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AI赋能消费电子革新:MasterAgent 打开“智造”新增长
刘家殷 15:57
阅读量

当硬件在性能创新上撞到天花板,AI正在成为消费电子行业破局的关键变量。

9月17日,在智通财经、星耀资本主办的“大消费投资高峰论坛暨2025智通星耀秋季联合策略会”上,深元人工智能董事长周家豪抛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判断:消费电子行业正在迎来新的增长逻辑,而以MasterAgent为代表的国产智能体产品,将成为企业实现“轻量级+AI”转型的重要路径。

这个观点,与国务院提出的“人工智能+”战略高度呼应。更重要的是,它为消费电子行业提供了一条“小成本、快验证、可规模化”的落地路线。在长期依赖硬件迭代的消费电子赛道里,这或许正是下一个增长引擎。

从「制造」到「智造」的必然转向

今年9月,国务院明确提出“人工智能+”,意在推动 AI 技术与实体经济、消费行业深度融合,形成对产业升级的系统性驱动。

与此同时,传统消费电子行业也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一方面,用户对设备的需求已从“硬件性能”转向“智能体验”;另一方面,厂商面临竞争加剧与创新疲软的双重压力,增长越来越受限。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消费电子迫切需要新故事,“+AI”转型已经不再是锦上添花,更加是突围之道,必然需要转向“智造”。

MasterAgent赋能消费电子「长出大脑」

周家豪介绍,MasterAgent并非单一AI工具,而是全球首个L4级智能体母体系统——简言之,这是一个能“孵化”智能体的“智能体工厂”。用户只需输入自然语言指令,即可在几分钟内生成多智能体集群,实现从任务拆解到执行优化的全流程自动化。这意味着它能源源不断地赋能消费电子长出“会思考的大脑”。

不同于依赖海外大模型的产品,MasterAgent实现了全链路国产化,从底层架构到部署平台均由中科大本土团队自主研发,在数据安全、政策合规与技术自主上具备天然优势。

2025 年 5 月,MasterAgent 在深圳发布,作为全球首个 L4 级智能体母体系统,这意味着它不仅能完成指定任务,还具备跨场景的学习与泛化能力,可以主动规划、主动创造价值,让智能体从“被动执行”走向“主动服务”。

在架构上,MasterAgent 由 Master Builder 和 Agent Group 双引擎架构组成,前者负责构建与调度,后者则能在任务执行中形成群体协作。用户只需输入自然语言指令,就能极速生成智能体集群并专业协作,完成从任务拆解到优化执行的全过程。

更重要的是,它的部署方式被极度简化,从过去需要数月上线的应用周期,缩短到几分钟即可生成属于自己的 AI 应用。

周家豪将这种转变概括为从“工具逻辑”到“成果逻辑”:传统 AI 更像工具箱,需要用户会用才有价值,而 MasterAgent 则是交给它一个目标,系统会自动产出成果,让每个人都能通过简单自然的交互获得复杂的智能服务。

轻量 + AI:消费电子的新增长逻辑

当硬件创新撞上天花板,消费电子的第二曲线越来越清晰:它不再依赖堆料和参数竞争,而是转向“轻量级+AI”的智能体验升级。

MasterAgent恰恰提供了这样一条新路径。作为全球首个 L4 级智能体母体系统,它实现了全链路国产化,能够在本地安全地学习和推理,并通过群体智能协同完成复杂任务。厂商无需自建大模型、采购算力,只要用自然语言配置,就能在几分钟内部署一个 AI 应用。这让 AI 从“大厂的奢侈品”,变成了“人人可用的日用品”,让消费电子行业第一次有机会用“小成本、快验证、可规模化”的方式跑通智能化场景。

更重要的是,MasterAgent 代表着消费电子竞争逻辑的彻底转变。它将人机关系从“工具逻辑”推向“成果逻辑”,让设备从被动执行命令转向主动服务用户。在这种模式下,智能电视不再只是显示屏,而是家庭娱乐的策展人;智能音箱不仅播放音乐,还能预判你的心情;智能手表则可能在你心率异常时,主动联动手机、车载系统和医疗资源。

消费电子的未来不再是单点硬件的比拼,而是“场景智能 × 万物互联”的生态竞争。也就是说, 谁能用智能体把孤立的设备织成主动理解用户的网络,谁就握住了下一轮增长的关键;谁能率先用轻量化 AI 跑通场景,谁就可能在下一轮消费电子竞争中占位。

更多精彩港美股资讯
相关阅读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