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拆分晶圆厂,会是英特尔(INTC.US)的选择吗?
智通转载 08-17
阅读量

英特尔(INTC.US)实际上并不确定是否应该将其代工部门分拆为一个新的实体,但该公司可以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特别是来自其主要竞争对手AMD(AMD.US)的经验。

纵观英特尔最近的发展,代工部门无疑受到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巨大影响。更重要的是,据报道,董事会成员和一些股东倾向于将代工业务分拆出去;然而,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陈立武却持反对态度,这一观点在公司内部引发了诸多不确定性。有趣的是,为了分析分拆后的结果,英特尔可以参考AMD转型为无晶圆厂公司后的情况。

背景:AMD在遭遇巨大经济困境后转型成为一家无晶圆厂公司

当公司拆分部门时,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归咎于经济原因,AMD 在 2008 年也面临类似的情况。据报道,该公司的产品发布面临严重延迟,尤其是在服务器 CPU 领域,Team Red 的四核 Opteron 服务器的发布甚至延迟了数月,这对股东价值造成了负面影响。同样,该公司面向消费者的 Phenom 芯片也遭遇了类似的挫折。

这些负面消息严重影响了AMD的财务业绩,由于其劲敌英特尔的产品组合蓬勃发展,红队最终陷入了与英特尔如今类似的困境。AMD此前一直经历着数年的同比运营亏损,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与半导体制造相关的成本,而半导体制造当时是该公司的重要部门。然而,早在2008年,晶圆代工部门就因高端工艺制程而举步维艰,丝毫没有取得突破的迹象。

运营亏损、产品组合疲软,以及更重要的是市场份额的下降,迫使AMD决定是否选择无晶圆厂运营架构。幸运的是,AMD最终选择了无晶圆厂。AMD决定剥离其代工部门,该部门最初名为“The Foundry Co.”,后更名为GlobalFoundries。这笔交易是与阿布扎比穆巴达拉投资公司达成的,红队获得了7亿美元现金和11亿美元的债务减免,以及该公司34%的股份。

考虑到当时台积电在工艺节点上的进步,AMD 迫切希望转向无晶圆厂模式。由于格芯的芯片交付质量不佳,最终导致零售产品质量不佳,并且多次延期。因此,通过分拆交易,红队获得了更高的现金流,在选择代工厂方面不受限制,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与英特尔竞争的更好机会。

AMD出售代工部门的决定正确吗?历史褒贬不一,英特尔吸取的教训

看看AMD出售GlobalFoundries的损失,你会发现除了GlobalFoundries目前的估值约为160亿美元,几乎是十年前的十倍之外,AMD的损失并不大。Red团队最终转向从台积电采购半导体,这成为了AMD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缺点是,AMD过早地剥离了其在GlobalFoundries的34%股份,这给公司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专家认为,AMD 目前的产品过于依赖台积电,但这种依赖也使得该公司生产出了一些最好的处理器。那么,这种权衡是否值得?答案留给我的观众去揭晓,但让我们先来看看英特尔目前面临的风险。

英特尔必须向 AMD 学习,运营代工厂会导致巨额亏损,这根本不可持续,更重要的是,它还会影响零售产品的最终成品。更重要的是,代工厂可以产生现金流,帮助公司在产品路线图上重回正轨,因为选择台积电这样的公司,在性能更强大的 CPU 甚至 GPU 方面可以带来显著的优势。

英特尔代工部门的亏损预计在2024年约为130亿美元,而且这一数字在年底前还将扩大。这意味着,就市值而言,这部分亏损几乎占到公司估值的10%。我们不会深入探讨英特尔最初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但可以肯定地说,代工部门的亏损正给“蓝色团队”带来诸多财务困境。因此,分拆是合理的。但是,为什么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陈志朋和其他支持者会反对呢?

英特尔代工业务分拆:支持者与反对者之间的复杂争论

英特尔代工部门目前不仅受到政治动荡的影响,董事会成员也表示支持分拆代工业务。他们希望将代工部门完全分拆,或者将其交由美国支持的财团运营,这看起来很有可能发生,尤其是在有报道称美国政府入股了“蓝队”(Team Blue)之后。他们的想法是,美国芯片产业应该自主发展,而分拆将有助于保留国内芯片制造能力。

但据报道,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陈立武另有计划,这很可能受到代工部门在18A等工艺方面进展的影响。可以肯定地说,该部门正处于关键阶段,拥有尖端芯片,如果在这样的时刻进行分拆,英特尔可能会遭受巨大损失。在前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的领导下,代工部门已投入“数百亿美元”资金,并进行了多年的研发。潜在的分拆可能会破坏这一势头,而这正是首席执行官陈立武最担心的事情。

蓝队需要摆脱财务困境,他们正在通过大规模裁员(这已经产生了现金流)以及放弃一些成功前景不明朗的项目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董事会成员需要创造股东价值,而分拆是实现这一目标最具影响力的方法之一,但目前内部分歧阻碍了这一决定,因此目前看来,英特尔代工业务似乎安全无虞。

我对此事的看法是:英特尔应该允许 18A 工艺进入内部产品领域,如果 Panther Lake 和 Clearwater Forest 等产品能够顺利交付,代工部门的处境将更加有利。有传言称,首席执行官陈志朋希望 18A 工艺的良率达到 70% 左右,以实现盈利的大规模生产 (HVM),这意味着对低于标准的工艺绝不容忍。更重要的是,英特尔的 14A 工艺是美国芯片主导地位的“基石”,而这依赖于 Team Blue 及其代工部门的成功。

英特尔已经宣布,由于外部供应不足,将放弃尖端制程节点的竞争,这意味着运营亏损大幅增加的可能性较低。目前,英特尔必须改进18A制程,使其成为台积电N2制程的直接竞争对手。由于18A制程是自主研发的制程节点,因此毫无疑问,英特尔会倾向于采用这种制程,无论是出于政治因素还是芯片本身性能的考虑。

我们曾深入探讨过英特尔与台积电就其代工部门达成的潜在交易,但简单总结一下,此举从长远来看不会有太大作用。英特尔需要加大芯片技术方面的投入,在首席执行官陈炳耀的领导下,我们期待着更光明的未来,而这或许将由IFS引领。

本文转载自“半导体行业观察”微信公众号;智通财经编辑:王秋佳。

更多精彩港美股资讯
相关阅读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