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建投证券发布研报称,4月以来,券商板块经历短暂回调后,性价比再度凸显,中信建投看好板块后续估值修复动能,核心逻辑在于业绩韧性筑牢安全边际,政策与宏观环境改善形成双重催化,低估值水平打开向上空间。保险方面,长期来看,险企需推动负债端产品结构多元化转型,如发展分红险和健康险,降低刚性负债成本,红利资产配置逻辑预计将持续,有望增厚险企长期投资业绩。
中信建投主要观点如下:
证券:一季度低基数下净利高弹性增长,带来估值上修预期。截止4月12日,已有10家上市券商披露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其中两家券商营收实现正增,8家券商净利润同比实现超30%增长。上市券商业绩、盈利的增长一方面受去年同期自营低基数效应影响,同时一季度股票成交量同比高增带动代买收入增长。4月以来,券商板块经历短暂回调后,性价比再度凸显,我们看好板块后续估值修复动能,核心逻辑在于:业绩韧性筑牢安全边际,政策与宏观环境改善形成双重催化,低估值水平打开向上空间。
保险:4月8日,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上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50%-200%、250%-300%及350%以上保险公司的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5个百分点,拓宽其权益投资空间。在长端利率下行、优质非标供给不足的背景下,险资增配权益资产以增厚长期收益具有合理性,高股息策略或成重要配置方向。长期来看,险企需推动负债端产品结构多元化转型,如发展分红险和健康险,降低刚性负债成本,红利资产配置逻辑预计将持续,有望增厚险企长期投资业绩。
香港市场及港交所观点:4月以来港股市场有所调整,关注后续行情修复。4月以来港股市场有所调整,恒生指数-9.54%,恒生科技指数-9.16%,香港市场整体跑输MSCI World Index的-4.34%。资产端,截至4月11日港股整体市值为36.62万亿港元,较3月底-6.85%;资金端,4月以来港股成交活跃度有所上升;ADT为3618.50亿港元,环比+18.22%。
券商一季度业绩前瞻:蓄势待发,估值修复可期。4月以来,券商板块经历短暂回调后,性价比再度凸显,我们看好板块后续估值修复动能,核心逻辑在于:业绩韧性筑牢安全边际,政策与宏观环境改善形成双重催化,低估值水平打开向上空间。
业绩端:低基数下净利高弹性增长,带来估值上修预期。截止4月12日,已有10家上市券商披露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告,两家券商营收实现正增,8家券商净利润同比实现超30%增长。上市券商业绩、盈利的增长一方面受去年同期自营低基数效应影响,同时一季度股票成交量同比高增带动代买收入增长。根据Wind的统计,2025年一季度A股日均成交额实现15245.69亿元,同比高增70.27%,其中1/2/3月日均成交额分别为12054.80/18401.62/15275.67亿元,同比+63.19%/+92.32%/+50.41%。华泰证券、中国银河、中信建投等财富管理拥有展业优势的券商均实现超过50%的净利增长。
政策面:央行降准降息预期有望通过改善流动性与市场情绪,叠加消费提振政策强化经济复苏预期,共同带动市场交投活跃度及盈利前景改善。3月份至今,央行已经多次公开明确提及“择机降准降息”,后续若降息降准政策落地,市场流动性改善与融资成本下行有望提振资本市场活跃度,叠加消费刺激政策推动经济预期回暖,券商板块将受益于市场风险偏好提升与交投情绪增强,整体业务链及盈利能力或迎来边际修复。
宏观面:3月CPI同比降幅收窄释放积极信号,提振消费效果明显。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从边际变化看,提振消费需求等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核心CPI明显回升,同比上涨0.5%。证券板块与宏观经济以及资本市场高度联动,在经济预期改善的驱动下,有望成为市场风险偏好回暖的核心受益方向。
估值水位:上行空间充足,下行空间有限。截至2025/4/11,万得一致预测的证券(申万)板块PB估值约为1.33倍,在过去五年里处于中等分位。安全边际角度,按照该预测盈利水准,证券板块在2022年9月至2024年8月的估值低迷期间,PB值在1.0~1.2倍范围震荡,当前行业经营和交易环境明显好于当时,因此下行空间相对有限。
外部环境:关税政策或带来通胀风险,美联储对降息表态谨慎。美联储多位官员频繁发表讲话,强调控制通胀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并对关税可能引发的持久性价格压力表示警惕,暗示短期内不会急于降息。4月10日,美国波士顿联储主席柯林斯表示,尽管美联储可能在今年稍晚时候降低利率,但关税驱动的通胀可能会推迟进一步降息的时机。同日,美国达拉斯联储主席洛根也表达了类似观点,认为在等待关税对经济影响更加清晰化之前,暂时维持利率稳定是最佳选择。与此同时,美国劳工统计局于4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3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2.5%;核心CPI同比上涨2.8%,为2021年3月以来的最小涨幅。CPI数据的温和增长表明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但美联储可能仍需更多时间来评估关税等外部因素对经济的长期影响,这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其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