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10月22日,香港署理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浩濂在香港立法会会议上回答议员提问时指出,在一系列上市制度革新的带动下,香港新股市场今年首三季已迎来69家新上市公司,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超过1,80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超过两倍,位列全球首位。上市申请个案亦正快速增加,港交所于九月底正处理近300宗上市申请。此外,GEM市场自2024年改革以来共有四家企业上市,融资额达2.8亿港元。今年以来共收到11家中小企业申请在GEM上市,可见早前的措施初见成效。把握2025年势头持续向好,港交所和香港证监会正推进进一步的制度优化,以增强香港市场的活力和竞争力。
香港作为连接全球和国家的“超级联系人”,发挥高效双向连接国际资本和内地资产的功能。国际机构投资者广泛参与香港首次公开招股市场,今年以来更多海外包括来自泰国、印尼、哈萨克斯坦、新加坡等地的发行人选择在港上市。国际参与也吸引内地企业加快透过香港市场进行海外布局,年初以来至九月底,有超过一半赴港上市的公司有国际化业务布局,这些企业平均约一半收入来自海外市场。
政府会继续推动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优化上市机制,吸引来自世界各地具发展潜力的企业来港上市融资。就此,港交所已优化海外发行人的上市规定,引入一套适用于所有发行人的核心股东保障水平并刊发指引以便利合规。就在海外上市的企业,港交所已为它们在港进行双重主要上市或第二上市建立便利的路径,包括放宽没有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大中华发行人在港第二上市的市值要求;并给予拥有不同投票权或可变利益实体结构而符合第二上市规定的合资格发行人更大灵活性在港获得主要上市地位。港交所亦自2023年先后将多家来自中东和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地区的交易所纳入其认可证券交易所范围,便利在相关主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可在香港第二上市。此外,港交所亦制定灵活的资讯披露标准和过渡安排,包括在适当情况下让海外发行人在编制年度财务报表时采用香港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外其他获港交所认可的准则,以及为由第二上市转换至双重主要上市的发行人授予全面遵守《上市规则》的宽限期,为海外发行人提供便利。
为增强香港作为上市地的竞争力,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一直持续审视各项上市改革的成效并积极跟进《行政长官2025年施政报告》中提出的各项措施,包括在平衡相关风险和对投资者的保障下进一步完善上市制度的各个层面,研究优化“同股不同权”上市规定。研究亦会在GEM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服务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的融资需要,及吸引更多投资者及资本进入香港市场。港交所会按“成熟一项、推出一项”原则就优化建议适时对外公布,并进行公众咨询。
环球交易所买卖基金(ETF)方面,陈浩濂指出,ETF市场近年迅速发展,协助投资者有效分散投资组合、涵盖多元资产类别及投资策略。政府一直推动本地ETF市场发展,分别于2015和2020年起豁免ETF二级市场交易和市场庄家在参与发行及赎回ETF单位过程中的股票买卖印花税,降低相关交易和上市成本。2022年,ETF获纳入“沪深港通”机制,让香港及海外投资者可买卖在上海及深圳交易所上市的合资格ETF,同时让内地投资者可投资在香港上市的合资格ETF。
与此同时,政府积极壮大本地的ETF生态圈。自2023年,迎来多项产品创新,包括亚洲首只追踪沙特阿拉伯市场的ETF于香港上市,以及两只追踪港股的ETF在沙特交易所以联接基金方式上市,建立两地资本双向流通的桥梁。去年,港交所推出亚洲首批虚拟资产现货ETF及香港首批备兑认购期权ETF,满足投资者对非传统资产、应对潜在市场波动及对冲下行风险的需求。今年,香港亦迎来全球第五大市值的ETF来港跨境上市,以及首只伊斯兰债券ETF在港上市。
凭借相关政策支持,香港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大及最活跃的ETF市场之一,吸引众多发行人、市场庄家及投资者参与。2025年首三季,香港市场ETF的平均每日成交额达342亿港元,较2024年全年平均跃升113%,较2023年全年平均更上升190%。截至九月底,香港ETF市场的资产管理规模已达到6,254亿港元。
陈浩濂期望与各持份者紧密合作,致力推出更多创新产品,包括推动代币化ETF产品的发行和交易及协助发行人发行黄金相关ETF,继续强化香港作为全方位领先ETF交易中心的地位。政府亦支持港交所进一步加强在东盟和中东的推广工作,积极与区内国家探索包括ETF上市方面的合作空间,将进一步丰富本地ETF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