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英特尔(INTC.US)Q3电话会:18A制程良率预计后年达行业公认的良率水平
蒋远华 15:31
阅读量

智通财经APP获悉,近日,英特尔(INTC.US)召开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公司表示, 18A制程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目前的良率足以应对供应需求,但尚未达到理想的利润率水平。要使18A在成本结构上完全实现利润贡献,还需要进一步改善良率。

公司预计到明年年底将能达到这一水平,并确信在后年将达到行业公认的良率水平。产能方面,明年公司不会为18A额外新增产能。但会在明年全年逐步提升18A的产量。

整体看三季度,公司营收137亿美元,超出预期区间的上限,环比增长 6%。毛利率为 40%,较业绩指引高出4个百分点。

英特尔管理层还表示,关于服务器CPU和其他CPU的供应限制,公司在Intel 10 和 Intel 7 制程上的产能确实非常紧张。短缺情况预计将在第一季度达到顶峰。在运营支出上,仍认为160亿美元是明年的合理水平。

AI方面,公司指,AI确实驱动着巨大增长,公司的战略重点在于重振x86架构,针对新的AI工作负载开发定制化的CPU和GPU,AI战略将重点开拓推理市场。

Q&A 问答

Q:本季度你们宣布了大量合作并强化了资产负债表,在开场陈述中对代工进展的语调也听起来更加自信。这种信心是来自于这些合作与投资,还是某些技术上的优势?

A:合作公告是原因之一,例如软银正在建设 AI 基础设施,这将在代工侧需要更多产能。

但更关键的是,我们在技术层面取得了扎实进展。18A 和 14A 进展顺利,良率表现变得更可预测。对于 14A,我们正基于里程碑与多个客户合作,并在良率、性能和可靠性上看到了改进。

此外,先进封装也看到了来自云服务和企业侧关键客户的重要需求。总体而言,我们正与客户建立长期信任,并专注于招聘顶尖人才以推动工艺技术改进。

Q:大致介绍一下影响 2026 年毛利率的一些有利和不利因素?最大的改善似乎必须来自代工业务的毛利率,这是最主要的驱动因素吗?具体由什么推动?随着代工毛利率上升,这会对英特尔产品部门的毛利率产生任何影响吗?

A:首先请注意,Altera 在 2026 年将不再并入报表,而其在 2025 年对毛利率是贡献性的,这预计将带来约 1 个百分点的毛利率逆风。依然相信 40% 到 60% 的毛利率传导率,但这范围较大,且很大程度上受产品组合影响。例如,Lunar Lake 将是上半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对我们而言是利润稀释性产品。

同样,Panther Lake 虽然长期看是优秀的架构,但由于采用内部先进制程,新产品初期成本较高,因此在上半年也会稀释利润,但随着年份推进会改善。代工业务毛利率确实应该会改善。部分原因是规模效应将带来益处,同时,随着我们转向更领先的工艺组合,如 18A,甚至 Intel 3,这些产品具备更好的定价和成本结构,其毛利率将是贡献性的。毛利率改善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全年产品组合的实际变化情况。

Q:贵公司倾向于在获得客户承诺后再进行投资。能否谈谈这些对话的进展?从客户的角度看,做出承诺时,是否期望产能已经提前建成?这些投资是否存在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的问题?您是如何进行这些对话的?

A:在代工方面,正与多个客户接洽。这是一个服务行业,必须拥有合适的 IP,这也是公司成立中央工程组的原因,旨在整合所需 IP 以满足客户要求。最好的方式是展示性能与良率,提供测试芯片供客户验证,他们才能开始部署其重要的量产晶圆并依赖我们,从而我们共同推动成功。在潜在投资与合作方面,我们正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商讨。客户理解从资本投入到产出需要时间。因此,我们期望能及时获得坚定的客户承诺,以便部署资本并满足需求。考虑到我们已经完成的资本支出投资,我们目前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我们账面上已有大量资产和 “在建资产”,已在产能基础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

因此,我们确实看到了利用现有资源为外部代工客户提供相当规模供应的清晰路径。坦率地说,通过利用在建资产和现有设备的再利用,我们具备灵活性。显然,如果情况进展顺利,我们可能会考虑更快地进行更多投资,但我们有信心能够应对各种情况。

Q:关于服务器 CPU 和其他 CPU 的供应限制,我们在市场上看到了这种情况。但你们的业务同比增长仅为 5%。我想知道,短缺究竟来自哪里?是存在你们无法满足的更高需求,还是你们管理的一些制程转换导致了这种情况?我确实看到了市场的紧张,所以我不是在质疑,只是好奇您如何看待短缺的根源以及它将如何解决。

A:短缺问题几乎遍及我们的所有业务。我们在Intel 10 和 Intel 7 制程上的产能确实非常紧张。显然,我们并不打算在这些制程上再增加产能。因此,随着需求增长,我们就受到了限制。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正在消耗库存来应对。同时,我们也在尝试进行"需求塑造",引导客户转向其他产品。即使抛开我们代工业务面临的具体挑战不谈,也还存在其他短缺问题,例如被广泛报道的基板短缺。

显然,我认为需求方面——今年初各行各业都持很多谨慎态度,但现在看来今年的情况会更强劲,并且这种势头很可能持续到明年。我认为所有人都在努力应对这一局面。

Q:供应短缺问题将如何发展?我们是否会在明年第一季度看到改善?

A:短缺情况预计将在第一季度达到顶峰。这是因为我们在第三和第四季度还能依靠部分库存支持,并全力开动工厂产能。进入第一季度后,我们将不再有这种缓冲优势。鉴于供应将会非常紧张,我们可能难以扭转正常的季节性趋势。我们正通过调整小核市场与客户端产品的产能,来更广泛地满足客户端、尤其是服务器领域的需求,以此进行管理。第一季度之后,我们预计情况将开始改善,并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逐步解决短缺问题。关于第一季度的详细情况,我们预计在 1 月份提供更具体的说明。

Q:考虑到美国政府及英伟达等的投资改善了现金状况,您在资本支出或产品业务投资方面的想法有何变化?

A:我们目前的财务状况良好。对于现金使用,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去杠杆化。本季度我们已偿还了数十亿美元债务,并将继续处理明年到期的债务。在资本支出方面,这为我们提供了灵活性,但我们会保持高度纪律性。我们将严格依据需求来决定,需要看到明确的、可信的客户需求信号。如果需求确实存在,我们当然会相应增加资本支出。

在运营支出方面,我们仍认为 160 亿美元是明年的合理水平。不过,我们正在持续优化这 160 亿美元的具体分配,以驱动最佳的增长和投资者回报,并会据此进行调整。

除此之外,我们会保持运营支出占营收比例的纪律性以提升运营杠杆。但我们也看到了能带来丰厚回报的投资机会,并且我们也会果断地进行这类投资。

Q:关于 18A 制程的毛利率走势,您提到良率处于良好状态并在改善。与历史上成功的制程节点相比,18A 目前的良率水平如何?我们应如何考虑其在上半年的贡献?

A:坦率地说,18A 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目前的良率足以应对供应需求,但尚未达到理想的利润率水平。我们预计到明年年底将能达到这一水平,并确信在后年将达到行业公认的良率水平。

需要补充的是,14A 制程的起步非常顺利。在与 18A 相同成熟度阶段进行比较时,14A 在性能和良率方面的表现更为出色。我们在 14A 上取得了更好的开端,并需要继续保持这一进展。

Q:关于供应限制,AI 推动了服务器和 PC 的需求,但客户似乎更青睐旧产品而非你们的新 AI 产品。你们如何促使客户转向新产品?考虑到你们甚至削减了旧产品产能。

A:说 AI 产品表现不佳是一种误解。我们的 AI 业务季度环比实现了双位数增长,AI PC 出货量预计将在今年底达到约 1 亿台的目标范围,进展良好。当然,旧制程节点的产品需求也确实强劲,这部分可能超出预期。我们需要继续与独立软件开发商合作,推动 PC 端 AI 应用生态的成熟,这需要时间。同时,Windows 系统更新带来的换机需求比预期更强劲,这不仅仅是 AI PC 的推动,Raptor Lake 等产品也从中受益,我们看到这部分市场同样呈现增长势头。

Q:关于 18A,我听到两个说法:一是良率至少要到明年末才会理想,二是明年不会大幅增加 18A 产能。如果你们要量产 Panther Lake,后者怎么可能成立?我是否听错了?

A:关于产能,我的表述是相对于资本支出计划而言——明年我们不会为 18A 额外新增产能。但当然,我们会在明年全年逐步提升 18A 的产量。

关于良率,我并没有说 18A 的良率处境糟糕。它们目前正达到我们设定的年度目标。但要使 18A 在成本结构上完全实现利润贡献,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改善良率——这是每个制程工艺都会经历的过程。我认为,这确实需要花费明年一整年的时间才能实现目标。

Q:您在准备好的讲话中提到了固定功能计算并可能支持更多 ASIC。能否提供更多背景信息?这是针对潜在代工客户,还是指产品?如果是产品,您预计通过定制芯片支持哪些类型的应用?

A:首先,我提到的中央工程组正在推动 ASIC 设计,这将是一个增强和扩展我们核心 x86 IP 影响力的良机。我们将为一些系统厂商、云服务商及客户开发特定用途的芯片。同时,我们的代工和先进封装业务也将协助满足客户的需求。总而言之,人工智能将驱动显著增长,特别是在深化摩尔定律应用方面。这将有力地提升我们的 x86 业务,而我们构建完整的 ASIC 设计能力,正是为了把握机遇,满足客户的特定需求。

Q:鉴于目前资产负债表状况较三个月前已有显著改善,关于可能放弃 14A 工艺的决定是否有任何变化?

A:自上一季度以来,我们与客户在 14A 项目上的合作显著增加。我们正与客户深入沟通以更好地服务他们。客户明确看到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并认为英特尔必须保持 14A 工艺的强劲实力。同时,我们也在吸引一些关键的工艺技术人才,这将有力推动成功。这些进展使我对推进 14A 项目拥有了更大的信心。

Q:能否提供与英伟达合作的最新进展,包括产品时间表?您是否从客户那里获得关于合作重要性和时间表的反馈,或任何其他信息?

A:这是我们与英伟达一项非常重要的合作。这是一项多代际的深度工程合作,结合了英特尔在 CPU 和 x86 领域的领导地位与英伟达在 AI、加速计算及其 NVLink 技术方面的优势,旨在共同创造数据中心和 PC 领域的新一代 AI 优化产品。我们对这个能扩展总目标市场的增量机会感到兴奋。这项合作对我们而言特别之处在于,它并非争夺现有市场,而是一个为我们扩大总目标市场的增量机遇。这对我们来说是绝佳的机会。

Q:您提到英特尔的 AI 战略将重点开拓推理市场,并看到英特尔解决方案的发展空间。这个战略是否更侧重于合作?是否有特定的英特尔 IP?还是采取更中立的合作模式与现有厂商共同开拓市场?

A:AI 确实驱动着巨大增长,我们决心参与其中。这个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为我们提供了重要机遇。

我们的战略重点在于重振 x86 架构,针对新的 AI 工作负载开发定制化的 CPU 和 GPU,特别是专注于高能效的智能体系统管理。这将形成一种全新的计算平台选择,并应用于系统和软件层面。

在实施路径上,我们将与驱动这些变革的传统企业和新兴公司建立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

Q:在面临供应限制的高固定成本业务中,毛利率低于 40% 的情况并不常见。如果未来不再使用 Intel 10 和 7 这类高成本工艺,并解决了 18A 的良率问题,毛利率将如何正常化?

A:毛利率受到两个关键动态的影响。首先是制程成本结构:我们在旧制程(如 Intel 10 和 7)上成本很高,代工业务甚至处于负毛利率状态;而新制程(如 Intel 3、18A 和 14A)拥有更好的成本结构,转向这些工艺将显著推动毛利率提升。

其次是产品竞争力:在客户端领域,我们的产品性能和竞争力尚可,但成本基础仍需优化。在数据中心领域,我们不仅成本结构不理想,性能竞争力也有所不足,导致无法从客户那里获得应有的利润率。这是一个需要多年努力改进的过程。

此外,多个新制程节点密集上线带来了巨额启动成本,叠加影响了当前毛利率。随着未来制程研发节奏(特别是进入 14A 后)趋于正常化,这部分成本压力将逐步缓解。综合来看,随着产品竞争力提升、制程组合向更领先节点迁移,以及启动成本回落,毛利率有望实现实质性改善。

Q:您上次未更新 Diamond Rapids 的发布时间,整个路线图也在审查中。但您对 Coral Rapids 似乎相当乐观,能否为我们更新一下数据中心路线图?

A:关于数据中心路线图,Diamond Rapids 获得了来自超大规模客户更强烈的积极反馈。同时,我们正专注于新产品 Coral Rapids,它将包含 SMT(同步多线程)和模块化处理功能,以驱动更高性能。目前我们正处于定义阶段,之后将制定并执行具体的路线图。

Q:与英伟达的合作除了 NVLink 融合策略外,近期有报道提及可能在英伟达技术栈中使用 Gaudi 处理特定推理工作负载。这是否只是一个起点?未来是否会有超越 NVLink 的更多整合?

A:NVLink 是连接 x86 与 GPU 的核心技术枢纽。在 AI 战略层面,我们正在定义之前提及的 Crescent Island 架构,同时规划了新产品线,专注于生成式 AI、物理 AI 及推理领域。请保持关注,我们将持续更新进展。

Q:能否更新我们对非控制性权益(NCI)支出的预期,特别是在展望至 2026 年时?

A:对于 2026 年,我们预计非控制性权益支出大约在 12 亿至 14 亿美元之间,这是一个合理的估算范围。我们正重点关注此项支出,并将努力尽可能将其最小化。

更多精彩港美股资讯
相关阅读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