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申万宏源发布策略报告指出,短期中美贸易摩擦扰动下,风险偏好驱动资产 + 顺周期资产可能调整。而稳定资本市场预期是应有之义,对冲类资产可能脉冲式占优,建议关注银行、稀土、军工、农业。申万宏源预判,25Q4科技行情还有新高,海外算力、半导体、机器人都还有机会。此外,反内卷是结构牛向全面牛转化的关键结构,是重要的中期结构(光伏和化工)。继续中期看好港股,中期港股可能继续受益于全球宽松 + 新经济产业趋势发酵,港股龙头代表性强。
研报主要内容如下:
一、中美贸易摩擦扰动再现,但别低估了市场的适应性,与4月7日的调整相比,当前指数中枢更高,但市场学习效应也在累积。股价演绎模式类似4月,但幅度可能更低。下周脉冲式调整后,不必悲观。
中美贸易摩擦扰动再现,周五全球风险资产普跌,风险偏好显著回落。与4月初中美对等关税摩擦的市场影响比较,当前A股指数中枢更高,但也别低估了市场对中美摩擦的适应性和学习效应。股指期货调整幅度和VIX指数的上行幅度更低。中美贸易摩擦扰动,时点意料之外,方向情理之中。美国对贸易摩擦负面影响的忍耐力有边界。只要美国无法将贸易壁垒树立在中国与中国贸易伙伴之间,贸易摩擦对A股的影响就很难超过4月初的水平。同时,需求有提振空间的认知也相对充分。26年中前后有供需向上拐点的预期并不容易被破坏。我们认为,A股行情演绎模式类似4月初,但幅度可能更低。下周脉冲式调整后,不必悲观。
二、科技龙头调整的原因:短期确实有点状扰动 + 9月初A股休整以来,中期上涨空间尚未打开的问题延续。
我们认为,科技没有持续调整的基础。总体市场有效突破,还是要等科技引领:(1)海外AI的beta依然向上,国内AI也在不断进步。26年春季前,科技产业催化多于顺周期的格局不变。(2)科技性价比还不是绝对顶部特征:长期性价确实没有之前高,但短期性价比已改善。(3)市场仍维持基本热度,科技龙头调整,但上涨公司占比并不低。市场突破条件暂时不具备,就耐心等待产业趋势催化累积。
本周,机构重仓的科技股显著调整。我们理解,调整原因有三点:
一,部分投资者将调整原因解释为:半导体龙头高估值,其两融可冲抵保证金折算率归零,引发了去杠杆 + 中美摩擦升温的担忧。中美摩擦升温兑现,短期市场可能脉冲式调整。但两融保证金折算率归零不是持续影响,首先下跌后折算率会自然恢复。同时投资者应对折算率归零,可能调仓/减仓/补充保证金,如果完成这样的动作,那么后续半导体再创新高,就不会再触发保证金不足的问题。
二,国庆假期并非单边累积利好,股市表现也普遍是先上涨后休整。短期确实有一些点状利空,海外算力链产业资本减持、甲骨文AI云业务盈利能力被质疑、阿里业绩仍受到外卖竞争的拖累。
三,中期上涨空间尚未打开(牛市期待普遍存在,但中期上涨逻辑尚不完备,还不到关键验证期),短期有效突破有阻力,这是9月初延续至今的休整逻辑。我们推演跨年行情,核心是认为产业趋势催化会不断累积,最终推动市场中枢抬升。而市场希望借着假期催化 + 红十月日历效应认知 + 牛市期待,短期便实现突破,条件尚不充分。
调整兑现后,我们提示,科技没有持续调整、深幅调整的基础。总体市场要实现突破,最终还是要由科技引领。我们依然提示三个积极因素:
一,科技产业趋势未结束是明确的,海外AI资本开支beta依然向上,并未出现增速拐点的迹象。而国内AI也在不断进步。我们继续提示,26年春季前,科技产业催化多于顺周期是稳定的格局。对于顺周期而言,需求侧,25年“经济增长改善仍需等待 + 政策重点偏向于调结构”是稳定的预期。供给侧,中游制造供给出清的关键窗口是26年中。
二,科技性价比还不是绝对顶部特征:长期性价确实没有之前高,但短期性价比其实已改善了一段时间。9月初以来,科技成长的赚钱效应就在收缩,对应保持强势的股票数量明显减少。短期科技龙头补跌,更偏向于是短期性价比调整的中后段,而不是调整的起点。基于中美摩擦扰动的调整,可能使得科技的短期性价比修复到高位。
三,科技龙头调整,但上涨公司占比并不低(本周五仍有53%),市场维持了基本热度。
如果要突破,大概率还是科技突破。暂时不具备条件,就耐心等待产业趋势催化累积,触发指数中枢再上台阶。
三、中期市场判断不变:2026年春季前,科技产业催化显著多于顺周期催化的格局不变,同时,科技成长可能会有中短期性价比问题,但距离长期性价比低位还有差距。科技成长可能延续趋势行情,最终演绎到长期低性价比区域。
2026年春季可能是阶段性高点(结构性行情的高点),彼时A股市场可能面临三个问题的挑战:
(一)需求侧关键验证期到来,供给增速回到低位后,供需格局容易改善,但如果需求偏弱还是可能使得供需拐点推迟,使得新阶段行情的出现推迟。我们提示,2026年供需改善不会“证伪”只能“推迟”,2026年全球宽松格局进一步强化,A股“政策底、市场底、经济底”依次出现框架的有效性回归。2026年国内加码宽松的时刻,可能就是新一轮行情启动的时刻。
(二) 届时新增结构亮点可能还需要等待,国内科技产业趋势决定性催化 + 反内卷效果验证期到来都需要时间,26年春季可能仍是缺乏新主线状态。
(三)届时科技产业趋势行情的长期性价比可能来到低位(神似2013年底的创业板和2019年底的食品饮料),行情演绎可能因此进入一个中期休整期。
短期脉冲式调整后,我们对25Q4依然乐观。2026年春季可能是阶段性高点,但大概率不是2026年全年高点,更不是本轮全面牛市的高点。牛市还有纵深,随着时间的推移,全面牛市演绎的条件会越来越充分。
四、短期中美贸易摩擦扰动下,风险偏好驱动资产 + 顺周期资产可能调整。而稳定资本市场预期是应有之义,对冲类资产可能脉冲式占优,关注银行、稀土、军工、农业。25Q4科技行情还有新高,海外算力、半导体、机器人都还有机会。
反内卷是结构牛向全面牛转化的关键结构,是重要的中期结构(光伏和化工)。继续中期看好港股,中期港股可能继续受益于全球宽松 + 新经济产业趋势发酵,港股龙头代表性强。
短期中美贸易摩擦成为核心交易线索,风险偏好敏感的资产(高弹性科技) + 顺周期资产可能需要调整到短期高性价比区域。指数总体先见底,高风偏资产和顺周期资产见底时间可能稍微滞后。同时,稳定资本市场预期是应有之义,对冲类资产可能脉冲式占优,关注银行、黄金、稀土、军工和农业。
25Q4科技行情还有新高,指数突破,最终还是要看科技。海外算力、半导体、机器人都还有机会。明年展望好于今年的方向,海外算力beta依然向上,军工,新能源为代表的先进制造,25Q4都有机会。
中期结构展望不变,反内卷是中期结构牛向全面牛转化的关键结构。继续提示,反内卷终局重点关注全球市占率高的光伏和化工,通过并购化债 → 行业集中度提升 → 推动价格联盟,联合挺价。
中期继续看好港股,可能继续受益于全球宽松 + 新经济产业趋势发酵,港股龙头代表性强。
本文编选自申万宏源发布的策略研究报告;智通财经编辑: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