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海底光缆敷设于海底8000米,用于连接全球不同地区数据中心,进行信息高速传输,行业壁垒高。受AI带动,互联网巨头均加码建设海底光缆;国内深海科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海洋观测对海底光缆需求也有望提升。预计2026-2030年全球新建海底光缆长度约54万公里,相较2021-2025年计划建设长度增长60%,预计2025-2030年海底光缆市场规模CAGR为13%。预计未来中国将主导更多的海底光缆项目,国内海底光缆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看好龙头企业。
中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海底光缆连接全球不同地区的数据中心,满足信息高速传输。
海底光缆是连接全球数据中心,进行信息传输的关键介质,全球95%的国际数据通过海底光缆传输(据亨通光电官网)。据TeleGeography,预计2025年底,全球已投产海光缆将超过600条,总长度约160万公里。海底光缆系统主要包括光缆、光放大器/中继器、水下分支单元等,敷设于海底8000米,对于产品抗压性、防泄漏等要求高,属于高技术壁垒行业。
受AI及深海科技推动,预计2026-2040年全球新建海底光缆160万公里,预计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为13%。
海底光缆的需求受以下因素推动:1)AI带动数据和信息的传输——Meta已规划了5万公里的全球海底光缆项目;2)深海科技推动海洋观测等领域的加速推进,直接拉动海底光缆需求;3)海底光缆25年寿命下的更新替换需求。据TeleGeography,预计2026-2040年全球新建海底光缆160万公里,其中2026-2030年新增约为54万公里,2031-2035年新增约49万公里,2036-2040年新增约57万公里,相比2021-2025年的34万公里增长分别为60%/44%/68%。预测2025年全球海底光缆市场空间为144亿元,2030年为260亿元,对应CAGR为13%。
中国主导海底光缆项目数量有望增加,国内海底光缆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机会持续提升。
据中国信通院,截至2024年底,中国企业共投资建设了17个现役的国际及港澳台海缆系统;在海底光缆施工方面,中国企业已经累计参与了130多个国内外重点项目,累计安装超过7万公里海缆。由于中国在全球海底光缆领域布局较晚,主导投资的项目较少,近年来,随着项目经验的丰富和海缆、中继器等产业链的完善,未来中国主导的海底光缆项目有望明显提升。中国信通院预测,2023-2028年全球将新建153个海底光缆系统,新建海缆长度约77万公里,预计中国企业可参与海底光缆系统77个,海缆长度约34.5万公里。
风险提示:
AI算力发展不及预期;成本下降不及预期;贸易风险及出口海外的风险;海底光缆建设低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