理由是停摆后没有数据公布,数据缺失可能导致美联储在行动上更加谨慎。这种说法也无可厚非,但从常识来说,长时间的停摆对经济冲击更大,就更应该降息来对冲。
地缘政治方向,市场对于俄乌冲突、中东加沙冲突摩擦不断,短期依然看不到彻底停火迹象,但市场对此已经脱敏。主要看美国对委内瑞拉的行动是否出现升级,地面部队可能性不大,估计是以局部空袭或是类似斩首行动为主。从目前美国内部矛盾不断激发来看,美国发动攻势转移矛盾的可能性不排除,一旦开打,对资本市场会形成负面冲击。
好的方面也是明显的,10月30日,中美双方公布了经贸磋商结果,双方“停火”一年,美方芬太尼税降10%,24%的对等关税也继续推迟一年,穿透性管制也停一年,港口费暂停一年,中方作为回应也针对性调整推迟了对应的反制措施。中美的缓和,有利于我们拉升资产,化解债务,刺激内需,反内卷统一大市场的财政转型。从美国角度,降低关税将降低通胀的担忧,有利于美联储持续降息。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和美国的谈判,给其它国家会带来较大震动。对于接下来的中欧关系、加拿大、印度、韩国等贸易会偏向积极。当然,这也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背后也绕不开美国。
“十五五”大规划描绘新的蓝图,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意味着未来十年经济复合增速达到4.7%以上。这就保障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美联储今年已经降息两次,10月LPR没有降,但感觉11月是一个比较好的窗口。
做多港股成为外资共识,近段时间,国际资本正在重新审视并布局港股。美联储降息导致美元走弱,全球资金出现“再平衡”需求,估值处于“洼地”的港股成为热门目的地。外资不仅通过二级市场抢筹优质资产,也积极认购港股IPO的基石投资,同时还借道ETF进行布局。
整体看,港股11月下看25000点的重要关口,乐观一点就是看27381点能否突破,预计大部分时间就在这个区间震荡。
2025年11月投资策略:拥抱抗跌的品种
智通财经10月金股小幅跑赢大盘。10月同期恒指最大涨幅2%;十大金股10月平均最大涨幅6.1%。十大金股月度最大涨幅具体如下:中国中冶(01618)涨17%、哔哩哔哩-W(09626)涨11.4%、时代电气(03898)涨9.5%、上海复旦(01385)涨8.1、优必选(09880)涨4.5%、三一国际(00631)涨4.3%、小鹏汽车-W(09868)涨2.8%、银河娱乐(00027)涨1.5%、舜宇光学科技(02382)涨1.1%、第四范式(06682)涨1%。
差不多整月都在调整,10月行情就难做。机会都在月初开头几天,后面都跌下来了。市场本身也没有很突出的品种。
经过10月的调整之后,11月反而机会就要大一些,因为下跌是最好的试金石,可以帮我们鉴别出有哪些才是经过检验的。因此策略上无需太复杂,不管风吹浪打,简单来说就是:拥抱抗跌的品种。
从这个思路出发,医药板块是首选,本身已经调整得非常充分,有相当多的品种都具备底部反弹的动力。加上最新的医药目录谈判的催化,还有香港交易所将于11月28日推出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期货,资金都云集在这个赛道。选择业绩稳定基本面扎实的品种。
AI方向作为中美博弈的重头戏预计还会持续活跃,谷歌和Meta双双上调了2025年资本支出指引,并预告2026年投入将进一步“显著”增加。谷歌将2025年资本支出指引提高至910亿-930亿美元,Meta上调至700亿-720亿美元,微软刚刚结束的财季资本支出已达创纪录的349亿美元,远超市场预期的300亿美元。分支比较多,景气度高的方向选择的是PCB行业。
结合十五五规划来看,一些新提到的方向都值得高度关注,如核聚变作为未来终极能源,发展前景空间广阔,核心品种应该还会发酵。
反内卷方向成效比较大的就是锂电池和光伏。基本面看锂电池叠加了储能这块的巨大需求,光伏选择硅料看中的是巨大的成本优势,只要价格友好就能带来较好收益。
海外出口这块一直都是较大的增量,其中选择了工程机械出口占比大的品种,还有就是在东南亚有厂的纺织服饰类。航运这块的景气度较高,运费在涨价,只是核心品种涨幅较大,选择了船舶租赁方向。还有就是红利方向的煤炭。
具体品种:
医药:翰森制药(03692)、康龙化成(03759)
硅料:协鑫科技(03800)
PCB:建滔积层板(01888)
租赁:中国船舶租赁(03877)
机械:中联重科(01157)
特钢:天工国际(00826)
煤炭:力量发展(01277)
锂矿:天齐锂业(09696)
纺织:申洲国际(02313)
详细清单如下:
1.翰森制药(03692)
2025H1,公司总收入74.34亿元,同比增长14.3%;归母净利润为31.35亿元,同比增长15.02%。
创新药产品收入为61.45亿元,同比增长22.1%,在总收入中的占比提升至82.7%。2025H1,阿美替尼、氟马替尼等抗肿瘤领域产品组合,实现收入45.31亿元,同比基本持平;艾米替诺福韦片、吗啉硝唑等抗感染领域产品组合,实现收入7.35亿元,同比增长4.9%;伊奈利珠单抗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领域产品组合,实现收入7.68亿元,同比增长4.8%;洛塞那肽、培莫沙肽等代谢及其他疾病领域产品组合,实现收入约人民币14.00亿元,同比增长134.5%。此外,
2025H1,翰森制药根据就HS-10535(口服小分子GLP-1RA)达成的协议向MSD收取BD许可费首付款1.12亿美元。阿美替尼作为国产首款三代EGFRTKI,销售增长迅速,适应症持续拓展。样本医院销售数据显示,从2020年的1841万增长到2024年的17.84亿元,年度复合增长率为214%,2024年占三代EGFRTKI总销售额的28%左右,国产药物排名第一。阿美替尼积极拓展与NSCLC相关的适应症,目前共获批四项NSCLC相关适应症,2025年新增获批术后辅助治疗适应症和治疗含铂放化疗根治后进展患者的适应症,联合化疗一线治疗NSCLC的NDA还在审评中。阿美替尼于2025年6月获得英国MHRA批准上市,成为翰森制药首个获准进入海外市场的创新药,公司还将继续努力获取EMA的海外监管认可。截止2025H1,公司共有超40项候选创新药开展了70余项创新药临床试验;2025H1,新增8款创新药进入临床试验,包括HS-20122(EGFR/c-MetADC)、HS-10510(PCSK9)等。新增3项III期临床,分别是从荃信生物引进的HS-20137(IL-23p19)的银屑病试验,以及HS-20093(B7-H3ADC)的骨与软组织肉瘤和HS-20089(B7-H4ADC)的卵巢癌的全球III期临床试验,这两款ADC的海外权益已授予GSK。此外,翰森的TYK2抑制剂HS-10374的银屑病III期临床也正在持续推进中,数据显示皮肤毒性风险较低。综上,机构维持“增持”评级。
2.康龙化成(03759)
公司公布3Q25业绩,收入36.5亿元,同比+13.4%,环比+9.1%,经调整Non-IFRS净利润4.71亿元,同比+12.88%,环比+16.0%,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逐季改善。业绩略好于预期,主要得益于公司订单需求旺盛以及规模效应带来的利润率提升,公司上调2025年收入增长目标至12-16%。3Q25实验室服务收入21.1亿元,同比+14.3%,环比+3.7%,实验室化学和生物科学服务收入同比均实现快速增长,毛利率45.0%,保持相对稳定。1-3Q25公司实验室服务新签订
单增长超12%,相比1H25加速。3Q25CMC(小分子CDMO)收入9.03亿元,同比+12.7%,环比+29.6%,毛利率34.6%,环比+4.0ppt,伴随收入规模增长毛利率环比提高。1-3Q25CMC板块新签订单同比增长约20%。2025年9月,公司公告绍兴API工厂顺利通过美国FDA现场检查,再次验证了公司质量体系和生产能力,有助于后续承接更多临床后期及商业化订单。公司拟以13.46亿元收购佰翱得82.54%股权。佰翱得在复杂药靶蛋白制备、广泛的X射线蛋白结晶、先进的冷冻电镜结构解析等方面,建立了显著的技术优势。此次收购有助于增强公司的技术平台和服务能力,完善全流程一体化平台。综上,由于近期医药估值中枢上移,机构上调H股目标价15.4%至30.00港元,对应20.2%的上行空间。
3.协鑫科技(03800)
近期公司公告,预计2025Q3光伏分部利润约9.6亿(含出售联营公司利润6.4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得益于光伏反内卷政策持续推进,硅料价格触底反弹,叠加公司持续提效降本,公司首次迎来单季度利润转正。公司为全球领先的颗粒硅生产企业,长期致力于提效降本,2025Q3公司颗粒硅平均生产现金成本(含研发)为24.2元/kg,环比下降1.2元/kg;另外,7月以来在光伏反内卷进程下,硅料价格持续上涨,2025Q3公司平均售价为37.3元/kg(不含税),环比上涨8.1元/kg,2025Q3公司平均生产现金利润为13.1元/kg,环比扩大9.3元/kg,盈利能力显著提升。经历2024年的深度调整后,硅料价格已跌破大部分企业的现金成本线,导致大量高成本产能和落后产能被迫停产或出清,作为行业领先企业,公司硅料市占率已从2024年的14.58%大幅增长至2025上半年的24.32%。进入2025年下半年,7月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研究起草《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对规范光伏行业价格秩序具有指引作用,硅料价格在底部震荡并出现温和回升。随着光伏反内卷进程推进,硅料行业或将通过能效标准、技术规范等市场化手段重塑市场格局,无效产能有望加速出清,公司市占率或有望进一步提升。此外,9月16日,公司宣布与无极资本(InfiniCapital)达成战略融资协议,通过定向增发募资约54.46亿港元(约合49.8亿元人民币)。此次募资的主要用途将聚焦于行业产能结构性调整的资金储备、推进硅烷气产能以及优化资本结构,显示出公司在行业底部进行逆周期布局、整合行业资源的决心,剩余资金则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和偿还贷款,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财务稳健性。综上,公司颗粒硅技术具备长期成本及低碳优势,考虑到光伏“反内卷”政策持续推动供需格局改善,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迎来拐点。
4.建滔积层板(01888)
公司作为传统覆铜板一体化龙头,布局高端化,材料端特种电子布进展最为领先公司第一条低介电电子纱窑炉已公告投产,技术路径上一步法的进展在国内相对较为领先。伴随下游客户认证,公司公告二代低介电低膨胀纤维布,石英布等产能有望在25H2和26年逐步投放。特种电子布伴随覆铜板升级处于供需紧张的景气阶段。公司传统电子布产能也处于领先地位,具备20万吨电子纱产能,估算对应7-8亿米/年传统电子布产能,传统电子布价格趋势目前也在向上周期。一体化是差异化定位,铜箔和覆铜板升级也在途中。长期来看,公司高端化核心优势在于产业一体化的材料稳定性。铜箔领域,公司的HVLP-3铜箔已公告产品推出进入验证周期,进一步升级在推进。电子布和铜箔先行,预计公司M6级别以上覆铜板产品和产能也将逐步推出。PCB高端化进程中,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对于终端产品性能保险或愈发重要。公司高端化进展虽不是行业最先,但是一体化的优势较有特色。材料一体化优势,对于覆铜板的材料张力,可加工性稳定性等角度或都将形成一定优势。历史上铜价和玻璃纤维布向上的周期中,传统覆铜板的价格周期也较为乐观25H2行业进行新一轮提价尝试。从供需格局来看,覆铜板行业整体需求伴随AI需求改善有较好的增长预期,主要企业的扩产计划也主要聚焦在高端板中,甚至行业部分中端产能将进行高端化的转产因此传统中端覆铜板的供需格局也较良好。行业从2023年盈利底部以来,中端产能扩产相对有限,而全球需求端则可以做温和上行的假设,因此传统覆铜板的景气和价格趋势或较为乐观。综上,公司是覆铜板行业龙头公司之一,上游材料一体化布局构建差异化壁垒,电子布铜箔覆铜板同步升级传统覆铜板供需格局和新价格趋势乐观。产品升级与覆铜板涨价有望贡献公司业绩增长势能。
5.中国船舶租赁(03877)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20.18亿港元,同比增长2.7%;实现经营溢利11.67亿港元,同比增加5.61%;实现归母净利润11.06亿港元,同比下降16.7%;半年度分红率达28.03%,同比提升
14.1pct。2025上半年受美国关税政策频繁变动及伊以冲突等影响,国际航运市场整体费率呈反弹上涨趋势,但波动加剧。克拉克森海运指数上半年均值为24191美元/天,同比、环比分别下滑4.9%、1.1%。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小幅增长但盈利承压。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1.06亿港元,同比下降16.7%,主要原因是计税方式的变化和合营公司租金减少。公司由二零二五年一月一日起追溯应用经合组织支柱二范本规则,导致计提税项开支为13.77亿港元,同比增加1.18亿港元;同时,公司应占合营公司业绩于25H1减少50.2%,同比减少1.33亿港元,原因是2艘化学品MR油轮于2024年下半年已出售,以及成品油及化学品运输船的日租金较去年同期下降。2025年下半年全球航运环保政策预计进一步落实,推动老船加速出清。一方面,受船队老化和环保管控导致运力紧张,叠加绿色新造船造价高、运营贵,船东自有资金承压,有望推动租赁需求扩大,清洁能源装备船供需缺口可观。另一方面,下半年美国或将进入新一轮降息周期,预计融资成本下降将刺激船东融资意愿,有利于公司新项目开展。此外,公司保持船队结构多元化以分散航运周期风险,并且早在2015年开始进入并部署清洁能源产业,船队结构优势叠加绿色布局成效,带动船队资产净值上升。凭借“懂船”基因,公司更善于把握行业周期,能够顺应市场变化灵活调整运营策略,或长期利好公司盈利。综上,鉴于公司业绩成长性较好和较高股息率,机构维持“买入”评级。
6.中联重科(01157)
25Q3公司实现营收123.0亿元,同比增长24.9%;实现归母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增长35.8%。从盈利能力看,公司25Q3毛利率为28%,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较25Q2环比略增;25Q3净利率为9.8%,较24年同期同比提升0.25pct,或主要由于公司海外收入占比提升,且产品结构优化所致。从细分产品看,公司25H1表现较好的细分板块是土方机械、混凝土机械,分别实现收入42.9亿元及48.7亿元,同比增长22.1%及15.7%。具体来看,1)国际化成效显著:根据公司2025年中报,公司实现海外收入138.1亿元,同比增长14.78%,且海外收入占比已经达到55.6%,达到历史新高。公司持续完善“端对端、数字化、本土化”海外业务体系。借助端对端直销模式拓宽业务版图,依托大数据平台提升运营效能,凭借航空港资源赋能销售增长,全力打造全球市场拓展的崭新格局。看好公司长期的出海发展,在新兴市场有望通过多品类带来储蓄收入增长。2)看好国内市场筑底回暖:公司产品线较为均衡,包括土方机械、起重机、混凝土、高空机械、农业机械等。看好非挖机械需求筑底,作为产品线均衡的工程机械龙头,公司业绩有望实现较快反弹。3)新业务进展提速:根据公司中报,公司已全新开发了3款人形机器人,包括1款轮式人形机器人与2款双足人形机器人,已有数十台进入工厂作业。公司通过开发数据采集、数据标注、模型训练全套工具链,初步形成了数据飞轮,以推动中联重科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大模型的进化。此外,根据公司近期公告,公司拟建议发行不超过人民币60亿元H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初始的H股转股价格为9.75港元,较2025年10月31日港股收盘价7.50元/股溢价30%,彰显了公司的发展信心。募集资金的50%拟用于支持公司全球化战略发展,用于在欧洲、西亚、东南亚、非洲、美洲、大洋洲等海外国家进行海外生产制造基地、海外仓储物流体系、海外研发中心、海外营销体系、海外后市场服务体系等项目的建设;另外50%募集资金拟用于支持公司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落地,用于机器人、新能源、智能化等前沿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即开发新能源农业机械、新能源矿山机械、具身智能机器人等一批新产品及相关核心零部件的研发投入。综上,公司25Q3业绩高增,盈利能力稳中有进;国际化成效显著,新业务进展提速;发行H股可转债,彰显发展信心。机构维持“买入”评级。
7.天工国际(00826)
公司成立于1981年,历经四十余年发展,已从切削工具制造商成功转型为覆盖高速钢、模具钢、切削工具及钛合金四大板块的国际化高端材料领军企业。股权结构集中稳定,朱氏家族为实际控制人,保障了战略执行的连贯性。财务方面,公司展现出稳健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费用管控,公司毛利率与净利率中枢长期稳定在可观水平,且持续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为长期发展注入持续动力。公司是全球工模具钢领域的领导者,模具钢全球市场份额稳居全国第一,高速钢位居世界第一。其“模具钢(工业之母)”与“高速钢(工业牙齿)”的核心业务布局,构成了高度协同的一体化产业链,技术壁垒与规模效应显著,为公司提供了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和强大的抗风险能力,是公司业绩增长的坚实压舱石。随着公司在高端材料领域不断推进进口替代,工模具钢业务有望开启新一轮上行周期。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天工股份深度布局钛合金全产业链,精准切入消费电子蓝海市场。随着中国钛材消费结构从传统化工向航空航天及3C电子等高附加值领域加速转型,公司钛合金业务有望充分受益于下游市场的持续扩容,是驱动未来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2026年消费电子客户用量有望恢复,带动公司业绩增长。此外,粉末冶金技术将成为公司切入战略性新材料与高端制造赛道的底层能力平台,有望带来业绩与估值双重提升。其一,高氮合金材料具备高强度、耐腐蚀、耐疲劳等特性,是航空航天、机器人等国家重点产业装备丝杠与轴承的关键“卡脖子”材料;粉末冶金是实现其性能的重要路径,公司已成功突破粉末冶金技术,有望率先兑现国产替代。其二,核聚变结构及功能材料对高温、耐辐照等要求极高,依赖粉末冶金体系制备,随着全球核聚变技术加速商业化,公司有望成为供应链核心节点,成长天花板随行业打开。其三,在大型压铸与增材制造领域,粉末冶金实现近净成形工艺,提升材料成材率与寿命,提升模具一体化程度,有望带来从“材料端”向“产品端”价值链跃迁。综合来看,公司凭借粉末冶金平台延展三大方向,高附加值业务占比或将持续提升,估值体系有望重塑。
8.力量发展(01277)
此前公司公布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期内,国内煤炭市场承压下行,集团在市场煤价持续触底的形势下,依托产品优势,灵活锁定较高的销售价格,尽力减轻市场下行对业绩的侵蚀。报告期内,集团收益总额约为25.1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为46.9%;净利润约为5.58亿元,净利率为22.2%。每股基本盈利录得6.68分,每股摊薄盈利录得6.66分。董事会宣告向公司股东派付中期股息每股5.0港仙。报告期内,市场煤价重心承压回调。集团采用竞价的销售模式锁定较高的销售价格,上半年平均销售价格做到了高于市场水平。报告期内,集团5000大卡低硫环保动力煤的每吨平均售价约为604.6元;宁夏焦煤的每吨平均售价约为850.5元。受煤价下调影响,集团煤炭主营业务收益较去年同期下降7.1%至约23.3亿元,占集团总收益的92.9%。近年来,集团在巩固煤炭主营业务核心优势的基础上,开拓了农牧业、房地产、物业管理服务、雪茄烟草等具有潜力的附属业务,旨在为股东挖掘更多的利润增长机会。展望2025年下半年,力量发展将继续秉持高质量发展的原则,贯彻安全、效益、绿色环保并重的矿山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资源、产品和运力优势,运用灵活的购销模式,持续深耕煤炭全产业链经营。另外,集团将充分利用自身强劲的盈利能力和资金优势,积极拓展优质项目,在稳健中谋突破,以优异的业绩回馈社会和股东。此外,从行业来看,在“宽货币、低利率、风险偏好改善”的牛市背景下,市场风格高低切、板块轮动将再现;叠加“反内卷”政策催化产能收缩预期强化,煤炭行业逐步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煤炭板块有望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政策落地从预期到现实仍有时间差,板块轮动或一触即发,因此建议“丢掉放大镜”以弱化对短期报表盈利端的过分关注,重点关注流动性及风险偏好持续改善带动下的估值提升确定性,把握煤炭估值修复与业绩弹性双重催化下的投资机会,迎接煤炭上行新周期。
9.天齐锂业(09696)
公司Q3实现营收25.65亿元(yoy-29.66%,qoq+14.06%),归母净利9548.55万元(yoy+119.26%,qoq+580.70%)。2025年Q1-Q3实现营收73.97亿元(yoy-26.50%),归母净利1.80亿元(yoy+103.16%),扣非净利7127.58万元(yoy+101.24%)。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
37.57%,环比3.11pct,同比-6.56pct,环比修复主要受益于锂价上涨的推动。根据SMM数据,第三季度碳酸锂均价为7.30万元/吨,环比上涨11.91%;锂辉石(CIF)均价为813.3美元/吨,环比上涨13.97%。三季度碳酸锂价格受矿端扰动因素影响下,抬升幅度较多,预期宁德枧下窝矿山未复产情况下未来锂供给端或仍偏紧涨。同时需求端储能增速持续超市场预期,支撑碳酸锂需求增长,根据SMM数据,国内碳酸锂社会库存已从8月初14万吨的高点下降至10月23日的13万吨左右,强现实已正在库存端显现。展望后市,根据此前华泰证券报告,认为当前AI对电力需求旺盛背景下,预期26年储能需求或大概率维持高增速,因此碳酸锂行业或在26年呈现供需双强的格局,该格局下预期需求高增将支撑锂价底部中枢持续抬升,或带动公司业绩实现持续性修复。此外,锂资源端,根据公司公告,目前已建成锂精矿年产能162万吨。格林布什CGP3项目年产52万吨锂精矿项目,预计将于2025年12月投产。届时,格林布什锂精矿总产能将提升至214万吨/年,公司锂资源供应能力有望持续释放,进一步推动业绩修复。冶炼端,截至2025年10月,公司位于江苏张家港新建的年产3万吨氢氧化锂项目已于10月17日正式产出合格产品。固态电池业务端,公司已顺利完成固态电池核心原材料硫化锂的产业化筹备工作,持续推进产品质量提升和降本技术优化,年产50吨硫化锂中试项目已实质落地并动工,有望借此深度参与固态电池产业链。综上,考虑公司净利润持续修复,且作为锂资源行业龙头,未来业绩弹性大。
10.申洲国际(02313)
25H1公司实现收入149.66亿元,同比+15.3%;实现归母净利润31.77亿元,同比+8.39%。收入增长主要受销量驱动,单价(美元计)小幅下跌。毛利率下降叠加税率上行,利润增速不及收入。分产品看,运动类/休闲类/内衣类/其他针织品收入同比+9.9%/+37.4%/+4.1%/+6.0%。休闲类产品增速较快,收入占比+4.0pct至25.3%,主要是日本、欧洲及其他市场需求上升。分地区看,欧洲/日本/美国/中国/其他国家收入同比+19.9%/+18.1%/+35.8%/-2.1%/+18.7%,美国运动服装需求旺盛,增速领先。中国订单减少,收入小幅下滑。分客户看,客户甲/乙/丙/丁收入同比+27.4%/+6.0%/+28.2%/+14.7%,公司订单表现优于客户零售增长,份额提升。前四大客户收入占比82.1%,同比+2.7pct。25H1公司毛利率为27.1%,同比-1.9pct,原因是1)产品结构变化,休闲类产品占比提升;2)员工人数提升(同比+8.0%)及24H2薪酬普遍上调导致员工成本上行,25H1员工成本占收入比例+0.9pct至29.4%。25H1期间费用率为9.1%,同比-0.3pct,其中销售及分销费用率/行政费用率/财务费率同比+0.07%/-0.04pct/-0.30pct。所得税同比提升1.37亿元,所得税率提升2.7pct至12.5%,主要是越南最低税率提升。毛利率下降叠加所得税率上升,归母净利率同比-1.4pct至21.2%。此外,期内,越南第二面料工厂进展顺利,预计年底前逐步投产,规划产能200吨/天,将更快响应客户需求。柬埔寨成衣厂25年3月投产,目前已聘用员工约4000名。国内方面,宁波基地建成建筑面积约16.70万平方米新织布工厂,宁波制衣工厂完成维修翻新,并储备7公顷地块用于安徽成衣基地更新改造。综上,看好公司后续效率提升、毛利率修复,机构维持“增持”评级。
文/万永强(智通财经研究中心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