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建投发布研报称,国内音乐平台相比长视频具有更良性的增长环境,受益于更高的迁移成本、更长的内容生命周期及更强的付费粘性。随着独家版权时代终结和监管引导良性竞争,两大龙头音乐公司通过社区建设和独立音乐人扶持实现差异化发展,双龙头已进入付费率和ARPPU双轮驱动的稳健增长阶段。海外市场的高付费率及独立音乐人策略进一步打开增长空间,看好行业可持续增长潜力。
中信建投主要观点如下:
国内音乐行业需求稳定,两大龙头通过社区建设和独立音乐内容扶持实现差异化,双龙头具有长期成长潜力
看行业,相比长视频,国内音乐平台具有更良性的增长环境。一方面,音乐平台受益于更高的迁移成本、更长的内容生命周期、更强的付费粘性;另一方面,短视频为音乐平台提供高效宣发渠道,两者并非竞争关系。而独家版权终结降低成本压力,监管引导良性竞争,激发增长潜力。
看增长,海外产品提升增长想象空间。Spotify的高付费率打开国内龙头收入增长空间;扶持独立音乐人策略增强对全球三大唱片公司的议价能力,打开毛利率空间。随着国内双龙头聚焦在线音乐主业的“付费会员和ARPPU”双轮驱动,在良性竞争环境和行业格局下,看好业绩可持续增长。
国内音乐平台相比视频平台具有以下优势
行业趋势:QuestMobile显示2024年12月国内音乐平台整体MAU保持1%小幅增长,而尽管视频平台整体同比持平,但分平台看,部分头部视频平台MAU出现下滑。
付费习惯:从平台性质看,音乐平台构筑的社区氛围、好友关系、音乐列表形成更高的迁移成本。从内容性质看,视频平台依赖头部内容,且供给周期性更强,而音乐的生命周期更长、周期性更弱。综合平台和内容性质,相比视频平台,音乐平台的会员粘性更强。
资源和竞争:从竞争格局看,音乐双龙头vs四大视频平台。从上游内容看,音乐平台受益近年对独家版权、分账形式等监管,及更分散的版权集中度,成本压力已逐步降低;视频平台深度参与内容制作,内容制作压力依然较大。因此从对独占内容的要求和行业龙头数量看,音乐平台更占优势。
短视频赋能:音乐平台是短视频为优质宣发渠道,而长视频和短视频在用户使用时长上存在一定竞争关系
海外音乐市场仍具有高成长性。从Spotify的成长路径和未来发展规划看,收入端受益1)非欧美国家的持续扩张,2)探索高阶会员体系,有望提升订阅ARPPU,3)探索视频播客,从而有望从品牌广告转向效果广告,增厚广告业务变现能力。成本端受益对独立音乐人的扶持,借助推荐算法和分发机制,增加独立音乐人的内容权重,改善对全球三大唱片公司的议价能力。
国内音乐市场在经历2020年以来的常态化监管后,进入以在线音乐为核心的稳健增长阶段
独家版权时代结束:2020独家音乐版权问题得到监管机构和平台的重视,2021年7月监管提出头部平台解除独家音乐版权、停止高额预付金等要求,头部公司的版权成本压力得到缓解。
直播监管:自2020年加大直播管理,对实名直播、礼物和充值金额、排名方式等提出更高要求,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先后调整社交娱乐服务的发展战略,该业务业绩贡献逐步减少。
国内两大音乐平台以差异化竞争,实现稳健增长
以粉丝和UGC内容形成差异化的社区氛围,同时头部版权开放和独立音乐人扶持进一步丰富内容生态,国内两大在线音乐公司进入付费率和ARPPU双轮驱动的稳健增长阶段。
腾讯音乐:龙头地位稳固,多产品布局覆盖各线城市、移动和汽车等各类载体。展望在线音乐业务,会员数量和ARPPU并重。1)会员数量:截止25Q1,MAU为5.55亿,付费用户1.23亿,同比增长8.3%;2)ARPPU:提升SVIP的比例、停止低价续费会员服务、减少低价拉新活动等策略有望进一步打开ARPPU增长空间。
网易云音乐:在线音乐增长来自1)UGC社区配合独立音乐人扶持,丰富中长尾内容生态,结合与88VIP的合作,会员数量有望继续增长;2)现6.9元的ARPPU相比TME的10.8元有提升空间。成本控制来自1)独家版权终结,头部内容持续丰富,2)国内上游唱片公司相对更加分散,增强平台对头部唱片公司的议价能力,同时独立音乐人扶持进一步降低综合版本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