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新股前瞻 |迈过“盈亏线”,这一次喜马拉雅冲击港股能成功吗?
林宥辰 05-05
阅读量

数次闯关后,喜马拉雅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作为最早的在线音频平台之一,据灼识咨询数据,以2023年在线音频收入为口径,喜马拉雅占在线音频行业市场份额为25%,为中国最大的在线音频平台。

若此次上市成功,喜马拉雅将有望成为港股“在线音频第一股”,高盛、摩根士丹利、中金为联席保荐人。

当前,在我国在线音频市场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喜马拉雅能否率先出线?

在线音频行业“天花板”,营收来源较为多元化

喜马拉雅始创于2012年,于2013年推出在线音频APP“喜马拉雅”,主要通过专业生产内容(P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PUGC)、用户生产内容(UGC)提供音频内容,内容形式涵盖有声读物、泛娱乐音频、播客、精品知识分享和直播。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到,成立以来,喜马拉雅曾进行12轮融资,涵盖境内天使轮至D轮,境外E1至E4轮,合计融资额近百亿元。2021年喜马拉雅曾向美国SEC递交了招股书,后撤回上市申请,并如今转战港股。

从股东阵容来看,在IPO前,余建军持股10.61%,陈宇昕持股10.02%。在外部投资方方面,兴旺投资持有喜马拉雅10.72%的股份,挚信资本持股9.94%,腾讯、小米、阅文旗下机构分别持股5.33%、3.38%、3.05%。

如今,我国在线音频市场形成由喜马拉雅、荔枝(SOGP.US)、蜻蜓FM组成的“三国鼎立”格局。

其中,喜马拉雅作为在线音频行业的领跑者,于2014年就突破了5000万用户,据灼识咨询调研显示,喜马拉雅已成为用户最青睐的在线音频平台。2023年,喜马拉雅的平均每月活跃用户数量攀升至3.026亿,其中包括1.330亿移动端用户以及1.696亿通过物联网和其他第三方平台收听音频内容的用户。

从用户增长来看,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3年,喜马拉雅平均月活跃用户数分别为2.67亿、2.91亿和3.02亿。而在内容方面,公司通过引入PGC+PUGC+UGC模式,从头部IP到长尾内容全面覆盖的健康、均衡的生态内容体系,形成国内最全面的音频内容生态,以此确保内容上的优势。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到,截至2023年底,平台拥有约4.88亿条音频内容,总时长约为36亿分钟;2023年,平台共有约290万活跃内容创作者,形成了体量最大的音频内容库及数量最多的音频内容创作者阵容。

正是凭借海量的用户和内容,喜马拉雅在市场份额方面持续推进。其中,2023年,以在线音频收入为口径,喜马拉雅于中国在线音频行业的市场份额为25%。

2021-2023年,喜马拉雅分别实现营收58.6亿元、60.6亿元和61.6亿元,其中2022年及2023年的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3.49%和1.68%;毛利率分别为54%、51.9%、56.3%。

其中,与荔枝商业化过度依赖音频娱乐有所不同,喜马拉雅的变现模式更为多元化。目前,喜马拉雅的收入来源主要分为四大类,包括订阅、广告、直播、其他创新产品及服务(如销售物联网设备、IP衍生文创产品等),2023年分别贡献收入比重为51.7%、23.1%、18.4%和6.8%。无论是市场份额上,还是收入均衡性维度上,公司均保持业内领先水平。

迈过“盈亏线”,拥抱播客、人工智能等创新业务

与过往几次相比,喜马拉雅此次冲击港交所较以往最大的区别则在于利润方面的扭亏为盈。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2021-2023年,喜马拉雅净利润分别约为-51.06亿元、37亿元、37.36亿元;2021年,公司调整后净利润为7.18亿元,2022年收窄至2.96亿元,至2023年全年实现经调整净利润2.24亿元,正式迈过“盈亏线”。

其中,公司盈利水平的大幅提升,主要得益于降本增效方面取得了新进展。2023年,喜马拉雅实现营业成本26.9亿元,同比减少7.71%,占总营收的比重也由48.1%降至43.7%。同期,研发开支、销售及营销开支等分别为9.3亿元、20.7亿元,较2022年同比分别减少0.75%、2.2%。

对于公司2023年总体盈利能力有所提高,公司将原因总结为用户群扩大、变现能力增强以及成本结构优化带来的毛利率改善和经营效率提升。

如今,我国在线音频内容对用户及其时间与支出仍面临激烈竞争,而在在线音频行业之外,公司也需与其他提供音乐、文学、游戏及视频等其他在线内容形式的其他主要互联网公司同台竞技。

对此,喜马拉雅没有选择坐以待毙,而是选择拥抱AI大模型,计划加强AI基础建设及专注于音频的AI大模型,增强公司多元化、个性化和情感化的服务方式,同时降低制作成本。

过往几年,喜马拉雅也在不断寻求创新,尤其是在播客和人工智能领域。其中,播客已经成为其近两年的主要发展重点,尽管商业化的实现还需要一些时间,且面临市场竞争。而在音频AI领域,尽管AI技术的应用目前主要集中在工具使用层面,还没有给公司带来深远或结构性的改变,但研究和探索仍在持续进行中。

据了解,喜马拉雅已将自动语音识别(ASR)技术、语音合成(TTS)技术等应用在内容制作中。比如,通过TTS技术,喜马拉雅将已故评书大师单田芳的 AI 合成音应用在有声书制作中,用单式评书腔调全新演绎了《十二金钱镖》《蜀山剑侠传》等作品。

除此之外,喜马拉雅也计划持续丰富其内容供给,开发音频改编节目、广播剧等新颖内容;同时,公司也计划根据用户需求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触达不同年龄段的全频用户覆盖。

在AI时代,互联网企业的重心已开始转移。此次喜马拉雅赴港上市,其募集资金也将用于提升内容和赋能内容创作者,并围绕下一代技术、AI及大数据能力,加强在线音频的营运效率,借助新技术破局。

对于喜马拉雅而言,公司正值刚迈过盈亏线之际,未来如何进一步实现创新业务落地,实现收入可持续增长,打开商业化空间?仍需进行更进一步深入探索和沉淀。

更多精彩港美股资讯
相关阅读
点击下载