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集采冲击商业化逻辑,博安生物(06955)股价2个月跌超30%后能否脱离下行通道?
聂一洲 10-17
阅读量

自今年8月8日盘中触及19.90港元阶段性高点后,博安生物(06955)的股价便开启了新一轮下跌行情,直至10月14日跌至11.22港元低点后,才在近2个交易日出现企稳迹象,区间股价累跌超过30%。

智通财经APP数据显示,由于持续的股价下行,博安生物的港股通检讨期内日均市值已跌至66.51亿港元,距离当前港股通调出门槛57.45亿港元越来越近,“保通”压力也随之增大。

而造成此轮博安生物股价下行的原因则与生物类似药集采有关,作为一家已实现连续三个报告期盈利的商业化药企,博安生物能否在集采大背景下稳住估值和港股通地位,或许将直接影响二级市场投资者后续的配置方向。

能否脱离下行通道?

虽然目前博安生物检讨期内日均市值正与出通门槛距离不断拉近,但公司目前实际市值仍在70亿港元以上,即使按57.45亿港元的出通门槛计算,其对应公司股价也在10港元以下,因此博安生物只需接下来实现股价企稳并脱离下行通道,便可实现“保通”。

从技术面来看,今年8月以来,博安生物一直处于“价跌量缩”的下行通道中。8月8日在触及高点和BOLL线上轨后,博安生物股价便于次日走出一个“变盘十字星”,并开始在后续向BOLL线下轨作技术回归。

其中,博安生物股价曾在8月20日首次触及BOLL线下轨后尝试过向中轨的回拉,但场外持币者观望态度导致量能缺失,最终冲刺失败。8月27日公司股价未能触及BOLL线中轨,并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次日的场内分歧,部分持筹者抛售离场。

但实际上主力资金并未真正离场,在8月28日收跌13.99%拉出一根大阴线后,博安生物的日成交量开始逐渐下跌,9月初的多个交易日成交量跌破1000万股,9月10日跌至日成交量521.72万股。

为进一步清理浮筹,9月16日,博安生物走出一次冲高回落行情,拉出一根大阳线,收涨逾12%。突然的拉升再次扩大了场内分歧,当日成交量达到8132.88万股,而这也进一步提高了博安生物的筹码集中度。9月17日之后,博安生物股票的日成交量较此前进一步降低,10月14日跌破500万股至470.44万股。

不过,在10月13日和14日,博安生物的股价再度触及BOLL线下轨,并在接下来两个交易日再次向中轨技术回归,还出现了价升量增现象,但10月16日公司最高股价尚未达到BOLL线中轨,因此目前难以判断是主力资金的再次洗盘还是公司股价的“真反弹”。

集采是“蜜饯”还是“毒药”?

相比港股生物医药板块中多数未盈利企业,博安生物之所以能在商业化领域后来居上,大力发展生物类似药就是关键策略之一。

这一策略的“稳妥之处”在于,一方面,生物类似药不需要企业进行原研创新,研发风险和难度拉到很低;另一方面,随着重磅单抗专利到期,国产生物类似药存在巨大的国产替代市场。博安生物正是通过实现商业化的生物类似药保障了公司短期内的商业回报,从而实现了业绩上的起飞。但当生物类似药遇上集采,博安生物的商业化逻辑便不得不直面挑战。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8月1日,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发布《关于开展部分单抗类生物制剂信息填报收入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生物药的集采工作。本次集采包括阿达木单抗、贝伐珠单抗、地舒单抗、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托珠单抗、英夫利西单抗、帕妥珠单抗八个品种。

销售额表现方面,2023年,贝伐珠单抗销售额近百亿(99.5亿元),其次是曲妥珠单抗销售额达78.9亿元;销售额超过30亿元的还有利妥昔单抗(48.6亿元)和帕妥珠单抗(35.5亿元);10-20亿的有阿达木单抗(15.4亿元)、地舒单抗(11.8亿元)、英夫利昔单抗(11.3亿元);<10亿元的有托珠单抗(5亿元)。

其中便覆盖了博安生物目前的3款商业化产品博优诺®(贝伐珠单抗)、博洛加®(地舒单抗120mg)和博优倍®(地舒单抗60mg)。由于博安生物的第四款产品——博优平®(度拉糖肽)今年8月才获批上市,所以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的3.85亿元产品销售收入均由前三款产品贡献。

以公司核心产品之一的博优诺®为例,在集采前,其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较为严峻。一方面国内获批的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已上升至11款,另一方面正是因为市场井喷导致该品种医保售价的逐渐下探,博优诺®的销售天花板几乎已被先发优势的竞品卡位。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2021年5月,博安生物将博优诺在国内21个省市县域地区的独家推广权交给了阿斯利康,在大药厂成熟的销售渠道借力下,博优诺当年上市的销售业绩仅为1.59亿元,市场占比为1.76%;而竞品安维汀和安可达则在同年分别拿下32.99亿元和35亿元的销售额,国内市占比分别为36.66%和38.89%。

但如今集采开启后,企业必然只能降价打价格战,这对齐鲁、罗氏等抢先占领市场的企业来说并不是件好事。作为市场份额排名靠后的企业,如果降价抢市场,将有可能冲击头部药企现有的市场优势。

根据2025年贝伐珠单抗的各药企最新医保定价,市占率最高的齐鲁制药安可达和罗氏原研药安维汀的定价分别为1126元/支和1500元/支。相较之下,博安生物的博优诺则在1100元以下,存在相对更优的以价换量优势。

而博安生物的两款地舒单抗类似药与博优诺®市场销售情况大致类似。地舒单抗的原研药企为安进,但安进针对代谢和肿瘤适应症分别开发出普罗力和安加维两个品牌,博优培®是普罗力类似药,而博洛加®则为安加维类似药。但由于在该赛道已有迈威生物的迈卫健和齐鲁制药的鲁达欣获批上市,因此其集采前市场竞争压力同样较大,集采后同样存在以价换量冲击更高市占率的可能。

在集采规则层面,生物类似药集采还需符合政策端的“反内卷”,要求报价企业公开成本合理性,并在集采规则上以通用名+企业进行分组,避免“唯低价论”,因此实现温和降价的概率极大。

此外,交银国际研报还指出,按照过往化学仿制药集采的经验,信息填报到正式开标需要1-2个月的时间,但鉴于此次是中国内地第一次生物类似药集采,预计信息整理、规则制定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建议关注最终纳入品种和竞标规则的出台;竞标结果正式落地、对相关企业业绩和产品销售的实际影响应从2026年起体现。


香港交易所资讯服务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该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属公司均竭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和可靠度,但不能保证其绝对准确和可靠,且亦不会承担因任何不准确或遗漏而引起的任何损失或损害的责任(不管是否侵权法下的责任或合约责任又或其它责任)
更多精彩港美股资讯
相关阅读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