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9月15日盘后,旭辉控股(00884)公告宣布,7支共计100.6亿境内公开市场债券的整体重组方案获债券持有人会议表决通过。早在今年6月4日,旭辉就已经宣布了境外债务重组计划获债权人会议通过。至此,旭辉的境内外债务重组均与债权人达成了共识,在房地产市场依然承压的当下,也算是一则让人振奋的消息。
林中的蹲下去,旭辉的保交付
时间回到2022年11月1日,旭辉控股公告,已暂停支付公司境外融资安排项下所有应付本金和利息,寻求境外债务全面解决方案。旭辉的官宣出险可谓是行业信心的一记重创。
彼时,旭辉一直是行业里公认的“三好生”,对外持续释放企业对“规模-利润-负债”三角平衡的追求。从2021年旭辉的年报数据看,“三好生”名副其实: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69.7%,净负债率为62.8%,现金短债比为2.6倍,三道红线全部达标,进入绿档;融资成本从2017年的6.2%逐年下降至2021年的4.7%,在民营房企中处于较低水平,显示其良好的信用评级和资本市场认可度;2021年销售回款达2403亿元,回款率超95%,经营性现金流连续两年为正,显示其较强的自我“造血”能力。
然而,行业进入深入调整期后,合作项目占比超过90%逐步成为旭辉的最大困扰,在监管资金提取收紧、合作项目合作方资金管控趋严的双重压力下,旭辉的流动性出现了巨大的挑战。其创始人林中曾在一封员工信中透露,“这客观上造成我们虽账面仍有逾300亿现金,但绝大部分无法满足企业的合理按需使用”。
启动境外债务重组的公告发布后,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在朋友圈写下一段话:“蹲下来、活下去、站起来!蹲下意味着我们拒绝躺平,蹲下意味着重心更稳,蹲下意味着为了来日更好地站起来!”此时的林中应该没有想到,行业调整期远比想象中更长,蹲下去一蹲就是三年。
客观地说,这三年里,旭辉是最努力的出险企业之一,尤其是在“保交付”上,可谓倾尽全力。按旭辉自己公布的数据,2022-2024年这三年行业交付高峰,旭辉累计交付新房27万套,整体交付率超过95%,远高于行业均值。旭辉对外也一直呈现出“人心不散、团队不散”的精神面貌,强调“不抛弃、不放弃”的企业精神,今年6月还在昆明首发了其四代宅产品,成为行业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信用债占比71%,重组前净资产64亿
众所周知,出险企业能否走出阴霾、回归正常经营,核心是其资债关系,在境内外重组均现曙光的时刻,旭辉的资债关系值得好好分析一番。
2025年的中报数据显示,旭辉有息负债规模842亿,较2021年年报时下降了299亿,顺应了去杠杆的大势。具体看这842亿的负债(如下表分析),信用债占比约为71%,占了有息债务的大头,这就意味着旭辉能在很大程度上从境内外债务重组中获益,债务重组能大幅度修复其资产负债表。
从旭辉已经公布的信息来看,其境外债务重组预计将削减约66%的境外债务,这约合人民币314亿。境内重组涉及金额100.6亿,削债比例旭辉并未公布,如果参考融创超50%的削债比例,那旭辉将得以削减约50亿境内债务。两者相加,旭辉在完成境内外重组后,其有息负债规模将大幅度下降至500亿以内,降幅超过40%,这个负债规模在规模民营房企中成为最低之一。
而在资产端,旭辉2025年的中报数据显示,净资产规模444亿,归母净资产规模64亿,没有出现资不抵债,考虑到重组后化债部分都会逐步转为净资产,旭辉未来的净资产厚度将会显著得到提升。其土储面积仍有约2730万方,权益比59%,超7成位于一二线城市,即便不再获取任何土地,未来数年还可以持续开发、经营。
喊出“二次创业”,转型“轻资产、高质量”
在今年5月12日的境外重组方案说明会上,林中诚恳致歉:“作为企业掌舵者,在过去规模扩张时未能把控好风险,致使企业陷入困境,让信任的伙伴承受压力,代表董事会向各位债权人表达深深歉意。”当然,致歉只是为了过去,大家更关注的肯定是未来,林中也给出了清晰的路径:债务重组后,旭辉将坚决摒弃房地产过去的“三高”模式,转向“低负债、轻资产、高质量”发展路径,聚焦三大核心业务板块:稳定的收租业务;高度聚焦自营开发业务,收缩深耕少数核心城市;大力发展房地产资管业务,学习美式开发商经验,向铁狮门、黑石方向发展。
在今年旭辉的25周年司庆上,林中更是喊出了“从低谷再出发,我们要二次创业”,勉励旭辉人“转变自己的心态”,要“亲力亲为”,要“俯得下身,躬得下腰”,更坦言“经过这一轮的洗礼,旭辉会变得更成熟,变得更理性,未来的发展会变得更稳健”。
在境内重组的曙光下,旭辉距离“站起来”又进了一步,从出险之初的“绝不躺平”到如今的“创业再出发”,旭辉或许正在用行动演绎白居易的千古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