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一周内 两起新药RWA革命正在颠覆创新药行业 为什么是现在?
智通转载 08-05
阅读量

一周内,两起新药RWA革命正在颠覆创新药行业,为什么是现在?

如果说第一次中国创新药全球化是“创新药授权出海”,第二次,将是“研发能力上链”。

7月31日,华检医疗(01931,盘中+19.82%)宣布全球首个IVD医疗设备RWA项目落地,通过链上锚定3000台检测设备所有权,释放3亿流动性。

8月4日,翰宇药业(300199.SZ,盘中+19.98%)联手加密交易所KuCoin,以GLP-1/罕见病等多肽新药管线“未来收益权”为底层资产,共探在香港启动中国首个创新药RWA代币化探索。

一周内,两家医疗/医药企用同一把钥匙 - RWA(Real World Assets)打开了万亿医药资产的流动性枷锁。当传统License-out还在为120亿美元出海交易额狂欢时,一场从“BD授权出海 ”到“资产期权化出海 ”的范式革命已悄然爆发。中国创新药不再只能“BD授权出海”,而是可以“资产期权化出海”。

RWA×稳定币:重构医药资产流动性

RWA(Real World Assets):通过区块链技术将实体资产(如房产、债券、设备收益权)代币化,实现链上交易。

稳定币:与法币/黄金锚定的数字货币(如USDT、USDC),充当RWA交易的支付媒介和定价单位。

关系:稳定币是RWA的“基础设施”,为高风险医药资产提供稳定计价和跨境结算通道。

案例:Circle公司USDC以100%美债储备支撑,为RWA提供合规支付工具,2025年市值突破610亿美元。

市场规模:区块链的数十万亿美元新引擎

花旗预测:2030年RWA市场规模将达4.5万亿美元(证券代币化)+ 1万亿美元(贸易融资)。

波士顿咨询报告:全球RWA潜在价值16万亿美元,医药研发资产占比将快速提升。

核心驱动力:传统资产流动性不足(如创新药研发周期长或可达10年);区块链实现资产碎片化、7×24小时交易。

RWA与传统金融的差异

例:协鑫能科光伏电站RWA融资2亿元,投资者通过稳定币认购电站收益权代币,T+0结算。

国内外经典案例:从新能源到医药的跨越

RWA对创新药的核心价值

1)破解出海困局

传统BD模式痛点:

估值折价(海外药企压价);

周期长(License-out平均18个月);

风险集中(临床失败导致合作终止)。

RWA解决方案:

资产期权化:将研发管线未来收益拆分为代币,全球投资者分段认购;

风险分散:散户分担研发风险,降低单机构暴雷概率。

2)重构融资逻辑

从“卖断权益”到“卖预期收益”:保留IP所有权,锚定收益权;

从“依赖PE”到全球资金直达:KuCoin为翰宇对接4100万跨境投资者。

2024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达519亿美元,若10%转为RWA融资,将释放超50亿美元流动性。

为什么新药RWA是现在?政策、资本、技术三重共振

1)政策拐点:全球监管框架成型

香港政策:《稳定币条例》8月1日生效,提供合规锚,允许医药RWA沙盒测试;

美国法案:《GENIUS法案》6月通过,美元稳定币绑定美债,资金寻新标的;

技术成熟:蚂蚁链发布《RWA上链技术规范》,医药数据脱敏上链方案落地;

资本渴求:全球低流动性资产达260万亿美元,资金涌入高收益创新药RWA。

2)资本需求:万亿级流动性释放

波士顿咨询预测:2030年全球RWA市场规模达16.1万亿美元,医疗资产占比将超20%。当前仅0.1% 医药资产被代币化,增长空间巨大。

3)技术成熟:Web3基建完善

智能合约:自动执行收益分配(如药物上市后向持币者分红);

预言机网络:链下医疗数据(如临床试验结果)安全上链,解决信息不对称。

4)生态协同:药企+交易所+VC新型联盟

华检医疗模式:

形成“资产筛选-代币发行-流动性供给-研发再投入”闭环。

创新药企的五大核心痛点

1)资金沉淀周期长,流动性枯竭

一款创新药平均研发周期10年,80%资金消耗在临床阶段(尤其是Ⅱ/Ⅲ期),但此阶段资产无法流通变现,导致企业长期“失血”。

传统融资依赖PE/VC,但2025年H1医疗健康领域IPO募资仅180亿元,远不能满足需求。

2)估值折价与权益让渡困境

License-out(对外授权)虽带来519亿美元年交易规模(2024年),但首付款占比低,且需让渡全球权益;更有的卖给了业内俗称的美国“二道贩子”壳公司,最后上市壳公司二次授权给跨国大药企的里程碑收益权。

3)投资门槛高,散户资本被排除

单创新药项目融资需数千万美元,仅机构可参与,普通投资者无法分享高增长红利。

4)风险高度集中

临床失败率超90%(Ⅰ期到上市),单一管线失败可能直接导致Biotech公司破产。

5)全球化效率低下

跨境资本流动受外汇管制、合规成本高等限制,中国创新药难以触达欧美散户及专项基金

创新药RWA落地路径初探

1)锚定设计:三类医药资产优先

研发管线收益权(翰宇模式):按临床阶段分级代币(如Ⅰ期/Ⅲ期代币风险溢价不同);

器械设备所有权(华检模式):检测设备链上确权,租金收益代币化;

数据资产使用权:脱敏临床数据池(如马陆葡萄数据资产年增收300万元)。

2)框架设计

关键规避:排除人类遗传资源等敏感数据

风险与展望:从“造梦”到“筑路”

挑战:

监管动态性(香港金管局需细化医药RWA细则);

新药估值复杂性(临床失败概率需量化建模);

技术安全(防止黑客攻击智能合约)。

对策:

采用Ondo Finance式分级代币(高风险高收益);

与香港持牌托管机构合作。

展望:

若医药RWA跑通,中国3000+临床管线可释放万亿级沉睡资产,推动创新药从“单一产品出海”升级为研发能力全球化输出。

结语:研发能力上链,中国医药的第二次全球化

创新药RWA绝非技术噱头,而是对“资本-研发-市场”关系的重构。当华检医疗的IVDD稳定币流过香港交易所,当翰宇药联手KuCoin,宣布以GLP-1多肽新药管线“未来收益权”为底层资产,共探在香港启动中国首个创新药RWA代币化探索 - 中国医药人终于告别“为外资做嫁衣”的BD时代,走向研发资产全球定价权的新纪元,与跨国巨头们平起平坐!

本文转载自“Jo的随笔”公众号,智通财经编辑:蒋远华。

香港交易所资讯服务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该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属公司均竭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和可靠度,但不能保证其绝对准确和可靠,且亦不会承担因任何不准确或遗漏而引起的任何损失或损害的责任(不管是否侵权法下的责任或合约责任又或其它责任)
更多精彩港美股资讯
相关阅读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