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4月27日,民航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季度及三月民航安全生产情况、“五一”假期民航运输保障安排等。民航局运输司副司长商可佳会上介绍,今年一季度,国际航线网络不断拓展,国际航班量和旅客量进一步增加。截至目前,共有28家中方航司和100家外航在华运营国际客运航线。共计通航78个国家,比2019年净增加4个国家。此外,今年“五一”假期共计5天,根据预测,民航旅客运输量约为1075万人次,日均215万,同比2024年增长8%,创同期历史新高。假期首末的单日客流峰值有望突破230万人次。
原文如下:
民航航空安全办公室副主任 李勇:
3月份及一季度民航安全生产运行情况如下:
安全运行方面:3月份,全行业完成运输飞行115.2万小时,同比增长3.4%;累计飞行44.0万架次,同比增长1.6%。一季度,全行业累计完成运输飞行358.4万小时,同比增长4.8%;累计飞行136.0万架次,同比增长2.6%。未发生运输航空事故,安全运行态势总体平稳。
生产运行方面:3月份,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28.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0.3%;完成旅客运输量5944.6万人次,同比增长3.5%;完成货邮运输量81.7万吨,同比增长15.3%。飞机平均日利用率为8.5小时,同比持平。一季度,全行业累计完成运输总周转量385.9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1.9亿人次,货邮运输量224.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0.5%、4.9%和11.7%。飞机平均日利用率为9.2小时,同比增长0.3小时。
运行保障方面:3月份,共保障各类飞行51.8万班,日均16696班,日均同比增长5.0%。航班正常率为94.4%,同比增长2.3个百分点。一季度,共保障各类飞行158.1万班,日均17564班,同比增长7.3%。航班正常率为94.5%,同比增长4.9个百分点。
民航局运输司副司长 商可佳:
“五一”假期是旅游休闲、探亲访友的出行高峰期,民航运输市场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今年“五一”假期共计5天,根据预测,民航旅客运输量约为1075万人次,日均215万,同比2024年增长8%,创同期历史新高。假期首末的单日客流峰值有望突破230万人次。
国内航线方面。民航客源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四大城市群间的骨干航线,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广州三地间以及北京与深圳、成都间的航线旅客订票量最高。此外,前往西双版纳、拉萨、丽江、喀什、和田等旅游目的地的支线航线订票量也比较集中。
国际航线方面。预计“五一”期间旅客运输量和航班量都将达到二季度以来的最高峰。旅客出行目的地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传统旅游市场。同时,随着入境、过境签证便利政策持续优化,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服务措施逐步推广,预计入境外国旅客数量将继续增加,带动外航进一步增加航班。
为切实做好“五一”假期民航运输保障工作,民航局提前组织分析研判,围绕运行安全、运力调配、旅客服务等方面周密安排部署,做好保障准备,确保旅客平安、便捷、温馨出行。
一是严守安全底线,确保运行平稳顺畅。根据气象预报,“五一”期间全国气温普遍较高,强对流和强降雨天气易发,雷击、雹击事件也进入多发期。民航局督促各运行单位高度重视复杂天气应对,及时采取针对性安全措施系统防范恶劣天气的运行风险。结合季节性特点,加大问题隐患排查整治力度。认真落实“早预警、早会商、早决策、早处置、早告知”的“五早”要求,依托“全国-区域-机场”三级协同机制,及时有效处置突发情况,确保航班运行的安全平稳有序。
二是加强分析研判,精准调控航班运力。根据航空公司飞行计划,“五一”假期全国民航累计安排定期航班8.8万班,同比增长2.3%;批复173班加班计划,同比增长8%,加班主要涉及丽江、珠海、敦煌、赣州、三亚等35个城市。此外,民航局还督促各航空公司及时增加航班、调换大机型,加大热门航线运力供给,全力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三是坚持用心用情,提升旅客服务质量。民航局督导各航空公司、机场认真落实“服务运行一体化”要求,提前制定“五一”假期大客流保障方案,做好航班不正常情况下的信息告知、客票退改签、旅客集疏运等保障工作。要求各单位提升客服电话接通率,及时回应旅客诉求。针对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旅客的出行需求,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完善服务保障细节,营造温馨舒适的乘机环境。
四是加强价格管理,维护民航市场秩序。民航局要求各航空公司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法律法规和行业价格政策,加强价格自律,强化销售渠道管理,稳定价格水平。局方将加强价格监测和监督检查,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旅客合法权益。
澎湃新闻记者:
今年以来,极端复杂天气频繁出现,天气对民航飞行安全和运行效率影响很大,在这方面,民航部门重点将开展哪些工作予以应对?
李勇:
民航局高度重视复杂天气对飞行安全及运行效率的影响,要求各单位压紧压实各级责任,落实落细各项安全措施,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生产组织。督促航空公司持续开展识别和避让危险天气专项训练,提高机组高效利用气象雷达绕飞危险天气能力。严格要求天气标准和放行标准,及时调整航班计划,配强机组力量,加强运行控制,增强空地协同。督促机场加强设施设备检查维护,确保其工作状态安全可靠。要求空管部门加强复杂天气的监测预警和提前预报,为机组改航备降提供可靠的保障支持。二是强化协同联动。督促各单位依托“全国-区域-机场”三级协同运行机制,基于影响因素和综合保障能力研究制定运行策略,结合实际动态优化完善。民航局依托全国民航运行协调视频会议调度机制,每日组织全行业开展运行调度,充分共享运行信息,督促制定保障方案,协调解决运行困难,全力提升运行效率。三是做好旅客服务。督促各单位进一步完善航班大面积延误和大面积备降应急处置预案,机场会同航空公司,根据运行态势和航班延误情况灵活配置场面和候机楼保障资源,妥善应对航班和旅客积压情况。此外,民航局将于近期制定印发《2025年雷雨季节民航运行保障总体方案》,加强统筹管理,细化应对措施,全力保障雷雨季节民航运行安全平稳有序。
北京商报记者:
一季度国际客运市场发展情况如何?是否已经达到或者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商可佳:
今年一季度,国际航线网络不断拓展,国际航班量和旅客量进一步增加。
航班量方面,中外航司执行国际客运航班周均6395班,为2019年的83.9%。其中,春运高峰每周6960班,为2019年的91.3%。我国至日本、英国、意大利等35个国家的航班量已经超过2019年水平,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的航班恢复比例为94.5%,超过平均值10.6个百分点。
旅客量方面,以中方航空公司为例,一季度共运输国际旅客1892.5万人次,同比大幅增长34%,比2019年同期增长4.5%。我国至东北亚、西亚、中亚、欧洲、非洲等地的旅客运输量分别比2019年增长20%、91%、233%、71%和241%。
截至目前,共有28家中方航司和100家外航在华运营国际客运航线。共计通航78个国家,比2019年净增加4个国家。我国与亚洲、欧洲间传统市场航线网络不断完善,与拉美、南太、非洲国家间的航线进一步拓展,国际航班通达性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民航局将继续推动国际客运增班:一方面,针对传统市场,侧重“优结构、提品质、保稳定”,引导航空公司差异化竞争,实现稳中有进、提质增效;另一方面,针对新兴市场,鼓励航司积极布局拓展航线网络,加快建设空中丝绸之路,更好服务国家外交外贸大局。
本文编选自中国网,智通财经编辑:王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