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正在将其广受欢迎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转变为一个开放平台,允许第三方开发者将他们的应用和服务直接整合其中。
周一,在旧金山举行的首届开发者日上,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宣布推出“ChatGPT内应用”功能。用户将能在一个对话界面内,直接调用从旅游预订、在线教育到设计创作等多种第三方服务,从而将ChatGPT从一个信息问答工具,升级为一个能够完成复杂任务的综合性平台。
通过向外部开发者开放其超过8亿的周活跃用户,OpenAI不仅为自身开辟了巨大的潜在收入来源,也可能重塑互联网的商业格局。
这一转向,与2007年Facebook推出“社交图谱”(social graph)时的平台化雄心惊人地相似,也预示着OpenAI正意图将ChatGPT打造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入口。
分析认为,此举让OpenAI站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它能否在追求商业化的同时,避免重蹈Facebook因数据隐私危机而平台梦碎的覆辙,并维持用户对其核心产品的信任,将是决定其平台野心能否成功的关键。
迈向“操作系统”的第一步
在周一的开发者日上,OpenAI软件工程师Alexi Christakis在一系列演示中,通过在对话中“标记”Canva,直接在ChatGPT界面内生成了一系列海报设计选项,并随即将海报转化为演示文稿。同样,他也能无缝调用Zillow搜索房产,或通过Coursera辅助学习。
从即日起,开发者可使用OpenAI提供的软件开发工具包(SDK)来构建此类集成应用。首批上线的合作伙伴包括Expedia、Figma和Spotify,而在未来几周内,Uber、DoorDash、OpenTable和Target等知名企业也将陆续加入。
OpenAI计划最终建立一个应用目录,方便用户浏览和发现为ChatGPT优化的应用程序。
“在接下来的六个月里,你将看到ChatGPT从一个非常有用的应用,演变成一个更像操作系统的东西”,ChatGPT负责人Nick Turley在周一的问答环节中对记者表示:
“在这里,你可以接入不同的服务和软件,包括你已习惯使用的,以及——最令我兴奋的——那些在ChatGPT之上原生构建的新软件。”
从社交图谱到AI图谱,历史正在重演
OpenAI当前的战略,与近二十年前的Facebook如出一辙。
2007年,Facebook在其F8开发者大会上提出“社交图谱”概念,首次允许第三方开发者基于用户的兴趣、偏好和好友关系构建应用,从而将一个封闭的社交网络转变为一个驱动整个互联网生态的平台。
如今,拥有庞大用户基数和极高用户粘性的ChatGPT,也让OpenAI的高管们开始思考同样的问题:这个服务能否变得如此重要,以至于成为通往互联网其余部分的“大门”?
这一转型不仅能为用户提供更个性化、更实用的体验,也将为公司创造巨额收入。值得注意的是,OpenAI的员工中,有数百人曾是Meta(前Facebook)的雇员。
未定的商业模式:寻找下一个“FarmVille”
与当年Facebook推出平台时一样,OpenAI尚未确定其平台的商业化策略。
回顾历史,Facebook最终推出了自有虚拟货币Facebook Credits,并要求Zynga的热门游戏《FarmVille》等应用通过其进行交易,从中抽取30%的分成。仅Zynga一家公司,一度就贡献了Facebook总收入的12%。
对于OpenAI而言,其变现路径可能更加多样。业界猜测,可能的模式包括与第三方应用进行收入分成,或者向成为付费用户的用户收取“介绍费”。
例如,当ChatGPT为用户推荐了Coursera的代数课程并促成用户付费后,OpenAI可从中分一杯羹。另一种可能是通过竞价排名来推广特定的集成应用。
用户隐私保护成一大考验
然而,Facebook的平台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对开发者API的权限管理松懈,最终导致了“剑桥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数据丑闻的爆发——一个问答应用违规分享了8700万用户的数据,这些数据后被用于2016年特朗普的竞选活动。
这场信任危机,最终迫使Facebook在2015年收紧API权限,其最初的平台雄心也随之终结。
OpenAI高管承诺,在数据隐私方面将采取“更严格”的方法,只与开发者分享必要信息,但并未提供具体细节。
与Facebook的“社交图谱”不同,OpenAI没有好友关系链需要担忧。但“AI图谱”可能面临更大风险,因为ChatGPT存储着大量用户的私密对话。任何有意或无意的数据泄露,都可能给用户和公司带来灾难性后果。一场真正的隐私灾难,就足以终结Facebook的平台梦想,OpenAI恐怕也无法承受更多。
商业化与用户体验的平衡是另一大考验
另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是,新的商业激励是否会侵蚀ChatGPT赖以成功的用户体验。
正如搜索引擎优化在某种程度上让谷歌的搜索结果质量下降,外界担忧OpenAI可能会为了商业利益,将应用的推广位置拍卖给最高出价者,从而牺牲ChatGPT的实用性。
“这正是我们此刻试图保持开放心态的原因,因为要预见这些决策对用户互动产生的全部影响是不可能的”,当被问及此问题时,Nick Turley坦言。
Sam Altman则强调,公司有动力去维护用户的信任。他表示:
“我认为这种信任的一部分在于,即使用户觉得ChatGPT搞砸了,他们也感到它在努力帮助你”,他说,“如果我们为了不该收的钱而破坏了这种信任,这种关系会很快被摧毁。”
OpenAI总裁Greg Brockman补充道:
“在这个领域存在很多细微差别……我们的原则是真正为用户服务,然后思考这在所有具体情境下意味着什么。”
这些讨论,让人联想到早期谷歌曾信奉的、后来却饱受困扰的座右铭——“不作恶”(Don't be evil)。在收入压力到来之前,将用户放在首位相对容易;而一旦成为一个真正的平台,商业激励可能会让一切看起来截然不同。
本文转载自“华尔街见闻”,作者:李笑寅;智通财经编辑:刘家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