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2025机器人大会干货出炉,高盛最新解读,点名这些股票
陈雯芳 21:13
阅读量

智通财经APP获悉,高盛观看了于上周末(8 月 14 日至 17 日)在北京举行的 2025 年世界类人机器人大会(WHRG)的直播。在此次活动中,高盛特别关注了表现优异的机器人在自主能力和泛化能力方面的证据,以确认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及其可能对相关股票股价表现产生的推动作用。

总体而言,高盛从这次活动中观察到机器人在自主能力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例如:

1)天宫 Ultra 在所有跑步项目中增加了自主控制能力,相较于其在 4 月马拉松比赛中采用远程控制的表现有了提升;大会规则鼓励自主控制,若机器人采用自主控制,跑步时间可减少 20%;

2)足球比赛凸显了对复杂多机器人协作和团队智能的需求;

3)基于场景的活动强调了类人技术更实际的应用,完成任务既需要准确性也需要速度,并且自主操作的机器人比远程控制的机器人得分高出 50%。一些表现顶尖的机器人能够完全自主地完成任务,能够识别特定物体、做出决策并高精度地对其进行操作。

但高盛发现,大会期间的测试样本仍然有限,这仍然反映出与实际商业应用相比,在稳健性和速度方面存在差距。此外,以表现为基础的竞技体育项目是对硬件稳健性和耐用性的测试,在这些项目中,表现顶尖的机器人在电机控制和电池电源管理方面表现出色,高盛对此持积极态度。

以下是更详细的要点:

世界类人机器人大会是首届专门为类人机器人举办的全球性多项目竞赛。此次活动有来自 16 个国家(包括美国、德国、日本、巴西等)的 280 支队伍的 500 多台类人机器人参赛。这些队伍包括 192 支大学队伍和 88 支私营企业队伍,不过不同的队伍能够在来自 127 个机器人品牌的共享硬件平台上进行软件开发或使用这些平台,其中经常被提及的平台包括宇树科技(Unitree)、天宫(Tiangong)、Agibot、Booster Robotics、GalaXea 等。

高盛认为,以表现为基础的竞技体育项目是对硬件稳健性和耐用性的测试,更具体地说,包括高扭矩电机(就短跑而言)、电池续航能力和有效的热管理(就 1500 米跑而言)、全身控制、导航、自平衡步态算法(尤其是在障碍跑中)、硬件耐用性和执行器强度(尤其是在跳远和跳高项目中)。

高盛很高兴地看到,这些项目中表现顶尖的机器人在电机控制和电池电源管理方面表现出色。例如,宇树科技参加 1500 米比赛的 G1 机器人实施了 “过热保护程序”,以防止机器人因发电机温度过高而摔倒或停止运行。与 2025 年 4 月 19 日在北京举行的机器人马拉松比赛(当时包括天宫在内的所有机器人都必须采用远程控制)相比,这次在跑步项目中获得第二名的天宫 Ultra 在所有跑步项目中都增加了自主控制能力。设计该机器人的北京类人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执行官熊有军强调,这是一个关键的差异化优势,他提到天宫 Ultra 能够利用视觉感知进行环境 sensing 和自主路线规划,并做出实时决策。在 400 米和 1500 米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宇树科技 H1 机器人是远程控制的,宇树科技首席执行官王兴兴在采访中表示,宇树科技的机器人未来将能够切换到自主模式,这应该不难实现。事实上,大会积极鼓励向完全自主模式转变,将其作为衡量先进机器人能力的标准,自主控制的机器人与远程控制的机器人相比,跑步时间可减少 20%,从而在最终表现中占据优势。

在高盛看来,足球比赛需要特定类型的多机器人协作和团队智能(与单机操作和个人竞争不同);需要毫秒级的信息同步以实现有效的集体策略,例如多机器人防守、中场截球;还需要精确的视觉和空间识别(用于更复杂的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交互以及球的偏离情况)。Booster Robotics 的 T1 是各队伍选择的硬件。其平台提供开源代码框架,使参赛队伍能够快速搭建自己的模块,并配备了 NVIDIA AGX Orin 芯片,其计算能力支持模仿学习和强化学习等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机器人摔倒后能在 2 秒内自主站起来。这些特性在比赛中得到了体现,机器人展现出了快速反应、环境感知和自我纠正的能力,但在多个机器人聚集到球附近的几个场景中仍出现了挑战,导致多机器人碰撞,需要人工干预才能分开。此外,机器人在球门附近的表现相对僵硬,这表明当前人工智能在 “预测” 能力方面存在局限,而不仅仅是反应能力,这导致防守策略不够智能。

基于场景的活动强调了行业对类人技术实际应用的首要兴趣。评估指标通常既考虑完成任务的准确性,也考虑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同时自主操作的机器人比远程控制的机器人得分高出 50%。在酒店服务(客户接待和清洁)类别的前三名机器人都采用了 AGV 式轮式底座和功能性 grippers,而不是双足行走,这似乎是源于它们固有的稳定性和定位精度。这反映了高盛在最近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观察到的一种趋势,即各公司都在专注于设计最接近近期商业可行性的产品。虽然轮式机器人可以完成行李运输等自主任务,但精确的垃圾分类等复杂任务需要灵巧的手和先进的软件。尽管如此,一些团队,如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有意在酒店任务中使用双足机器人,以严格测试其算法在现实世界中的 “可用性”,即使可能存在时间上的劣势。

医疗场景涉及药物分类和分发等任务,进一步凸显了对精细电机控制的需求,由于像软胶囊这样的精细物品需要高精度操作,通常需要使用 VR 手柄进行远程操作。高盛观察到的一个重大挑战是大型场馆中的无线通信干扰,这影响了机器人的移动性,并凸显了在实际部署中对强大连接性的需求。

高盛对大多数致力于自主操作的机器人持积极态度。例如,领益智造(002600.SZ)的机器人能够在视觉引导、识别算法和操作能力的支持下处理物料托盘,对物料进行尺寸测量。双臂协同能够在 1 分 13 秒内完成任务,准确率达 95%。

但高盛发现,活动期间的测试样本仍然有限,在实际商业应用中,需要在更多任务中实现更高的准确性和稳健性。

此外,高盛注意到,机器人大会可能没有反映行业内最先进的能力,因为只有一部分机器人参赛。

(续表)

股票观点

在高盛看来,高盛在世界类人机器人大会上观察到的自主能力进展对类人机器人行业具有积极意义,因为它展示了更多的用例和采用空间。

三花智控(02050/002050.SZ,买入 / 买入)三花智控是全球暖通空调控制和热管理组件的领导者。高盛对三花 A/H 给予买入评级,因为高盛看好其在核心业务稳固市场领先地位的基础上,在类人机器人执行器方面的增长潜力,预计 2025-2030 年其收入 / 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 19%/19%。在暖通空调方面,高盛认为,在商用暖通空调市场份额提升和传感器产品 ramp up 的推动下,该公司有望实现高于住宅暖通空调行业的收入增长。在电动汽车方面,高盛认为,公司的收入增长将受到全球电动汽车渗透率进一步提高和内容价值适度增长的推动。此外,高盛将类人机器人视为一个重要的长期技术趋势,三花智控有望在供应链中占据关键地位,成为高可见度的执行器组装商。催化剂包括类人机器人功能的技术进步、面向类人机器人大客户的批量生产以及欧洲电动汽车渗透率的进一步提高。高盛认为,与高盛覆盖的中国工业技术类股票的平均估值相比,该股的估值并不高。

贝斯特(300580.SZ,中性)高盛认为,在稳定的汽车零部件业务增长(包括内燃机和电动汽车)的支持下,该公司有望成为类人机器人行星滚柱丝杠(PRS)的有竞争力的供应商。鉴于高盛预计该公司进入高规格类人机器人供应链将带来潜在收益,对该公司采用长期估值方法,高盛预测 2024-2035 年全球高规格类人机器人出货量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 80%。高盛预计,凭借从夹具产品中积累的精密制造经验以及设备采购带来的产能支持,公司将从 2027 年起在高规格类人机器人所用行星滚柱丝杠的全球市场中占据 10% 的份额。同时,机床零部件的商业化进展顺利,2024 年滚珠丝杠和直线导轨开始被一些国内机床制造商采用。尽管如此,高盛认为,与高盛覆盖的中国工业技术类股票以及类人机器人供应链股票相比,其风险回报是公平的,因此高盛给予中性评级。

绿的谐波(688017.SH,中性)高盛对中国谐波减速器市场的国内领导者绿的谐波给予中性评级。高盛对该公司持积极态度,因为其谐波减速器的总可寻址市场(TAM)正在扩大,这得益于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类人 / 服务机器人、数控机床和其他高端设备(太阳能 / 半导体 / 医疗 / 航空航天)等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该公司正在渗透海外客户,例如在 2024 年开始向至少两家国际四大机器人品牌的中国工厂批量出货,并预计在 2025 年带来更有意义的收入贡献。虽然高盛对该公司的长期增长潜力持建设性态度,并认为类人机器人业务将逐渐做出贡献,但高盛认为与高盛覆盖的中国工业技术类股票相比,其估值是公平的。

鸣志电器(603728.SH,中性)高盛对国内电机和驱动解决方案领导者鸣志电器给予中性评级。高盛预计,尽管其电机在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方面与全球竞争对手相比可能存在竞争力不足的地方,但凭借其显著的成本优势以及在太仓新工厂扩大产能的潜力,到 2027 年,该公司将成为类人机器人无铁芯电机供应链的关键参与者,在高 / 中 / 低规格机器人中获得市场份额。高盛预计,鸣志电器在类人机器人无铁芯电机应用方面的收入将不断增长,并且除了单个组件外,还有可能通过提供模块来提高其内容价值。然而,高盛对其主要业务前景更为保守,原因如下:1)与同行相比,伺服电机市场份额增长记录不佳;2)2014-2023 年有机增长复合年增长率为 10%,同期收购增长复合年增长率为 23%;3)工厂搬迁 / 海外产能 ramp up 可能导致运营中断。在充分考虑了该公司在类人机器人领域的增长潜力及其主要业务(电机和驱动)之后,高盛认为与高盛覆盖的中国工业技术类股票相比,其风险回报是公平的。

凌云光(688400.SH,中性)在快速增长的机器视觉子行业中,高盛预计凌云光在传统机器视觉系统的市场份额将温和增长,这得益于其为大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以及选择性的自研软件、相机和镜头。然而,从 2025 年开始,联影医疗的 FZMotion 运动捕捉系统开始增加其在类人机器人数据收集业务中的曝光度,为联影医疗创造了第二个增长动力,2025-2030 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 73%。高盛预计,随着类人机器人的高产出增长,到 2030 年,类人机器人动作捕捉业务将占联影医疗收入 / 净利润的 18%/17%。结合其他表现平淡的机器视觉终端市场(消费电子、电池、太阳能),高盛预计 2025-2030 年凌云光的整体收入 / 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 16%/24%。总而言之,鉴于高盛的目标价相比高盛覆盖股票的平均 - 4% 存在中等程度的隐含下跌空间,高盛认为其估值是公平的。

更多精彩港美股资讯
相关阅读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