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的,又一位互联网大佬重新回归大众视野。
10月9日,上海徐汇知春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出席启动仪式并发表讲话。该机构定位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由张一鸣与上海交通大学ACM班创始人俞勇教授联合创办,专注前沿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研究、开源工具和算法开发、以及顶尖创新人才培养。
这位于2021年卸任CEO的互联网领军人物,在沉寂四年后以全新姿态回归公众视野。在这里,他主要谈到对人才培养的一些看法。
张一鸣表示:“自己长期关注人才招聘和培养,注意到很多人才潜力没有被充分挖掘。他以机器学习模型中的过拟合(Overfit)现象作为类比,有的人才可能专业知识扎实,也有高精准的技能,但面对创新任务就不行了。”
因而,创新中心希望培养的是思维活跃、富有热情与韧性的青年人才,鼓励他们独立思考、重视实践,保持长期主义视角。
张一鸣的这次公开亮相,意义远超过一场普通的揭牌仪式。这是他自2021年卸任字节跳动CEO四年来首次公开露面,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
在2021年卸任后,张一鸣一度远离聚光灯。当时,他在内部信中表示:“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熟管理者,我也不是很擅长社交,我更喜欢研究组织和市场原理来减少管理,喜欢自己上网、看书、听歌、发呆。”
而卸任也不代表着完全甩手。当时,他也表示,自己将“相对专注学习知识,系统思考,研究新事物,动手尝试和体验,以十年为期,为公司创造更多可能”。
如今,AI作为新的变量,成为各大互联网公司被重估的重要考量,张一鸣信中“公司的更多可能”,也与AI高度关联。
事实上,从过去几年传出的消息来看,张一鸣近些年的不少关注就聚焦在AI领域。有市场消息称,今年张一鸣从新加坡迁回北京后,并固定参与字节AI核心团队(Seed)复盘会,直接指导大模型研发工作。
在AI搅局互联网的当下,字节一直都是重要的玩家。
当前,如果要数最知名和使用人数最多的AI应用,豆包一定榜上有名。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25年春季数据,豆包拥有超1.1亿个用户,同比增长864.35%,位列榜单第二。而至8月,豆包应用月活用户已达1.57亿,超越DeepSeek登顶中国原生AI应用榜首。
同时,豆包大模型家族也在不断升级。在6月11日火山引擎举办的Force原动力大会上,豆包大模型1.6系列重磅发布。
其中,豆包1.6是全功能综合模型,支持256K长上下文,能够自适应思考;豆包1.6-thinking则强化深度推理,编码、数学、逻辑能力显著提升,支持复杂智能体构建。
字节当时还在这场发布会上发布了豆包视频生成模型Seedance 1.0 Pro、实时语音与播客等新模型,并升级了Agent开发平台等AI云原生服务。彼时,这场发布会上,字节为还围绕性能升级、成本下降、应用普惠三个方面,推动现阶段的AI落地。
除了豆包,字节的AI版图还在扩展,更多面向未来长远的项目被设置,这也是张一鸣所关注的方向。今年1月,字节启动代号为“Seed Edge”的研究项目,核心目标是做比预训练和大模型迭代更长期、更基础的 AGI 前沿研究。
在AI的投入方面,字节与同行相比,也属于高水平投入。今年初,有消息称,字节跳动计划2025年在AI基础设施领域投入超120亿美元,较2024年800亿元资本开支翻倍至1600亿元。据了解,这些投入主要用于自建算力中心与DPU芯片研发。
众多迹象都表明,字节显然不满足于几款AI APP,而是致力于成为AI时代的新巨头,直接影响未来的AI竞争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张一鸣的回归并非个例,在这场AI变革浪潮中,多位互联网创一代均重返台前。
今年,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格外活跃,今年3月现身香港科技大学考察AI项目后,迅速推进外卖、酒旅等新业务布局,还宣布以22亿欧元收购欧洲消费电子零售巨头Ceconomy。阿里创始人马云也高频次亮相各项活动,多项活动也与AI有着或深或浅的关系,阿里也是重押AI的选手。
从三位行业大佬的回归来看,虽然根据各家的业务、现状等,有所不同,但似乎均与AI有所关联,且在回归之后,这几家对于AI的押注有所加重。这也意味着,中国互联网的竞争格局,或许随着这些人的回归与投入的渗透,而被重塑。
除了以投入来彰显决心,AI浪潮也考验的是在现阶段这些互联网公司们在商业化方面的效率。OpenAI前全球商业化负责人Zack Kass表示:“我不认为AI的价值在于专注开发模型,更重要的是应用,制胜之道是构建出更具有性价比、让每个人都能使用的平台和应用程序。”
未来,谁能成为赢家,还要看各家谁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用的、高效、具有性价比的应用体验。毕竟,技术是基石,漫长的考验还有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并进行商业化落地。
本文转载自“华尔街见闻”,智通财经编辑:蒋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