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宁德时代(03750)FY25Q2电话会:目前乘用车换电站已建约400个 全年目标无虞
蒋远华 07-31
阅读量

智通财经APP获悉,近日,宁德时代(03750,300750.SZ)召开了FY25Q2财报电话会。公司高管表示,乘用车和重卡换电业务推进顺利。目前乘用车换电站已建约400个,重卡约40个全年目标均无虞。换电网络快速铺开,与车企合作车型今年将陆续推出,这是应对市场竞争的综合方案。换电站初期慢,网络形成后会见效,公司坚定投入,且经产品升级简化,单个换电站投入不高。

换电站投资均为宁德时代以自有资金全额投入,今年计划的1000个乘用车站和300个重卡站也将用自有资金建设。经测算,全国换电网络需1万以上站点,但公司不会独担。前期为推动项目、让市场认可其价值,公司自行投入后续会引入更多合作伙伴,目前已与中石化等开展实际规划。

电话会提到,今年1-5月公司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 38.1%(同比升 0.6 个百分点),欧洲市占率显著上升;1-6 月储能电池产量全球第一。截至期末,动力电池累计装车约2000万辆,储能电池累计应用超2000个项目。

欧洲方面,当地新能源车市场自去年恢复快速增长,目前增速延续。公司德国图灵工厂 2022 年底投产,已实现本地生产供应;匈牙利工厂一期模组去年投产,电芯厂年底量产,二期及西班牙合作厂在筹备中。未来欧洲本地产能将逐步释放,与市场放量节奏匹配。

Q&A 问答

Q:二季度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的出货量及结构(国内与海外占比)如何?电池价格方面有何指引?

A:Q2 出货量接近 150GWh,储能占比约 20% 多,动力电池为主要构成,结构与此前相近。价格上,Q2 与 Q1 环比基本持平,整体稳定,仅部分因碳酸锂价格波动略有调整。

Q:如何看待固态电池的行业进展?公司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度(如中试线进展)、主要技术参数水平、未来前景及相关进展如何?

A:当前行业所谓固态电池多为半固态,非全固态。公司在该领域研究领先,科学问题已基本解决,重点在工程落地,目前进展良好,具体信息待产品推出后公告。

Q:硫化物路线下,电池能否做到约 60 安时?循环水平如何?中试线从实验室向工程化推进的进度如何?7GWh 产线计划何时投用?有无大致规划或指引?商业化的节点如何?

A:所提安时等参数均为小容量样品,属研发过程产物,暂无法应用。公司目标是商业化量产产品,目前进展良好,过程性产品并非重点里程碑。

商业化比产品化更复杂,需考虑成本和供应链成熟度。公司计划 2027 年小规模量产,供应链成熟通常需 3-5 年,预计 2030 年前后可能实现商业化或批量化。真正商业化仍有距离,并非宣传中那么简单,从样品到商业化需更长时间。要实现经济性,需全产业链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研发,预计 3-4 年可达大规模状态。

Q:产业端投资进度较快且超预期,各方都很积极,能否多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A:当前资本圈热度高,而技术 2027 年才定型,目前产业端大规模投入尚早,所谓积极投入是为届时小规模量产准备,行业仍处研发及样品阶段,无大量产投入。

Q:二季度或上半年储能业务中,美国及海外市场占比约为多少?上半年美国 “乔装拉货” 情形下半年或明后年预计减少,这对公司储能业务的单位利润将产生何种影响?

A:公司上半年储能业务海外占比约一半略多,国内近半。海外抢装方面 LG 提及较多,称受相关法案(IRA)影响,而公司海外销售涵盖欧美、中东等多地,且其他区域增长良好。虽美国市场或受法案影响,但整体对后续海外市场成长有信心。

Q:下半年及明后年,海外占公司储能业务的比例与上半年及往年相比,是大致维持还是会有较大变化?该比例变化对公司储能业务的单位利润会产生影响吗?

A:国内储能受 136 号文影响的担忧未成真,增速很快且市场支持好;当前国内外储能增长均较快,谁更快需看市场发展及国际政策变化,目前两者增速均可观。

Q:既然固态电池可能并非最快商业化的,那么公司下一个能显著拉开与二线厂商差距的重磅产品或技术会是什么?

A:今年 4 月上海 Tech Day 发布的神行二代、钠新电池、逍遥双核三款产品具竞争力,正陆续落地;储能领域也发布了天恒系统和 587 大电芯产品。公司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上成果颇丰,新产品落地需时,钠新电池、神行二代、逍遥双核等预计今年下半年至明年年初陆续上车公告,均为有市场影响力的新品。

Q:公司二季度及上半年,动力电池毛利率同比下降约 1 个百分点,储能毛利率同比上升 1 个百分点。请问导致动力电池毛利率下滑的原因是什么?

A:动力电池毛利率 1 个百分点左右的波动属轻微波动,与产品结构、原材料价格等多因素相关,整体动力和储能毛利率保持稳定,成本管控等方面的突破甚至使其稳中有升。上半年销售净利率超 18% 达近期新高,更能反映盈利稳定性。

产品构成和客户群变化导致项目盈利有高有低,但单位 GWh 净利水平长期稳定,且随出货量攀升,整体净利与出货量正相关提升。公司因资金规模大进行套期保值,汇率波动对毛利率的影响会在资金成本上对冲,故仅看毛利率不够全面,净利率更稳定,尤其今年汇率波动影响较大时更明显。毛利率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单位瓦时净利、销售净利率、ROE 等指标更能体现稳定性,其中销售净利率创历史新高。

Q:电池材料业务上半年同比增速近 70%,其毛利及其他业务毛利同比增速超 30%,请问这两块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包括电池材料回收方面的原因)

A:上半年电池材料业务涉及回收拆解及上游前驱体等投入。受国际事件导致金属价大幅波动影响,公司因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协定,当前周期仓库货物产生增值税,使毛利率较高。相关事件持续,未来或有配额制,将提升长期协定订单价值,长期毛利率虽难维持高位,但因资源稀缺仍会处于相对较高水平。

Q:公司能否对三季度情况进行清晰展望?

A:一直向投资者强调应关注公司未来三到五年的长期增长,港股投资者也看重长期及国际竞争力,认可公司投资价值。短期方面,上半年产能利用率达 90% 的饱和水平,可推断下半年订单情况,但公司不愿过多引导短期预期,希望投资者关注长期价值,且投资者从上半年产能利用率和库存也能了解当前状态。

Q:在车市及储能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作为车辆核心零部件及高价值量产品提供商,宁德从价格策略和产品策略上,将如何赋能国内外客户,帮助其在竞争中获得更好优势与份额?

A: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车和储能市场,公司能立足并脱颖而出,靠的是技术创新,围绕三大方向、四大创新提升产品性能,以优质产品和服务获客户认可,而非单纯价格竞争,产品价格甚至高于不少对手,这是公司一贯的战略方向。

针对经济性市场,公司以换电模式助力合作伙伴增强客户粘性、降低入门门槛。目前换电业务的合作伙伴和车型均在增加,后续将持续发展并体现更大价值。

Q:二季度存货水平略有增加,其中库存商品较年初增加较多,发出商品总金额与年初大致一致。请问后续存货的确认节奏如何?目前存货的大概量是多少?

A:尽管存货绝对金额有所增加,但公司更关注存货周转速度,二季度存货周转天数与一季度基本持平,约为 88 天。存货中,发出商品和成品库存占比较大。需要说明的是,成品库存并非没有指定客户,而是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产品已生产但客户尚未提走;二是因贸易术语,在海外交付时,产品虽已通过中国海关进入国外海关,存于宁德海外中转仓,但尚未发到客户工厂,因此仍算作成品库存而非发出商品,这使得成品库存看似比预期多一些。不过这些均为良性库存,预计将在未来 88 天内消化完毕,实际上这些库存商品线都是在未来会进行对外销售和结转。

Q:Q2 所得税税率较以往显著偏高,原因是什么?

A:综合所得税率提升,一是因加计扣除金额较同期减少,二是上半年为支持地方阶段性建设,部分地方税款延后缴纳,总体税率仍合理。

Q:欧洲新能源车增长提速,公司在欧洲动力市场的份额及出货情况如何?匈牙利和德国工厂明年形成有效产能后,其出货水平及展望是怎样的?

A:欧洲新能源车市场自去年恢复快速增长,目前增速延续。公司德国图灵工厂 2022 年底投产,已实现本地生产供应;匈牙利工厂一期模组去年投产,电芯厂年底量产,二期及西班牙合作厂在筹备中。未来欧洲本地产能将逐步释放,与市场放量节奏匹配。

Q:能否分享今年上半年德国工厂的出货及盈利情况?

A:今年上半年德国工厂处于盈利状态,产能正逐步爬坡。

Q:公司指引称单位净利可持续稳定,而二季度财务费用净收益较一季度增加(从约 22 亿增至 36 亿),其中应有汇兑影响。如何理解单位净利的可持续稳定,以及季度间汇兑损益波动的影响?(因通常认为汇兑损益不可持续)

A:二季度欧元等汇率波动大,公司持有欧元并做了套期保值,汇兑产生收益,但欧元计价的材料成本增加影响毛利,二者形成对冲,且敞口已全面套保。由于公司外汇储备较多,币种波动导致的财务费用涨跌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建议合并看毛利与财务费用相关项,关注净利或 ROE 以真实反映盈利表现。

Q:江西的矿采矿证即将到期,目前续期及与政府沟通情况如何?是否存在减产或停产风险?

A:碳酸锂近期行情极端,市场关注江西锂矿采矿证续期问题。目前公司宜春锂矿项目生产正常,已按规定提前向宜春市自然资源局递交续期申请,市、省两级确认收件,要件齐全、内容完整,正等待批复。公司对此持相对乐观态度,流程合规。

Q:公司碳酸锂套期保值的原则是什么?若短期价格持续上涨等波动出现,是否会进行套期保值?对单位盈利是否有边际影响(因电池调价速度较慢)?

A:公司应对碳酸锂价格波动有多种方式:套期保值交易较少,更多靠长期长协,自采矿占比高;与客户有价格关联协定,形成天然风险对冲。公司关注锂矿波动,希望其长期稳定,让上下游获合理收益、产销平衡,避免极端涨跌(此前波动多因消息面,让期货参与者受损),价格稳定更有利市场。

Q:公司国内外生产基地建设在提速,全年资本开支规模是否有量化指引?中报已有中期分红安排,后续分红比例方向是否有变化?

A:今年资本开支因电池扩产及供应链布局等,预计同比增长约 30%,当前在建产能较去年及年报均有增长。

中期分红是响应监管及投资者号召,按当期利润 15% 进行,总量未变,会在明年年度分红中剔除,旨在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缓解长期持股缺乏回报的压力。

Q:在锂电上游经 2-3 年大面积低利润甚至亏损后,公司在增加资本开支以匹配需求增长时,如何调节上游资本开支节奏,实现产业链长期健康发展?是否有相关策略调整?

A:中国产业扩产周期与需求周期常不匹配,导致上游企业扩产后易产能过剩,面临价格或盈利压力,这在多个行业存在,包括锂电。

当前,随着电池厂扩产及下游 EV、ESS 等需求增长,产业链(含上游)盈利正恢复好转,这与产能周期相关。

公司对供应商较支持,在账期、供应链管理上提供帮助,还与供应商发起创新合作倡议,对有研发能力和意愿的上游供应商预付资金支持其研发与新品投入,力求形成良性合作生态。

Q:是否预判到上游任一环节未来 1-2 年可能出现供应紧张?

A:目前上游未现特别紧张环节,因市场动态变化中,当前产能可覆盖预期。供应紧张与否取决于需求是否超预期:若超预期,全产业链或紧张;若不及预期,行业或遇困境。例如,年初预计欧洲及部分细分市场增速不快,但半年来其表现远超预期,促使市场调整需求预期,可能给供应端带来新机遇与挑战。

现阶段判断环节过剩或紧缺尚早,但上游供应链经扩产历练,在产能、效率、制造能力等方面进步显著,已非早期困境状态,水平较高,有需求时可快速扩产。

Q:今年动力增速明显超过储能、海外增速明显快于国内,与过往趋势不同(国内电动车增速实则快于海外),其底层逻辑是什么?后续该趋势是否会延续?

A:今年上半年动力领域增速良好,乘用车电动化率提升且商用车增速更快。关于动力与储能增速,其数据显示储能更快,可能需双方核对;收入增速或动力更快,出货量则储能更快。海外方面,欧洲等地电动化率增速快,推动海外业务表现突出。

Q:此前提及 AI 对锂电池带动明显,目前有何新进展?

A:AI 对锂电池的带动是长期趋势,尤其体现在 AI 数据中心领域。自年初中州项目以来,公司已接触到不少 AI 配置相关项目,这些项目的落地需要一定时间,目前国内外有多个项目正处于洽谈阶段,后续将陆续落地,并会在公司后续的储能销售中有所体现。

Q:公司推出 587 Ah 大电池超预期,此前市场认为卷绕工艺做 500 万次以上有问题,请问克服了哪些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是否可能往更大规格发展?上半年储能系统出货占比如何?

A:587Ah 大电芯体现了公司技术能力。因储能市场竞争激烈,公司持续升级产品,587Ah 是综合考量电芯特征,平衡能量密度、安全与寿命的最优解。电芯并非越大越好,虽容量增大会降本、提密度,但需兼顾实际场景。587Ah 符合各国运输要求,可避集装箱超重,是目前最优解,更大规格或有运输难题。此外,公司将持续优化产品,储能系统中直流式和交流式产品占比在提升。

公司 pad 产品出货占比高,约七成是这类较贵产品,裸电芯销量少,相关电器卖得好。

Q:除裸电芯之外的部分占比已接近 50%,二季度是否有相关数据?

A:大约七成。

Q:公司此前提出 2025 年建 1000 个换电站的目标,且自身可能投入资金,目前已建成多少?投入资金约多少?

A:换电站建设目标不变。目前乘用车换电站已建约 400 个,重卡约 40 个,全年目标均无虞。换电网络快速铺开,与车企合作车型今年将陆续推出,这是应对市场竞争的综合方案。换电站初期慢,网络形成后会见效,公司坚定投入,且经产品升级简化,单个换电站投入不高。

换电站投资均为宁德时代以自有资金全额投入,今年计划的 1000 个乘用车站和 300 个重卡站也将用自有资金建设。经测算,全国换电网络需 1 万以上站点,但公司不会独担。前期为推动项目、让市场认可其价值,公司自行投入;后续会引入更多合作伙伴,目前已与中石化等开展实际规划。未来若建到 1 万或 1.2 万个站,不会由公司单独投入,早期自有资金投入是为保速度,后期将与合作方共投。

更多精彩港美股资讯
相关阅读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