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新股前瞻|扭亏后业绩改善明显,希磁科技弃A转港迎来新增长契机?
李云馨 18:52
阅读量

近日,安徽希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希磁科技)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信建投国际、广发证券(香港)为联席保荐人。

此前希磁科技已完成多轮融资,股东包括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有限合伙)、赛伯乐资本、北京东方汇嘉、基石资产管理、埃斯顿等。2022年12月公司完成E+轮融资,投后估值约为31.72亿元。公开资料显示,去年4月,公司曾启动A股上市辅导,却于今年7月终止协议,或因A股上市时间表存在不确定性。

当前,在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医疗健康等高增长下游需求的强劲推动下,全球磁性传感器市场持续扩容,竞争也日趋激烈。作为全球磁性传感器领域少数具备垂直整合能力的IDM企业,希磁科技已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占据领先市场地位,且最新业绩已扭亏为盈,净利润转正,显示经营状况逐步改善。公司此次赴港IPO,亦将获得市场密切关注。

上市前净利润转正

公开资料显示,希磁科技是全球领先的磁性传感器行业IDM公司,是全球少数拥有完整磁传感技术组合及跨整个行业价值链全面垂直整合的公司之一,能够为全球各行业的领先客户提供一站式磁性传感器解决方案。

业绩方面,公司近年来营业收入略有波动,但整体保持增长态势,并于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具体来看,2022至2024年度,希磁科技分别实现收入约6.66亿元、5.94亿元和7.03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2.06亿元、-6656.2万元和985.2万元。

2025年截至4月30日止四个月,公司实现收入2.65亿元,净利润1003.6万元,已超2024年全年净利润水平。

公司方面称,2022年净利润大幅亏损,主要是因为赎回负债的公允价值减少11.95亿元;2023年收入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部分下游行业(尤其是光伏行业)需求放缓;而2024年及2025年1-4月收入回升,则主要受绿色能源、新能源汽车及汽车行业客户需求增长所带动。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希磁科技的核心产品涵盖AMR(各向异性磁阻)、GMR(巨磁阻)和TMR(隧道磁阻)晶圆、磁性角度编码器、磁性位移传感器、电流传感器芯片&模块、磁检测系统等。公司的IDM模式可灵活调整从材料创新到芯片及模块制造全流程的设计与工艺参数,从而高效满足创新高端应用的解决方案需求,实现快速灵活的定制化响应。

往绩期间,安徽希磁的营收主要来自电流传感器,该产品的下游应用主要集中于光伏逆变器、新能源汽车等场景。2022-2024年,公司来自电流传感器的营收分别占各期总营收的80.8%、78.1%和82.7%。

客户集中度方面,2022年至2025年前四个月,公司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31.3%、24.6%、20.9%和17.8%,前五大客户合计占比分别为65.2%、62.4%、62.5%和58%,显示对大客户的依赖程度正逐步下降。

目前,公司营收仍以中国市场为主。2022年至2025年前四个月,中国区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83.2%、81.4%、84.7%和83.3%。不过,希磁科技正积极推进全球化布局:在德国子公司Sensitec GmbH设有传感器晶圆设计和制造中心以及编码器设计和制造中心,在葡萄牙设立传感器晶圆设计研发中心;国内则分布于蚌埠的传感器制造中心、无锡的传感器研发中心、宁波的传感器工程和制造中心。此外,2023年在无锡投资成立了专门从事编码器研发生产的ESSTMAGS公司。

此前,公司于2021年战略性收购了Sensitec,一家拥有逾20年磁性传感器研发及产业化经验的欧洲领先磁性传感器公司,显著增强了欧洲业务布局,并为公司引入了经市场验证的高精度、高可靠性磁阻传感组件。Sensitec曾为NASA「好奇号」火星车供应共同开发的磁性传感器,并参与欧洲首个水星探测任务,技术实力与项目经验突出。

借助Sensitec的国际声誉,希磁科技将得以加速拓展国内高端市场,并凭借成熟的欧洲市场网络及完善的供货商资质突破国际市场,同时克服当地认证壁垒,大幅降低市场进入成本与时间。

研发方面,2022年至2025年前四个月,公司研发开支分别为4270万元、5090万元、5370万元、1740万元和1620万元。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拥有118名研发专业人员,其中核心团队成员多为具有国际背景的资深专家,在TMR设计、磁路设计、电路设计、结构设计及系统应用等领域拥有逾20年磁传感研发经验。

细分赛道登顶全国第一

受益于汽车、新能源、工业自动化及消费电子等下游行业的稳步发展,磁性传感器市场需求持续攀升。以收入计,全球磁性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741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119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2.6%。

2024年,霍尔传感器与xMR传感器的市场规模分别达到837亿元和355亿元,2020至2024年间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1.6%和15.3%。

展望未来,全球磁性传感器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9年达到2930亿元,2024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19.7%。其中,霍尔传感器和xMR传感器至2029年市场规模将分别增至1940亿元和990亿元,对应期间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8.3%和22.8%。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以2024年收入计,希磁科技在全球磁性传感器IDM厂商中排名第六,同时位列中国磁性传感器企业之首。此外,希磁科技亦是全球少数在xMR磁性传感器行业具备垂直整合制造能力的前五家企业之一。

不过,磁性传感器市场呈现高度分散特征,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球有超过200家磁性传感器供应商,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按2024年磁性传感器收入计,安徽希磁科技市场份额不足0.6%。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近年来,希磁科技已为多个下游行业的头部客户提供产品与服务。在新能源汽车与汽车电子领域,已成为部分全球领先的新能源车企、传统汽车制造商及电池企业的重要供应商;其高精度机器人磁性编码器已与Dobot等全球知名机器人制造商实现规模化合作;在生命科学领域,公司磁性编码器作为独家解决方案应用于某领先医疗微电子企业的心脏起搏器系统,提供关键运动控制及位置感测功能,满足高精度与高可靠性要求。

从财务数据来看,希磁科技产品主要应用于绿色能源(光伏、储能、风电等)、新能源汽车与汽车、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等领域。2024年,上述领域收入占比分别为61.3%、21%、12.7%和5.1%,其中绿色能源与新能源汽车合计贡献超八成营收。

从下游行业趋势来看公司未来业绩,今年第二季度光伏行业仍处周期底部,主产业链企业普遍承压。然而,随着国家层面积极引导行业“反内卷”,光伏产业链价格正逐步回暖。自6月底人民日报发文以来,相关会议密集召开且规格不断提升;8月19日,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部署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工作,行业反内卷决心得到强化,供需两侧实质性变化值得期待。

截至8月27日,多晶硅N型致密料/颗粒硅价格分别为4.45/4.70万元/吨,N-182/N-210/N-210R硅片价格为1.25/1.60/1.40元/片,TOPCon-182/210/210R电池片价格为0.295/0.290/0.285元/W,双面TOPCon组件价格为0.685元/W。在政策引导与行业自律共同推动下,终端组件价格企稳回升,上下游价格传导机制畅通,产业链各环节盈利有望逐步修复。


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在“以旧换新”等政策推动下,内需市场显著回暖,对汽车消费形成有力支撑。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延续快速增长态势,2025年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

展望下半年,相关专家认为,“两新”政策将继续有序实施,叠加企业新品供给持续丰富,将有助于拉动汽车消费的持续增长,汽车产业将保持健康平稳运行。

展望未来,随着光伏行业在政策引导和价格企稳的推动下逐步走出底部,以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放量,希磁科技有望显著受益于这两大下游市场需求的回暖。若公司本次IPO成功上市,将有望为其全球战略布局和技术升级提供重要支撑,并进一步巩固其竞争优势。

更多精彩港美股资讯
相关阅读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