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A股收评 | 三大利好提振!指数缩量反弹、沪指重回3900点、创指收涨逾2%
智通转载 15:14
阅读量

10月15日,A股缩量反弹,沪指重回3900点,市场逾4300股飘红,全天成交额2.07万亿,较上一个交易日缩量5034亿。截至收盘,沪指涨1.22%,深成指涨1.73%,创业板指涨2.36%。

值得关注的是,市场分析认为,A股迎来三大利好消息:

1、高层表示,要加力提效实施逆周期调节,用足用好政策资源,以改革办法打通堵点卡点。要持续用力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不断形成扩内需的新增长点。要多措并举营造一流产业生态,综合治理行业无序、非理性竞争,着力构建创新生态圈。

2、今日,央行开展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据财联社报道,业内人士表示,鉴于近期外部环境波动加大,预计央行会更加重视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稳定市场预期。业内人士预计,四季度央行有可能实施新一轮降准。

3、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未来几个月可能将结束缩表,因流动性状况正趋紧。鲍威尔在讲话中并未刻意打压市场普遍预期,即美联储可能在10月28日至29日的会议上再次降息。

盘面上,市场热点轮番活跃,机器人板块午后爆发,三花智控等超10股涨停;医药股集体反弹,创新药方向领涨,昂利康等多股涨停;大消费板块强势,美容、零售、食品饮料等方向领涨,国光连锁3连板;数据中心电源概念午后拉升,四方股份等多股涨停;国产软件、软件开发概念冲高,久其软件等涨停;汽车产业链走强,海马汽车涨停。下跌方面,港口航运、小金属、油气等板块飘绿。

展望后市,东方证券认为,海外摩擦扰动升温,但整体风险可控。结构上因短期事件扰动,市场整体风偏回归均衡,哑铃策略有效性上升。进攻端关注相对低位的医药、软件、新能源、互联网等板块,寻求轮动补涨。

热门板块

1、创新药板块反弹

医药股集体反弹,创新药方向领涨,昂利康、济民健康、联环药业、亚太药业等多股涨停。

点评:消息面上有三方面催化,一是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将于10月17日至21日召开,最新突破性数据将在会议期间陆续公布,二是BD交易进入传统旺季,三是创新药所带来的业绩预期亮眼。据中证报,目前机构普遍认为,创新药板块下一阶段的投资逻辑,有望从情绪面修复向基本面驱动转变。

2、大消费板块强势

大消费板块强势,美容、零售、食品饮料等方向领涨,国光连锁3连板,真爱美家等涨停。

点评:消息面上,近日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召开,会上强调要加力提效实施逆周期调节,用足用好政策资源,以改革办法打通堵点卡点。要持续用力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不断形成扩内需的新增长点。华泰证券指出,中长期看,我国服务消费扩容存在长足发展潜力,消费龙头底部配置机遇凸显。

3、国产软件概念走强

国产软件、软件开发概念走强,久其软件、榕基软件、格尔软件等涨停,品茗科技、浩辰软件等跟涨。

点评:消息面上,新凯来子公司启云方在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湾芯展)上发布两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电子工程EDA(原理图和PCB)设计软件。天风证券表示,在全球科技竞争与供应链安全要求提升的背景下,关键基础软件自主可控成为必答题。国产软件凭借在技术、政策、市场与生态上的积累,已具备替代能力,有望加速中国软件国产化进程。

机构观点

1、东方证券:市场整体风偏回归均衡,关注医药等低位板块

东方证券投顾汪啸骅认为,海外摩擦扰动升温,但整体风险可控。美国经济下行压力,或持续迫使联储宽松。若美联储退出缩表,则全球需求有望改善。结构上因短期事件扰动,市场整体风偏回归均衡,哑铃策略有效性上升。进攻端关注相对低位的医药、软件、新能源、互联网等板块,寻求轮动补涨。防守端侧重红利、大金融、基建、电力等低位板块的长线分红潜力。

2、浙商证券:外部冲击不改战略看多,市场换挡或有风格变化

浙商证券表示,经过近两周演绎,大金融和周期有明显的崛起迹象,科技风格有所弱化,加之外部消息影响,不排除大盘在当前位置进行“换挡”,将焦点部分转移至大金融、顺周期、红利等方向。配置方面,基于“外部冲击不改战略看多,市场换挡或有风格变化”的判断,建议:坚持系统性“慢”牛思维,若外部冲击带来“倒车接人”的机会,继续逢低增配。行业配置方面,建议绝对收益资金重点关注大金融、地产、中字头基建、红利等;相对收益风格应密切关注双创指数上升趋势线和重要均线得失,以此作为操作依据,同时做好板块内的“高切低”,适当控制组合弹性。

3、华泰证券:市场或将以震荡调整方式来消化压力

华泰证券认为,但市场的担忧情绪仍挥之不去,一方面,关税的后续进展仍有不确定性,后续事态如何发展仍需要密切关注,随着消息面的反复,行情或仍将有波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来看,沪指自8月底以来在箱体区间高位震荡,冲击3900点遇阻回落,显示上方阻力较大,从目前看,多空双方的较量可能还会持续,市场或将以震荡调整方式来消化压力。

本文转载自“腾讯自选股”,智通财经编辑:蒋远华。

更多精彩港美股资讯
相关阅读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