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大摩:生成式AI如何重构科技投资逻辑?
智通研选 03-30
阅读量

智通财经APP获悉,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正悄然构建起价值万亿美元的算力帝国。摩根士丹利最新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货币化-评估投资回报率方程》揭开了这个隐秘的拐点时刻:2025年将成为GenAI商业化的分水岭,投资回报率(ROI)首度转正,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1万亿美元。该市场被划分为五个主战场:企业软件(4010亿美元)、消费互联网(6830亿美元)、半导体(2800亿美元)、电力运营(840亿美元)和冷却系统(260亿美元)。但拐点下矛盾仍存,如算法进步可能使单位算力需求每年下降30%,这将直接冲击GPU厂商的定价权。

摩根士丹利观点如下:

市场拐点:2025年的三重跃迁

在研报构建的"GPU经济地图"中,2025年的三个关键转折昭示着行业质变:

算力投资与收益的剪刀差闭合:当年GenAI相关收入预计达到1530亿美元,首次覆盖302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入。这个转折意味着企业级应用开始规模化反哺硬件投入,微软Azure AI服务、亚马逊零售算法等头部玩家的商业化路径得到验证。

电力需求爆发式增长:AI数据中心电力消耗将在2025年突破27GW,相当于30座核电站的供电能力。摩根士丹利特别标注了电力运营商的战略价值,Bloom Energy、Vistra等企业因掌握"时间换空间"的供电能力获得超额溢价。

半导体市场结构性分化:GPU/ASIC芯片销售额达1740亿美元,其中NVIDIA以90%市占率继续主导训练市场,但谷歌TPU、亚马逊Trainium等ASIC芯片开始切割推理市场。这种分化预示着芯片战争进入"专用化"新阶段。

万亿市场的五重拆解

研报将2028年的1.1万亿美元市场拆解为五个主战场:

企业软件(4010亿美元):微软领跑SaaS层变现,其Azure AI服务预计贡献640亿美元收入。值得关注的是,甲骨文通过与OpenAI合作的"星门计划"(Stargate)切入训练基础设施,可能颠覆传统云服务格局。

消费互联网(6830亿美元):Meta通过算法迭代持续优化广告效率,亚马逊则利用GenAI提升3.5%的电商转化率,相当于每年撬动1750亿美元GMV。更隐秘的战场在穿戴设备,苹果即将推出的AI眼镜被预测为下一个爆点。

半导体(2800亿美元):NVIDIA的Blackwell架构芯片即将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但ASIC芯片在推理端的成本优势开始显现。Broadcom凭借三大客户集群战略,在定制芯片市场建立护城河。

电力运营(840亿美元):当AI数据中心电力需求达到100GW,相当于全球比特币挖矿耗电量的三倍。摩根士丹利测算,每提前1年供电可获得380万美元/MW的溢价,这使得Williams、GE Vernova等能源基础设施商成为隐形冠军。

冷却系统(260亿美元):随着芯片功率密度突破1000W/cm²,液冷技术渗透率将从15%提升至30%。Vertiv、Trane等企业凭借模块化解决方案,正在改写数据中心散热规则。

暗流涌动的投资风险

在光鲜的预测数据背后,分析师用三组矛盾揭示了行业暗礁:

算力效率的"摩尔诅咒":算法进步可能使单位算力需求每年下降30%,这将直接冲击GPU厂商的定价权。报告中特别警示,若芯片迭代周期缩短至2年,现有折旧模型将全面失效。

电力供给的时空错配:美国42GW的电力缺口需要5年时间填补,但AI算力需求却在18个月内翻倍。这种矛盾正在催生极端解决方案——有企业尝试将比特币矿场改造为AI数据中心。

软件生态的"黑洞效应":虽然预测企业软件市场将达4010亿美元,但微软、甲骨文等头部玩家已吃掉过半份额。中小开发者的生存空间取决于能否在代码生成、垂直领域模型等细分赛道建立壁垒。

未来十年的三个拷问

研报结尾抛出的问题清单,恰好勾勒出行业演化的关键脉络:

ASIC会终结GPU霸权吗?(对应Exhibit 4中的ASIC增速曲线)当推理算力占比超过70%,定制芯片在能效比上的优势可能重构产业格局。

电力会成为终极瓶颈吗?(结合Exhibit 5的电力成本曲线)如果芯片功耗增速不降,到2030年单座AI数据中心的供电需求将超过中型城市。

软件吞噬硬件利润?(对比Exhibit 1中软件与半导体增速)当微软的AI服务毛利率达到75%,而NVIDIA的芯片毛利率维持在70%,这场"软硬战争"将决定万亿美元蛋糕的最终分配。

在算力的裂缝中寻找光

当研报用冰冷的数字绘制出GenAI的经济图谱,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科技巨头的军备竞赛,更是一个时代基础设施的重构。从硅晶圆上的纳米级电路,到荒漠中拔地而起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这场革命正在改写能源、资本、智能的三角关系。而投资市场的真正机会,或许藏在那些解决"不可能三角"的创新里——如何在指数级增长的算力需求中,找到效率、成本、可持续性的动态平衡。


更多精彩港美股资讯
相关阅读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