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东方证券发布研报称,全固态电池作为最具前景的下一代电池技术之一,获得全产业链的共同关注与合力布局,方向性与趋势性明确。而当前工艺设备成熟度不足成为固态电池产业化的主要桎梏之一,掌握核心设备供应能力的厂商有望受益。在2027年量产装车的目标指引下,2025-2026年或为战略配置窗口期,建议关注布局关键设备,与客户紧密合作或已获得订单/实现交付的设备企业:纳科诺尔(832522.BJ)、宏工科技(301662.SZ)、先导智能(300450.SZ)、利元亨(688499.SH)、曼恩斯特(301325.SZ)。
东方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固态电池产业化面临工艺与成本的双重挑战
在产业链多方合力推进下,固态电池产业化近期取得长足进展,2027年量产装车逐步成为产业共识,车企、电池厂有关产品密集发布。从现阶段全固态电芯样品的性能参数来看,固态电池要从实验室走向量产线,技术上仍面临电芯大型化瓶颈,当前全固态电池样品单体电芯大小普遍在20Ah左右,距离60Ah及以上的车规级水准尚有差距。成本方面,除了高价原材料亟待降本之外,全固态电池的技术、工艺与设备面临调整革新,良率、效率均与成熟阶段的液态锂离子电池相距甚远,造成初期高昂的制造成本。
全固态电池制造亟需设备到工艺的全面重构
全固态电池与液态锂离子电池中,各层的粘合逻辑和材料兼容性都存在根本性差异,其技术革新的核心问题主要在于:(1)固态电解质膜完全取代液态电解液和隔膜,传统涂布、压合设备需彻底改造;(2)固态电池的固-固界面需精密处理以解决缝隙和阻抗问题,对辊压、叠片等设备要求提升;(3)硫化物固态电池对生产环境要求极高,产线露点控制和安全要求提高。
设备是规模量产的基石,有望成为降本突破口
通过拆解固态电池核心制造工艺,该行发现:干法工艺不仅是电池降本的有效手段,也是天然适配全固态电池的制片工艺;等静压的材料致密化能力或可迁移至固态电池中,改善孔隙率与电极/电解质的界面复合问题;叠片在固态电池装配工艺中有望成为主流,而设备精度要求大幅提升。纤维化设备、辊压机、等静压机、高精度叠片机等关键设备的开发对固态电池实现规模量产至关重要,且需要电池-材料-设备企业协力合作。参照2027年的量产装车节点,有关企业或于25-26年建立稳固合作,形成绑定关系。
风险提示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度不及预期、技术路线革新风险、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