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智通专访丨艾德金融:香港 RWA 赛道持牌先行者,以全链条服务推动资产数字化新发展
冯秋怡 11:25
阅读量

在全球资产数字化浪潮下,香港已成为 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领域的重要枢纽。智通财经特邀艾德金融环球资本市场部主管 Joseph Lam 林子龙,深度解析 RWA 的核心优势、创新实践与生态构建,同时明晰标的适配方向、参与者机遇与行业前景。作为植根香港、面向全球的持牌机构,艾德金融手握香港证监会第 1、2、3、4、5、6、9 类全牌照及首批数字资产分销运营资质,凭借前瞻视野在传统金融与 Web3 融合中抢占先机,成为 RWA 领域合规与创新并行的标杆。

在 RWA 赛道的前沿探索上,艾德金融致力于多领域如高端农业、贵金属等实体资产的数字化转型,创新性地实现资产碎片化与跨平台流通。通过将传统资产拆分为标准化代币单位,配合全链条线上交易平台,不仅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更让全球投资者能便捷参与此前难以触及的高门槛优质资产类别。这种创新实践与香港作为 "背靠国家、面向世界" 的金融枢纽地位高度契合,使艾德金融在连接境内外资本、推动资产跨境流动中发挥独特作用。

展望未来,艾德金融正通过构建 "技术 + 合规 + 生态" 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巩固领先地位。内部组建专业金融科技团队深耕智能合约、链上交互等底层技术,外部与投融资方、持牌交易所、及监管机构深度合作,形成从资产筛选、产品设计到投资者教育的完整生态。在香港清晰的监管框架支持下,艾德金融不仅助力中小企业突破融资瓶颈,更以不断升级的金融科技服务体系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为亚洲 RWA 市场的增长注入持续动力,让投资更加开放、高效与包容。

艾德金融环球资本市场部主管 Joseph Lam 林子龙专访实录:

问:艾德金融在数字虚拟资产领域的核心优势是什么?以及对RWA的看法。

答:艾德金融其实是一个总部在香港的金融机构,植根香港面向世界。我们的牌照覆盖大部分金融行业,在虚拟资产推行之前,我们基本上是全牌照,拥有 1、2、3、4、5、6、9 号受监管活动的金融牌照。

我们在虚拟资产领域已有很深参与,因为在总体法制与规条尚未到位时,我们就留意到西方国家一直在发行相关金融产品和开展金融活动。有赖于管理层的目光与眼界,我们很早就开始策划如何向这个方向发展,如何将西方金融概念引入亚洲市场。适逢上一年度香港证监会正式完备了整个监管条例,我们成为第一批拿到数字资产分销运营资质的机构。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成为行业的先行者,从金融产品发行方角度来讲是先行者。

今天金融与科技已无缝对接,因此我们看到很多创新科技元素与金融元素相结合的产品,也就是大家了解的 "RWA"(Real World Assets,现实世界资产)。传统上,金融为传统经济效益提供杠杆倍增效率,提供募集发展资金的渠道。传统金融有股票、债券及其他衍生金融工具,大家熟悉的股票交易所、股权交易所、贵金属交易所等,其实就是提供平台让买方与卖方、资本与资产对接,产生经济效益并赋予资产交易属性,使私人资产成为公众可参与投资的资产。配合现在的 Web3 概念,虽然 Web3 最初强调去中心化,但现在更多是让交易链条逻辑明了化、清晰化。我们能知根知底地了解资产流向、中间投资者及估值情况。因此 RWA 成为当今国际上最炙手可热的金融产品。

问:艾德金融在香港 RWA 市场采取了哪些创新实践?

答:香港是亚洲领先的持牌RWA运营中心。我们主要有两块业务受到监管,一块是虚拟资产、RWA的分销,另外一块是代客户持有。我们业务覆盖销售、分销、包销、承销跟资产管理。从拿到满足这个条件的金融机构层面讲,艾德已经成为第一梯队。也有赖于我们牌照上面的支持,我们可以较前地去参与到这些项目中。

当前香港 RWA 产品涵盖贵金属、房地产、充电桩及固收类等。我们做的就是要找到窗口和通道,将传统产品与资产对接给不同投资人。艾德的核心突破在于创新对接模式:将传统资产细分化、单位化,通过全链条线上交易平台运作,摆脱固有交易所与地域限制,高效链接新时代及创新需求投资人,既拓宽资产融资渠道,也打破传统投资门槛。

在合规与风险把控上,艾德虽为年轻平台,但建立了多维度评估机制:面对发电站、充电站等新项目,我们先从业务端研判其经济效益、稳定性及估值,再经投资团队评估可操作性与市场反馈,最后结合财务、法务部门审核,形成合规与商业逻辑的双重保障。更关键的是,艾德早于香港正式推进 RWA 前预判趋势,专门设立金融科技与虚拟资产团队,深耕 KYT、KYA、资产上链、法币及虚拟币兑换等底层技术;同时要求我们团队具备编码等科技认知,确保与服务商高效对接,为 RWA 业务的技术落地与领先性筑牢基础。

问: 艾德金融如何构建 RWA 生态并完善自身竞争力?

答:今天香港市场对 RWA 的火热程度远超我们当初想象。有赖于较早搭建好所有工具,我们能在市场风口来临时抓紧浪潮推进。刚才提到的企业主和资产持有方现在看到全新赛道,与以往不同,以往大家会想我要上市,怎么上市。现在更多是 "必须做 RWA,因为全世界都在做,不做就会落后"。所以我们现在反而需要帮助企业主理清 RWA 发行的优势、好处、坏处及潜在风险,在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做决策。

在 RWA 生态的具体搭建上,我们聚焦 “内外协同、全链路覆盖”:内部以专业金融科技团队为 “技术底座”,保障虚拟资产交易技术的迭代能力;外部则链接资产持有方、投资方、持牌服务供应商等核心角色,同时通过参与行业展会、与科技界团体深度交流,同步全球前沿技术动态,确保生态的技术能力与市场需求同频。此外,我们做项目希望与企业主和投资人成为长期合作伙伴甚至朋友,依托管理层多年来的理念,我们致力于在保障多方利益前提下推进项目。我们的目标是提升大家的利益,把蛋糕做大,不介意同行交流,因为参与人越多才能形成风潮和行业,创造积极向上的发展空间。亚洲企业主和投资人对虚拟资产的了解虽不及西方国家,但未来发展潜力更大。

因此我们从几个角度不断装备自己:一是紧跟法律法规更新,了解亚洲尤其是中国在该领域的监管完善进程;二是关注会计准则调整,应对虚拟资产大量涌入带来的潜在问题;三是把握技术层面的发行轨迹。比如投资人购买 RWA 产品需经历法币转虚拟货币、存入虚拟钱包、交易所交易、存回钱包及反向卖出等流程,其中有多个技术关卡需要处理。只有保持行业前沿水平并实时更新,才能提供全面安全的交易体验。

问:从专业角度看,RWA 更适合哪些类型的标的资产与市场参与者?对该领域的进入者有哪些具体建议?

答:从专业视角看,在香港 RWA 领域我们着重保护投资人(尤其散户),因此标的资产需满足三大核心条件:一是合法合规,需对资产来源、业务层面全面尽调,确保 “知根知底”;二是具备公允价值,需经法律、估值师、审计师多维度评估,从商业逻辑、财务、金融层面验证合理性;三是商业逻辑清晰、收益明确,例如园区 / 度假村开发商的出租管理业务,收益受合约保障、可预期。现在国际上有 "万物皆可 RWA" 的说法,但我明确说不是这样。只有满足合法合规、商业逻辑明了、收益合理明确,且投行设计的 RWA 产品能为投资人提供合理收益担保,才符合发行条件。

市场参与者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资产持有方,我们需判断资产是否适合上链需满足合法合规、商业逻辑明了简单。比如园区或度假村开发商的固定资产出租管理业务,其收益有明确合约制约和法律保障,合约期内完全可预期,这种明确的商业逻辑容易让监管机构理解真实商业行为及经济效益。第二类是服务供应商,包括投行负责产品设计、包装及对接监管的全链条服务。金融机构需持相关牌照并配备专业人才。技术团队需精通 KYC/KYT/KYA、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链上链下(on/off chain)等底层技术。第三类是投资人,作为寻求安全合理回报的群体,他们希望找到透明、有保障、安全且收益理想的产品。我们作为投行会为企业方找到合适的投资人梯队,对接后满足双方需求,完善 RWA 发行链条。

对领域进入者的建议,我认为,对于资产持有方,需优先确保合规性与收益明确性,避免盲目跟风。对于服务供应商,需构建 “投行 + 金融 + 科技” 能力,既要具备牌照与全链条运营经验,也要深耕 RWA 底层技术。并全程需以投资人保护为核心,通过多维度评估(法律、估值、审计)保障资产合理性。对于投资者,需主动深化对 RWA 的认知,艾德金融也一直致力于深化投资者教育,持续推动RWA宣讲普及,帮助投资者建立对 RWA 的清晰认知。

问:对香港市场 RWA 领域的发展有何具体展望?

答:美国在探讨法币、虚拟币与虚拟资产关系时,亚洲初步涉入布局但缺乏清晰目标。今天的香港有赖于祖国支持和政策保障,拥有清晰法规框架,明确告知金融机构和发行人如何将资产对接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并有全面的 RWA 发展方向。因此从法律法规层面,政府的支持态度对行业发展是友好趋势。

另外从资产筛选与出海角度,传统 A 股港股有不同门槛,并非所有资产和业务都能轻易满足融资需求,而 RWA 提供了门槛更低的全新融资平台,这对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是重大助力。中小企业能获得融资支持未来 5 年发展,将推动整体经济上行,前景向好。因此从政策支持、商业社会支持及实际经济需求来看,都有发展动力,我们对 RWA 发展非常乐观。

更多精彩港美股资讯
相关阅读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