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八马茶业”)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标志着中国茶行业向标准化、品牌化迈进的关键节点。

“高端中国茶第一股”八马茶业正式登陆香港交易所主板
过去二十八年间,八马茶业(06980)的商业模式持续迭代与市场扩张能力得到阶段性验证。面对中国万亿规模茶市场长期“大行业、小企业”的结构性挑战,八马茶业以其独特的商业实践,成为了最具有全国性连锁规模和高端品牌影响力的企业。
本次八马茶业新股发行,受到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公开发售录得超额认购2680.04倍。公司发行上行定价50港元,首日上市开盘大涨73%,报86.5港元,市值总值突破73.5亿港元。
火热的市场情绪之余,这家三百年制茶世家在铸就龙头地位的背后,其核心竞争力究竟由何构成?又会给中国茶带来哪些改变?
三大飞轮——解码八马茶业的核心护城河
中国茶叶市场高度分散,企业数量超过160万家。按2024年茶叶销售收入计,中国高端茶叶市场的前五大市场参与者合计份额仅约5.6%。
而此次八马茶业能够在这种竞争激烈的格局中,历经资本市场的层层考验,最终成功走向国际舞台,其底气来源于招股书中所呈现的多项行业“第一”地位以及稳健的增长数据。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公司已确立其在多个细分赛道的绝对领先地位:截至最新报告期,八马茶业的茶叶连锁店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同时按收入计,公司在中国高端茶叶市场、乌龙茶市场以及红茶市场均排名第一。

此外,八马茶业通过构建系统化的核心竞争力,成功突破了中国茶行业“有品类、无品牌”的传统困境,尤其在红茶、岩茶、铁观音这“三大名茶”领域,公司已在销售收入上确立了显著的领先地位,成为消费者心目中高端好茶的代表。其中,八马的铁观音销售收入连续10余年位居全国第一;武夷岩茶销售收入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红茶销售收入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
而探究其背后的力量,可以清晰地看到产品、渠道和技术三大核心要素所形成的飞轮效应:
品质为王:品质好茶与品质好店双轮驱动
八马茶业源于其家族近300年不辍的制茶世家历史,历经十三代的技艺传承。据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公司现任董事长王文礼,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乌龙茶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非遗”技艺背书,结合对优质原料的坚守,为八马茶业的产品提供了无可比拟的核心竞争力。
在品牌战略上,八马茶业坚持“品质为王”这一核心理念,围绕“品质好茶”与“品质好店”两大基石耕耘。
品质好茶源于好产地、好技艺、好设备。多年来,八马茶业坚持立足全国各大正宗原产地,通过严苛的“好茶四大标准”和“三大选品标准”,打造超级工厂并迭代智能化生产线,不遗余力为消费者打造好茶。这种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对原料质量的苛求,正是其能够在红茶、岩茶、铁观音等多个核心茶品类中实现市场领先地位的根本。产品的高溢价能力和稳定的复购率,也奠定了公司高端市场的领导地位。

八马茶业构建起覆盖全国大陆省份超3700家连锁专卖店的实体网络
而品质好店则立足于好形象、好服务、好体验。近年来,八马茶业全面打造遍布全国的具有私密性、高格调商务会客厅式门店,使八马连锁店成为消费者的“城市会客厅”。据Chnbrand发布的2023-2025年中国顾客满意度指数品牌排名显示,八马茶业已连续3年位列茶叶连锁店榜单第一名。
公司还建立了严格的加盟商筛选和培训体系,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种培训方式将门店营运标准体系对直营店和加盟商输出,并已在全国25个城市建立25个实训基地,培训内容涵盖产品知识、服务规范及SOP、销售规范等,为门店服务运营充分赋能。
渠道为基:“直营+加盟”驱动“千城万店”网络
在高度分散、夫妻店林立的传统茶业市场,八马茶业凭借其独创的“直营+加盟”连锁专卖店体系,成功实现了规模化扩张,构建了强大的渠道壁垒。据招股书披露,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八马在全国拥有3716家线下门店,覆盖中国大陆全部省份,茶叶连锁专卖店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是其“千城万店”战略的成果体现。可以说,从中国的南国到北疆,从沿海到高原,有市场之处皆有八马茶业的身影。
据招股书,为扶持加盟商发展,八马茶业通过集中采购、统一生产加工及物流配送,增强议价能力,降低成本与损耗,提升运营效率,使加盟商受益。
招股书数据显示,八马茶业单店终端平均年销售额超过200万的加盟商数量从2022年的80家增至2024年的116家;截至2025年6月30日,八马茶业与778家加盟商合作三年以上,占加盟商总数比例为63.4%。
可以看出,秉持着与加盟商互利共赢的观念,八马茶业一直坚持有效解决茶行业销售渠道短板,为加盟商的成长提供有力的后盾。这一渠道模式也保证了公司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和稳定增长,成为支撑其市场估值的重要基础。
技术赋能:超级工厂破解非标难题
众所周知,传统茶业的挑战在于非标准化,而八马茶业正在通过技术投入打破这一瓶颈。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公司持续投入资金建立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生产线,打造了行业领先的“超级工厂”,已拥有曾获中国茶科技创新大赛特等奖的第六代智能化生产线,以及全球首条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武夷茶精加工生产线。这些技术应用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关键的是通过光电过滤装置及滚筒匀堆装置,确保了茶叶风味持续稳定,破解了非标难题。


八马茶业武夷山超级工厂实拍图
此外,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八马茶业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主导或参与制定了20余项中国茶行业标准,将传统的手工经验转化为现代化的质量控制指标。这种对技术与标准的投入,是八马茶业能够突破传统茶企规模化瓶颈、实现“三大名茶”销量第一背后的决定性力量,也是其未来持续提升盈利能力和品牌美誉度的关键支点。
上市后的新增长蓝图与考题
八马茶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不仅是其自身商业模式的胜利,更是撬动中国茶行业实现深度整合的资本杠杆。本次上市,资本的杠杆效应已全面到位,而八马茶业能否完成从“千城万店”战略布局到“成为世界第一茶企”愿景的跨越式蜕变,还需客观评估其在扩张征程中需跨越的“成长型考验”。
此次上市募集资金的用途,清晰地体现了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十年增长路径的远瞻布局。其中,公司主要将资金战略性地投向了三大关键领域:
首先,进一步加速渠道网络的高效拓展,尤其是在高线城市建设品牌旗舰店,并在低线市场通过加盟体系深化覆盖;其次,大规模投入到供应链和智慧工厂的智能化升级,持续巩固“八马质量”的标准化壁垒,实现规模化与高质量的同步提升;
最后,用于品牌建设和国际化推广,推动中国茶文化在全球市场的认知度。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的推广,将优先选择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合适国家作为出海试点,推进中国茶文化的全球化传播,提升八马的国际影响力。
这一前瞻性的部署,将有望为八马茶业的长期增长提供强大的内生驱动力,上市资金也为其未来在行业整合期提供了充足的“弹药”。
展望未来,八马茶业正站在中国茶行业高速发展的风口之上。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到2029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1353亿元人民币。此次登陆港股,无疑是八马茶业在激烈竞争中巩固龙头地位、加速市场整合的关键一步。
随着公司持续坚持“多品牌、多品类、全渠道”的发展战略,在巩固乌龙茶、红茶优势的同时,积极布局白茶、普洱茶等其他名优茶品类,并凭借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力,剑指中国茶走向世界的旗舰品牌。我们有理由相信,凭借其三百年世家的深厚底蕴、全国领先的渠道规模和持续领先的科技创新能力,八马茶业有望持续兑现其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