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宁德时代(03750)Q3电话会:明年产能释放后份额有望回升 未来将 “拓展电动车边界”
蒋远华 07:18
阅读量

智通财经APP获悉,近日,宁德时代(03750,300750.SZ)召开了Q3财报电话会。三季度公司出货量大数约 180GWh;动力与储能:动力80%、储能20%;国内外占比:国内70%、海外30%。公司表示,今年份额受产能限制略有影响,明年产能释放后,依托产品竞争力,份额有望回升。

宁德时代指,储能136号文后,海外数据中心和大储,以及国内需求都很好。动力也维持高增长的势头,不用担心购置税退坡影响,中国新能源车经历了好几次退坡,韧性较强,商用用车、储能增速快,将对冲短期波动,2030年前需求趋势清晰。

国内受136号文推动(储能具备调峰调频、套利功能),储能增速超动力,市场化空间打开;今年受制于产能,储能交付受限,后续产能释放后,海内外份额及盈利均有望提升。

目前储能系统销售占比提升对净利有一定帮助,但当前储能整体占出货量比重仅20%,短期对整体数据扰动较小。

产能建设上,匈牙利工厂年底建成,设备调试完成后投产。按当前预算,成本比德国工厂低 20%,需爬坡后验证。德国工厂已盈利,欧洲工厂有望实现良好盈利。

钠电池优势(低成本、低温性能好、快充佳),可应用于商用车、乘用车(换电车型)、启停系统等。未来将 “拓展电动车边界”,而非单纯替代锂电。

Q&A环节

Q: 三季度出货量如何?动力 vs 储能占比如何?国内、海外占比?

A:三季度出货量大数约 180GWh;

动力与储能: 动力 80%、储能 20%;

国内外占比: 国内 70%、海外 30%。

其中,开票口径超 165GWh;差额源于储能产品(电柜侧、交直流侧、系统侧)需配合安装验收,周期多在 180 天内,后续将陆续确认。

Q:年底、明年储能产能规划如何?资本开支是否上调、是否提价?

A:当前产能利用率极高,产能处于满负荷状态,在建产能规模持续提升(如济宁等新基地),后续产能释放后供应紧张情况将改善;

公司核心驱动力非涨价,更倾向通过优质、多元化产品满足客户需求,实现长期共赢。

Q.三季度存货超 800 亿元(环比增 80 亿元)的原因?是否受海外确认节奏影响?

A: 存货增长源于两部分 :

a. 业务规模扩张后,部分交付产品在运输途中;

b. 为后续交货提前备货;

虽存货绝对金额增长,但连续多季度存货周转天数稳定,属于正常流转库存,后续将按正常周期消化。

Q. 单位利润展望:三季度和二季度持平稍有下降,后面如何展望单位利润,储能更多的是做系统销售,是否会带来单位利润提升?

A: 需区分 “单位毛利” 与 “单位净利”:单位净利过去多季度保持稳定,长期将努力维持在相对稳定区间;

单位毛利受产品结构等因素影响,本季度与往期差异不大,处于可接受范围,看单位净利是更合理的状态。

储能系统销售占比提升对净利有一定帮助,但当前储能整体占出货量比重仅 20%,短期对整体数据扰动较小。

Q.中国锂电出口管制、欧洲技术转让要求对海外产能 / LRS 合作的影响?

A: 中国锂电出口管制对当前电池出口无影响,设备出口并非 “禁止”,而是通过申报审批实现有序竞争;

公司与政府沟通通畅,海外建厂及 LRS 合作不受影响;

欧洲已有德国、匈牙利、西班牙三大工厂推进,本地化布局行业领先,目前政策无实质不利影响。

Q.需求好,上游原材料涨价(如 6F)对盈利的影响及产业链布局应对措施?

A: 锂电产业不管是动力还是储能需求端都是非常旺盛的场景,电池厂给上游的生产和运营也都带来了更多的订单,认为现在上游的材料企业其实在扩产方面也是动作频频,所以也有传出来涨价情况。

材料涨价分两类 - 大宗商品涨价可通过价格联动传导,对盈利影响小;供需驱动的涨价,公司通过上游供应链布局(如控股江西升华)对冲;

锂电材料价格呈周期性波动,从上一轮周期到这一轮周期,三四年时间了。那现在市场好了锂电材料的扩产肯定也是要做的。

宁德上游布局行业最完备,巩固供应链优势,可化解部分供应紧张影响。

Q.财务费用负 10 到负 12 亿,汇兑损失、减值(尤其矿停产相关造成的影响)情况?

A:汇兑方面,公司使用套期保值工具,账面汇兑损失与成本端收益形成对冲,整体合理有效;

减值方面,主要为存货减值(按账龄及谨慎性原则计提);矿相关减值已充分计提,经测试无需新增减值。

Q. 重卡在动力电池中的占比及明年展望?无换电站能否实现高渗透率?

A:商用车(含重卡、物流车)占动力电池比重约 20%,增速显著高于乘用车 - 重卡今年市场增速超 100%,物流车近 60%;

重卡电动化已达 “经济性拐点”,基础设施(充电、换电)完善,今年为 “重卡电动化元年”,当前渗透率 23%,2030 年或达 60%;

Q. 重卡是否需要换电站做辅助,如果没有换电渗透率是否能达到 60% 以上?

A:换电对于重卡来说是非常好的模式,换电站更适合干线运输(中长续航),充电适合短途运输,多模式基础设施 + 新车型推动下,电动化趋势不可阻挡。

Q. 储能目前占比 20%、在重点市场,出货结构有没有改变?储能后续规划,以及对于国内盈利能力判断?

A:储能增速超动力,国内受 136 号文推动(储能具备调峰调频、套利功能),市场化空间打开;今年受制于产能,储能交付受限,后续产能释放后,海内外份额及盈利均有望提升。

Q. 动力产品(快充、神行、麒麟、钠电池)占比及固态电池进展?

A:神行、麒麟等新产品今年出货占比预计 60%,为未来主流产品;

钠电池已在部分商用车试点,乘用车合作开发中,年底将有产品落地,明年开始放量(具体规模取决于客户终端销售);

固态电池进展暂不披露,需时间验证。

Q. 四季度储能增量及储能增长预期?

A:行业储能增速向好,今年增速没问题,明年势头将延续,经济型拐点已经到了,随着产能逐步释放,公司储能出货及交付将随产能释放显著提升,具体数据暂不指引,但趋势明确向好。

Q. 明年需求预判,根据产业链收到公司明年排产计划,增速都有 40%-50%,从需求侧/订单测的改善,有没有产能安排的预排?明年储能动力多少?

A:明年需求不管是动力/储能需求都是不错,产业链排产信息不知道,但趋势是不错的,储能 136 号文后,海外数据中心和大储,以及国内需求都很好。

动力也维持高增长的势头,不用担心购置税退坡影响,中国新能源车经历了好几次退坡,韧性较强,商用用车、储能增速快,将对冲短期波动,2030 年前需求趋势清晰。

Q. 储能竞争格局:公司在储能测系统为主,产品壁垒相比动力壁垒没有那么强,会有一定担心二线/韩国储能产能投产之后,担忧市占率、单位盈利水平?如何看待储能壁垒?

A:市场有误会储能壁垒很低,其实储能壁垒很高 - 需保障百万级零部件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15 年以上,近期欧美电站事故印证安全性重要性;

公司产品海外认可度高,韩国储能才刚开始,他们成本远高于公司,且技术迭代跟随公司;美国市场受地缘政治影响,非企业竞争问题;

储能验证商业模式证实、证伪周期长,储能对于安全要求更高,就需要更长的周期来确认效率是不是如预期;宁德时代在客车也是重度使用,它作为一个生产工具重度使用场景,市占率越来越高。

认为将来储能很有可能会通过实践检验,往这个方向去走。更稳健、更安全的系统,以及按照承诺去交付的系统,它会得到更多的认可。

Q. 明年乘用车单车带电量趋势是否会增加?目前看到纯电卖的比插混好?增程有大电池趋势?

A:单车带电量将持续提升 - 纯电车型用户对续航需求增加,带电量稳步提升;

增程车型用户更倾向用电成本低、长续航;大电量增程车型受欢迎(如公司逍遥电池适配车型),明年该趋势将延续。

Q. 匈牙利工厂投产进度、成本对比(德国 / 国内)及对欧洲市占率的帮助?

A:匈牙利工厂年底建成,设备调试完成后投产;

按当前预算,成本比德国工厂低 20%,需爬坡后验证;

德国工厂已盈利,欧洲工厂有望实现良好盈利;

公司将做好本地化运营,在欧洲复杂环境下不能过于乐观,海外成本高起来也很高。

Q. 零跑最近大电量插混用宁德的电池,之前用其他供应商电池,能看到通过技术迭代方式哪些客户用我们产品?相比之前会有多少利润率的提升?

A:零跑早期注重成本控制,公司份额较低;随着零跑盈利提升,双方合作扩大,目前覆盖纯电、混动、海外出口车型,核心源于公司产品在性能、质量上的优势;

公司通过技术解决方案(神行二代、多核电池、钠电池)帮助客户提升竞争力,单位净利保持稳定,不追求短期暴利。

Q. 高端电池产能紧张下,返利及回款政策是否收紧?

A:公司与主机厂为长期合作关系,不因短期供应紧张涨价或收紧政策;

返利按客户出货量及占比动态调整,与产能紧张无关;

回款政策无主动调整,重点帮助客户提升车辆流通效率(如避免囤货),共同应对市场挑战。

Q. 明年 587 安时电芯出货占比及是否供不应求?

A:587 安时电芯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寿命、温度适应性上优势显著,客户认可度高,出货占比将随需求提升;

山东济宁基地规划超 100GWh 产能,后续交付无重大问题,无需过度担忧供不应求。

Q. 数据中心储能配套形式及明年主电源应用进度?

A:数据中心储能配套有两类 —— 备电(铅酸转锂电,占比小);

光储 / 风光储 + 主电源(为数据中心提供长期稳定清洁能源,量更大);

当前配套形式多样化,明年主电源类应用将显著增多,需求可观。

Q. 今年市场需求不错,但受制于产能影响到国内电动车份额,明年行业/公司产能一定释放,是否会拿回市场份额?

A:今年份额受产能限制略有影响;明年产能释放后,依托产品竞争力,份额有望回升;公司秉持长期战略,不排斥行业伙伴共同成长,具体份额需结合明年市场情况判断。

Q. 美国明年年初加征 25% 储能关税对需求的透支及政策趋势?

A: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大(多次调整),导致客户难以制定长期计划,已对美国储能及数据中心需求产生影响;公司希望政策不确定性消除,为美国业务创造更多机会,具体政策走向需关注中美高层沟通。

Q. 国内储能容量定价政策对订单及合作模式的影响?

A:容量定价政策及 136 号文推动储能 “可盈利”, 整个格局生态都有些都有一些有更多的可能的空间,行业开始探索新合作模式(公司亦有尝试,暂不披露细节);市场化方向正确,为储能打开长期空间。

Q 钠电池未来五年应用场景及车型适配?

A:钠电池优势(低成本、低温性能好、快充佳),可应用于商用车、乘用车(换电车型)、启停系统等;

早期适配经济型车型或寒冷地区车型,下一代钠电池能量密度将提升,未来将 “拓展电动车边界”,而非单纯替代锂电;具体规模需结合客户开发及市场认可情况。

更多精彩港美股资讯
相关阅读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