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Omdia:到2029年 亚太生成式AI软件市场将增长至276亿美元
陈筱亦 14:13
阅读量

智通财经APP获悉,Omdia最新报告《软件厂商的生成式AI商业化之路》显示,ISV正成为推动生成式AI从试验走向落地的关键力量。到2029年,亚太生成式AI软件市场将增长至27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2.3%。在这股浪潮中,ISV与云厂商的共创合作将决定生成式AI能否真正实现商业化落地。

独立软件开发商(ISV)如何与云厂商合作,将AI解决方案推向市场?

生成式AI(GenAI)正掀起全球创新浪潮,但规模化落地的路径仍不平坦。头部云厂商已将AI基础模型置于战略核心,而具备自主推理、规划与行动能力的Agentic AI正成为新的增长引擎。为顺应这一趋势,云厂商正加快推出AI专用框架,并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扩建数十亿美元的数据中心。

然而,尽管市场热度高涨,AI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Omdia的研究显示,超过60%的GenAI项目仍停留在概念验证(PoC)阶段,真正进入生产环境的项目寥寥无几。高昂的算力成本、复杂的系统集成,以及人才短缺,都是从试验走向规模化部署的主要障碍。

独立软件开发商(ISV)正在成为弥合这一差距的关键伙伴。Omdia预测,到2028年,GenAI将为合作伙伴创造高达1586亿美元的新机遇,其中ISV将是最具潜力的受益者之一。亚太地区已成为这一趋势的试验场,头部云厂商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速,而中国ISV也正迈出国际化的第一步。

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这一增长势头。Omdia预计全球生成式AI软件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的263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的1,01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48.1%。亚太地区增速更为迅猛,同期将从64亿美元攀升至27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2.3%。对于中国ISV而言,这一高速增长趋势使东南亚成为其海外扩张的理想首站。

ISV需跨越的结构性障碍

市场机遇虽具吸引力,但真正把握并不容易。本文聚焦的ISV主要是开发并销售应用类或平台类软件的厂商,如Snowflake或PingCAP等,不包括提供IaaS或PaaS基础设施的云服务商。这类厂商虽然处于AI商业化的前线,却面临多重结构性挑战。

首先,是算力与集成成本高企。ISV往往需要在市场尚未验证前,就在模型选型、数据准备和编排方面投入大量资源,而投资回报并不确定。即使产品成功推出,人才瓶颈也随之显现——精简的工程团队往往难以支撑持续迭代与复杂工具的集成。

其次,是信任与采纳的障碍。许多ISV缺乏品牌知名度,销售周期难以预测;而在拓展海外市场时,还需应对合规要求和本地曝光度不足的问题。

最后,商业化的不确定性依然突出。当前定价模式尚未成熟,许多项目仍停留在试点阶段或高度定制的单次部署,难以实现可复制、可盈利的规模化增长。许多原型产品赢得了关注,却未真正赢得客户。

云厂商的差异化策略

各大云厂商正调整自身策略,协助ISV突破重重障碍,但路径各不相同。

AWS强调模块化组合,通过整合 Bedrock、SageMaker和AgentCore等工具,配合成熟的Marketplace商业化通路,帮助ISV快速构建并推广AI解决方案。

Microsoft Azure将AI深度融入企业级套件,如Microsoft 365和Dynamics,使AI功能可直接嵌入工作流程中,但其合作伙伴入驻与激励机制门槛相对较高、流程更复杂。

Google Cloud采取以工程为导向的路径,突出灵活性与可定制性,但也因此对ISV的自我扩展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阿里云则以PAI Studio、ModelScope等低代码开发工具激活本地生态,并提供资源扶持,但其 Marketplace 生态仍较为分散。

这些差异至关重要。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不仅取决于技术契合度,还要看厂商能否在ISV不同成长阶段提供所需的市场化支持。

例如,AWS Marketplace 通过集成采购、计费与品牌曝光机制,帮助ISV在新区域更快赢得客户信任与市场认可。这一模式对正处于国际化初期的中国ISV尤为关键,因为他们普遍面临品牌认知度不足与合规挑战双重压力。

ISV成长的四个阶段

展望未来,ISV在生成式AI领域的成长路径可分为四个阶段:

AI Ready(探索阶段):通过API或demo进行实验,探索可行性。此阶段的重点在于验证价值明确、使用频率高的简单场景(如客户服务自动化),以便快速证明效果。

AI Embedded(深化阶段):将生成式AI集成进现有产品,并进行早期试点。此时的关键在于围绕清晰的价值点打磨最小可行产品(MVP),并通过真实客户反馈不断优化。

AI Native(共创阶段):进一步嵌入智能体能力,如编排(orchestration)和工具调用(tool invocation)。成功的关键在于提升在云市场的可见度,并借助联合销售(co-sell)计划加速市场信任与采纳。

AI Driven(生态阶段):成为生态系统领导者,实现可复制的解决方案与国际化布局。重点在于深化与云厂商的联合品牌(co-branding)合作,利用出海和生态扩展计划突破增长瓶颈。

目前,大多数ISV仍停留在前两个阶段,尚在探索可复用的应用场景与可持续的定价模式。但随着商业化进程加速,那些能够提供端到端支持——从技术对接到销售拓展的云厂商,将成为ISV最有价值的合作伙伴。

预计到2028年,生成式AI将为合作伙伴带来约1586亿美元的市场机遇。要真正释放这股潜力,ISV与云厂商需要携手共创可规模化、可落地的解决方案,让企业能够安心采用并看到实质成效。只有这样,生成式AI才能走出试验阶段,成为推动更具韧性、价值导向型AI经济的核心力量。

更多精彩港美股资讯
相关阅读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