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张韡:创新药行情是2到3年大潮流 无论涨跌、位置高低都坚定看好
智通转载 09-26
阅读量

近期,汇添富基金张韡在公司中期客户交流会上分享了对创新药投资的看法。

投资作业本课代表整理了要点如下:

1、这一轮创新药行情,我们始终高度坚定地看好,无论市场涨跌,所处位置高或低,初心未改。

外部看待中国创新药时,或许有质疑,但我们始终认为,这是一个将持续两到三年的大潮流。

2、我一直认为创新药行情仍处上半场,这不仅基于三到五年的产业大周期判断,更基于对优质公司中期产品管线全球价值的判断。

3、在创新药领域,企业可能三至五年无盈利,却仍具备较高市值,这对非医药出身投资人来说或许难以理解。

创新药本质上是在为产品未来三到五年后的盈利预测去定价,前提是你能够预判该治疗领域的刚需市场,以及现有管线在中期的竞争格局的相对确定性。

4、创新药板块并非盲目持有,其本身是极度阿尔法属性的行业。相比CRO这样的“贝塔”赛道,创新药本质上是选股行业。

现阶段由于上市公司数量有限,池子不大,从几十家公司里精选二三十家容错率还高。

但未来随着行业扩容,上市公司将成百上千,届时选股能力、专业素养的重要性将愈加凸显。

张韡,证券从业年限10年,基金管理年限4.5年,康奈尔大学生物医学硕士,汇添富基金经理,曾任东方证券医药助理研究员,汇添富基金医药研究员、高级医药研究员及医药行业研究组组长。

张韡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167.64亿元,以下是其现任基金业绩与排名详情,其中以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QDII)A收益领先。

该基金在今年上半年就表现突出,以 85.64% 的回报率在偏股型基金中排名第一。根据Wind数据,其业绩增长势头强劲,截至9月18日,年内回报率一度攀升至 172.12%,为年内基金业绩第二。后随市场调整收益率回落至 150%,仍在同类产品中排名第二。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QDII)A是一只QDII产品,目前规模2.02亿,2010年6月成立,目前已成立超15年。张韡从2021年9月和基金经理陈健玮一起管理此基金,2024年4月17日至今,由张韡独自管理。

该基金核心聚焦于港股市场的医药创新领域,其投资组合清晰反映了这一策略,重仓持有包括映恩生物-B(09606)、科伦博泰生物-B(06990)、信达生物与和黄医药在内的多家医药生物公司。

张韡在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中报中指出,随着市场风险偏好显著提升,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创新药企业也会开始体现长期成长空间。

张韡将坚守投资主线、沿着以下方向布局:1)创新药:产品有全球竞争力和成长空间的 pharma 和 biotech;2)进口替代率低,壁垒高的优秀设备耗材龙头。

张韡还称,医药行业未来2-3年会持续展现出较好的抗周期性和科技属性。我们的组合也会持续聚焦在中长期看好的几个方向上。

作为创新药领跑者,张韡对创新药如何看待?以下是投资作业本课代表(微信ID:touzizuoyeben)整理的精华内容,分享给大家:

无论市场涨跌,位置高低,始终坚定看好创新药行情

主持人: 中国新药研发的高效率、高产出以及高性价比,已逐渐吸引全球的关注。能否请您举一两个案例,来说明这一高性价比具体是如何体现的?

张韡: 其实这种优势并非医药行业独有,各行各业都能体会到。我认为,华人特有的勤奋始终是关键。无论是工作效率、时长,还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各行各业皆如此。

只要我们完成了从“0到1”的突破,掌握了方法论,“1到N”的扩张便能实现全球自我迭代,显著增强国际竞争力。

以医药行业为例,我们曾在CRO领域见证,短短三到五年间就取得全球市场份额领先,这背后正是全产业链高效协同的结果。

在当前创新药领域,一旦突破零到一的know-how,我们能够极快提升自身竞争力。类似的经验,在新能源车、光伏等领域同样屡见不鲜。

正是凭借无数次的勤奋与产业迭代,我们不断提升全球竞争力,这背后有许多值得参考的案例。

尤其是在创新药研发领域,我这两年与多家大型外企、Biotech投资人(无论中美)以及临床医生深度交流,体会尤为明显。

除了前述的工程师红利,中国拥有极为丰富的临床资源,海量的患者储备与极为勤奋执着的PI(临床科研专家),都对科技创新充满渴望,这也使得国内科研氛围异常浓厚。大量患者的配合,让创新药能迅速进入临床试验,形成良性生态。

如今,无论是外资企业、外国医生,抑或中国本土医生,都为中国作为全球重要临床中心的地位所折服。

许多创新药物、崭新靶点的研发,能在中国快速推进,从动物实验到人体临床,迅速验证假设。这背后是国内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的卓越协作。

所以,这一轮创新药行情,我们始终高度坚定地看好,无论市场涨跌,所处位置高或低,初心未改。

无论外界看好不看好,但我们始终认为,这是一个将持续两到三年的大潮流。

创新药不止是产品销售的偶然,更有全产业链协同、分工和全球竞争力的必然。这令我们坚信,中国创新药行业能够持续高产出,不断提升其全球市场份额。

价差和估值优势加上大药企的迫切需求,使创新药逻辑进一步加强

问:我们注意到,跨国企业持续加码中国已成趋势。在您看来,这背后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是成本优势,还是中国的研发能力已经具备全球竞争力?

张韡:首先,这一趋势自2023年已有端倪,2024年进一步加强,2025年更为显著,目前仍在持续。

此前我们也多次提及,比如2023年全球大药企十个license合作中,约有0.8个来自中国。

到2024年,这一数字升至三个,而2025年一季度已接近五个。我们认为未来占比还会继续提升,这只是license deal层面的占比。

随着未来三年商业合作持续推进,这一趋势亦会逐步转化为全球药企管线占比,并在3至5年后体现在全球市占率的提升。

这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不仅是眼下license首付款的收益(虽然市场对此关注颇多),更重要的是远期盈利潜力。

首先,趋势是持续加强的。第二,背后因素多元,除了提到的性价比外,中国创新药的高性价比由来已久,并非如今才有,那为何此轮才集中爆发?

其实归根结底,是我们自身创新能力及速度的大幅提升,已能真正融入全球竞争格局。

上一轮(如2018至2021年),国内市场更多依靠人民币市场,美金市场则难以匹配创新速度与质量。但这一轮,无论产业链完善程度,还是企业创新水平、速度、质量,均有显著跃升。

因此,中国创新药的高质量和性价比,是吸引大药企的根本。对全球大药企而言,他们时刻在全球比价、遴选项目。

对他们,2028年前后几乎所有大型药企都将面临专利悬崖,亟需用新管线填补缺口。

此时中国为其提供了广阔且高性价比的选择,可以迅速 license,推向全球,创造双赢机遇。

在美股市场,可能一项biotech的license要价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如今相同的资金可在中国引入十个项目。

价差和估值优势加上大药企的迫切需求,共同促成当前产业逻辑的进一步强化。

创新药本质上是在为未来三到五年后的盈利去定价

问:我们注意到与仿制药、医疗器械等板块相比,创新药投资风险更高,也更具挑战。对此您有何见解,又是如何管理风险的?

张韡:确实,两者差别极大。传统医药板块如医疗器械、仿制药、中药、医疗服务等,有明确可追踪的当期业绩,估值体系也较为清晰,可用PE或PEG等衡量高低。

而在创新药领域,企业可能三至五年无盈利,却仍具备较高市值,这对非医药出身投资人来说或许难以理解。

创新药本质上是在为产品未来三到五年后的盈利预测去定价,前提是你能够预判该治疗领域的刚需市场,以及现有管线在中期的竞争格局的相对确定性。

每个产品都需重新做临床,因而核心在于准确判断未来盈利预期。

这背后需要极为丰富的专业知识,既要了解该领域现有治疗范式、疗效边界,又要评估在研产品的临床数据,进而判断当前标的三至五年后的产品价值。

在中国市场或许更易评价,但放到全球就变得更为复杂,对手是众多外资大药企甚至顶尖biotech。这对投研人才的知识结构、人脉资源都是全新挑战,是创新药与传统医药最大的不同之处。

创新药行情仍处于上半场

问:今年以来创新药板块表现亮眼,结合当前估值与指数,您认为当前所处的行情位置大致如何?

张韡:近期我也常被问及类似问题。今年创新药的涨幅非常迅猛,很多人感受到了“错过行情”。

事实上,2021至2024年医药行业经历超级大熊市,正收益机会稀缺,许多人远离了这个领域。突然重返视野时,无论知识结构还是投资逻辑,已焕然一新。

所以,很多人可能错过了第一波机会。我一直认为创新药行情仍处上半场,这不仅基于三到五年的产业大周期判断,更基于对优质公司中期产品管线全球价值的判断。我们当前认为市场整体依然处于相对上半场阶段。

创新药是高度阿尔法行业,长期持有但不应盲目

问:对于看好中国创新药长期发展的普通投资者,您建议如何参与?是长期持有,还是需高频跟踪行业变化?

张韡:这确实不易。我认为投资心态应倾向长期持有。不仅创新药,其他行业亦如此,越频繁追逐短期信息,反倒越容易亏损。

现在市场投研密度大为提升,过度高频跟踪对组合收益的正贡献很有限。反而基于长期价值判断信仰行业长周期逻辑更加重要。

当然,创新药板块并非盲目持有,其本身是极度阿尔法属性的行业。相比CRO这样的“贝塔”赛道,创新药本质上是选股行业。

现阶段由于上市公司数量有限,池子不大,从几十家公司里精选二三十家容错率还高。

但未来随着行业扩容,上市公司将成百上千,届时选股能力、专业素养的重要性将愈加凸显。

本文转载自“投资作业本”公众号,智通财经编辑:李佛。

香港交易所资讯服务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该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属公司均竭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和可靠度,但不能保证其绝对准确和可靠,且亦不会承担因任何不准确或遗漏而引起的任何损失或损害的责任(不管是否侵权法下的责任或合约责任又或其它责任)
更多精彩港美股资讯
相关阅读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