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美国政府停摆引发市场“数据真空” 通胀挂钩证券启用尘封备用机制
汪晓理 10-29
阅读量

智通财经APP获悉,在规模达7万亿美元的市场中,交易员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他们必须为与美国通胀挂钩的证券定价,却没有任何消费者价格(CPI)数据可用。美国政府自本月初开始停摆,这一数据空白可能会持续延长,尤其是在白宫表示美国或许不会发布10月通胀数据之后。这促使投资者开始启用数十年前嵌入通胀挂钩债券及衍生品法律文件中的“备用机制”,这些未经实际检验的机制如今成了替代方案。

这些应急计划原本针对的是“尾部风险”(小概率高影响风险),且直到近期,考虑到美国经济数据的系统性重要性,这种风险都难以想象。美国的消费者价格涨幅已嵌入各类金融合约,每月数据发布都会震动全球市场,并影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走向。

更复杂的是,并非所有通胀挂钩证券都采用相同的备用机制。规模2万亿美元的美国通胀保值债券(TIPS)所使用的计算方法,与5万亿美元通胀互换市场的方法存在差异——后者是投资者和企业用于对冲物价上涨风险的工具。

这种差异已导致一只2025年1月到期的TIPS表现走强,因为市场预期其可能带来更高收益。政府停摆持续时间越长,这个“投资者用于对冲通胀、政策制定者用于衡量通胀预期”的市场,所受的扭曲就会越严重。

巴克莱银行美国通胀策略主管乔恩·希尔表示:“备用机制的差异可能会引发极具看点的偏离。随着停摆持续,这无疑是通胀市场需要关注的领域,也为可能出现的相对价值机会提供了例证。”

TIPS的备用计算方法由美国财政部规定。若10月CPI数据缺失,财政部将基于“最新可得的12个月CPI变化”(即2024年9月至2025年9月期间的数据)公布一个合成数值。

对于零息通胀互换,标准合约采用国际互换与衍生品协会(ISDA)的文件规定。若该衍生品未与特定债券挂钩,ISDA的备用计算方法将以2024年10月的CPI数据为基础,再叠加2025年9月的同比涨幅得出结果。

当前的美国政府停摆已成为该国历史上持续时间第二长的停摆事件,由于投资者仍在“盲目操作”,停摆正威胁着加剧上述市场扭曲。尽管美国劳工统计局曾被特例允许召回部分员工编制9月CPI报告,但所有现行数据收集工作已暂停,这不仅打乱了10月数据的发布计划,后续数据也可能受影响。

启用备用机制对TIPS定于2025年1月支付的利息和本金有着特殊影响。根据财政部规定,投资者在每年1月15日获得的收益,需通过10月和11月的CPI数值插值计算得出。

不过,测算显示,基于不同的计算方法,最终结果会存在差异。以10月数据为例,TIPS备用机制得出的指数读数为325.604,高于通胀互换备用机制的325.174;若11月数据同样缺失,两者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TIPS读数为326.411,通胀互换则为324.998。

巴克莱银行的测算显示,若10月和11月CPI数据均缺失,2025年1月到期的TIPS年化盈亏平衡率将达3.15%,而同期通胀互换的这一比率仅为1.76%。

希尔指出:“TIPS的盈亏平衡率与同期CPI互换之间,出现了巨大差距。”

摩根大通公司由杰伊·巴里牵头的策略团队表示,考虑到10月可能启用备用机制,这只1月到期的TIPS已相对走强;若11月CPI数据同样大概率无法发布,其走强趋势可能会进一步延续。

该团队称:“若停摆再延长几周(这种可能性似乎正不断上升),这类证券可能会进一步走强。”

更多精彩港美股资讯
相关阅读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