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亚马逊(AMZN.US)在西雅图总部举行的年度“交付未来”物流活动上,正式披露其通过科技创新加速配送服务的最新进展。亚马逊已把用户预期从两日达推向当日达、甚至一小时达,并在持续压缩每一秒的配送时间,当前该公司正通过机器人、人工智能及智能穿戴设备等技术,持续压缩每单配送时间。作为美国第二大私营雇主,亚马逊的动向被视为行业风向标。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在周三的报告中估计,自动化仓库的推广结合成本降低,到2027年可能为亚马逊节省高达40亿美元。
活动现场首次公开展示了专为送货员设计的智能眼镜“Amelia”,这款内部代号为Amelia的设备配备微型显示屏,可实时显示路线指引、扫描包裹条码并自动拍照留存送达凭证,替代传统司机手持GPS设备的不便操作。
其独特优势在于能提供精准导航提示,如离开公寓电梯后的方向指引或规避客户家中犬只的路径建议。该眼镜需与驾驶员背心上的配对控制器协同工作,并通过可更换电池组解决续航问题。
亚马逊运输副总裁贝丽尔·托梅强调,数百名司机已在实际配送路线中测试此设备,初步数据显示,部分司机在特定班次中可节省30分钟操作时间,既减少了手持设备管理需求,又提升了驾驶安全性。
她同时表示,该设备目前处于实验阶段,司机及其签约公司可自愿选用,亚马逊将向使用者免费发放。具体推广计划仍动态调整中。
亚马逊把重点放在“最后100码”——即配送最昂贵、也最耗时的末端环节。去年推出的送货车扫描仪已通过绿色聚光灯引导司机快速定位包裹,节省了标签识别时间;今年6月展示的数字地图则提供了比谷歌地图更详细的社区建筑轮廓与障碍物信息。
此外,活动现场还展示了与仓库员工协同作业的机械臂“Blue Jay”,该设备已在南卡罗来纳州仓库投入使用,可减少人工操作中的受伤风险,且比原先需要三个独立工站的同类机器人更省空间,未来几个月将优先部署至支持“当日达”服务的站点。
据了解,新发布的Blue Jay系统由一系列悬挂在传送带式轨道上的机械臂组成,臂端配有吸盘装置,使其能够抓取和分拣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物品。根据在南卡罗来纳州仓库的测试,Blue Jay能够处理站点内储存的约75%的商品类型。
Blue Jay的研发速度本身也体现了技术的进步。得益于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仿真技术的应用,该系统从概念到投产仅用了一年多时间,而早期的机器人系统(如Robin、Sparrow)通常需要三年或更长时间。
该系统是亚马逊机器人家族的最新成员,此前公司已陆续推出了负责从货架取货、分拣包裹等不同任务的机器人。今年5月,亚马逊还发布了一款具备触觉功能的机器人系统“Vulcan”。亚马逊的自动化进程很大程度上始于2012年以7.75亿美元收购Kiva Systems。如今,这一长期战略的财务效益正日益显现。
在仓库智能管理系统方面,亚马逊计划在田纳西州仓库率先部署人工智能系统,通过实时分析现场数据预防交通拥堵等运营延误,并逐步推广至整个仓库网络。首席技术专家泰伊·布雷迪指出,该系统将赋能运营者进行日常规划决策,但具体部署细节尚未披露。
值得关注的是,亚马逊扩大仓库机器人部署规模后,预计未来两年将在美国减少16万名员工招聘,但公司还表示,计划为即将到来的假日季招聘25万名临时员工。
亚马逊周三股价下跌1.8%,收于217.95美元,成为今年“七大科技股”中唯一股价累计下跌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